【編輯】左佐 【責編】藍爸爸 【編審】Shining靈感 明天就是白露了,,到了白露就算是真正入秋了,,明顯地感覺到涼爽的秋天已經到來。在這個季節(jié),,逛逛馬路再適合不過了,。上海有不少小馬路,比較長的也不過一公里有余,,但是細細逛下來,,小店、畫廊,、餐廳,,也得花上個半天的時光。找一個晴朗的周末,,我們一起去逛逛虹口區(qū)溧陽路和多倫路吧,,感受上海的歷史痕跡。 溧陽路 溧陽路位于虹口區(qū)中部的魯迅公園板塊,,南起黃浦江畔虹口港,,北迄四川北路,原稱狄思威路,,1943年更為今名,。 溧陽路因開辟較早,所以路兩側大多是舊式的里弄和倉庫堆棧,。 溧陽路共兩段,,中間被四平路隔著。 上海虹口區(qū)溧陽路上有48幢花園洋房,。這些花園洋房基本上都是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建造的,,一樣的灰磚紅瓦,一式的英國建筑風格,。幾十年來,,沒多大變化,使這條不大的溧陽路一直都是那么幽靜,、沉穩(wěn),,成為歷史見證與人文傳沿的載體。 著名建筑有郭沫若故居,,魯迅存書室,,解放前上海總工會,,曹聚仁舊居,,金仲華舊居等,以花園洋房建筑群最為出名,。 坐落在溧陽路上的虹口文化名人名言錄,,把曾經在虹口區(qū)居住過的名人名言整理出來,刻在墻上,,形成了一條具有文化底蘊的特色街道,。 溧陽路向左轉,走一會就來到了多倫路 多倫路 多倫路,,原名竇樂安路,,位于虹口區(qū)東江灣路146號,路不過550米長,,卻蜿蜒蛇行,,曲徑道幽。這幾年修葺翻新后,,再現(xiàn)了20世紀二三十年代的滬上的人文風情,。 多倫路文化街是上海的一條小街,南傍四川北路商貿鬧市,,北鄰魯迅公園,、虹口足球場,背靠內環(huán)高架,、輕軌明珠線,,動靜相間一里有余。 街短而窄,,路曲且幽,。夾街小樓,櫛比鱗次,,風格各異,。 多倫路文化街雖在地圖上難有立錐之地,,但在近現(xiàn)代中國文化史上卻是濃墨重彩的一筆,。 多倫路的路面用石塊鋪成,,路兩邊的各式洋樓涂飾一新,門面洞開,,皆為雅商,,字畫,古董,,紅木器具,,一路列過去,甚是風雅,。 鴻德堂(蘇韻閣)位于多倫路59號,。主體建筑座南朝北為2樓,突出的裙樓第四層為鐘樓,,建筑面積700多平方米,,于1928年由中國教友捐獻12萬元自建。為上海市近代優(yōu)秀保護建筑,。作為西方宗教建筑而采用中式建筑的風格,,在國內僅此一處,極為罕見,。當時為紀念美國傳教士費啟鴻故名,,是上海現(xiàn)存的唯一中西合璧的典型中國廟宇式建筑的基督教堂,。 夕拾鐘樓位于多倫路119號,。名稱取自魯迅先生著名文集《朝花夕拾》。鐘樓頂端所置機器人為上海交通大學高新技術產品,。其古鐘為青銅冶鑄,。整幢鐘樓欞體用花崗石砌成,既表現(xiàn)超越時空的動感,,又有凝重的哲人氣質,。機器人同時具有電腦語音系統(tǒng)功能,能說話,、會唱歌,。編人程序的電腦語音系統(tǒng),可以準確報時,,并能簡略地向您介紹本地區(qū)近代歷史演變的大事典故,。 1920咖啡吧位于多倫路93號,建于1920年,,原為抗戰(zhàn)時期著名愛國知識分子“七君子”之一王造時的寓所,,已改為“奧沙藝術空間”,。 文豪郭沫若,1892-1978,,四川樂山人,,文學家、史學家,,二十年和四十年代兩次居住在虹口,。 老電影咖啡館是多倫路上非常有名的老字號Café,坐落在一座小洋房內,,店里的背投式電視不間斷地播放著舊式的膠片電影,,從無聲時代到三四十年代國內、國外的經典影片,,當日的電影安排在門口的小黑板就能看到,。 魯迅和他的學生們在探討 葉圣陶,1894-1988,,原名葉紹鈞,,字圣陶,漢族人,,江蘇蘇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編輯家,、文學出版家和社會活動家。 景云里(名人之路)位于多倫路135弄背后,。建于1925年,,為磚木結構石庫門房屋。二,、三十年代魯迅,、陳望道、茅盾,、葉圣陶,、馮雪峰、周建人,、柔石等一大批文化名人曾在此居住,,有歷史文化名里之稱。 “景云里”對面的墻掛上了左翼作家們的版畫 左聯(lián)紀念館(十大文化名人展館)位于多倫路145號,。建成于二十年代,,外廊與柱式及磚墻的線條,突出顯示其富有代表性的美洲殖民地式建筑風格。曾作為左翼中華藝術大學校址和學生宿舍,。現(xiàn)為左聯(lián)紀念館和十大文化名人展館,。 多倫路的民宅永安里 白公館,多倫路210號,。20世紀20年代由廣東商人李氏兄弟建造,,抗戰(zhàn)勝利后作國民黨桂系將領白崇禧寓所,人稱“白公館”,。該建筑為法國新古典主義樣式,,氣勢壯觀,建筑平面呈凸字形,,巨柱式柱頭為變形的科林斯式,入口門廊兩側墻面各設一處凹進的半圓形壁龕,,為白色大理石雕琢而成,,二層露臺圍以鑄鐵欄桿,圖案精美,。 瞿秋白,,1899-1935,江蘇常州人,,散文作家,、文學評論家。 柔石,,1902-1931,,原名趙平復,化名少雄,,浙江寧海人,。共產黨員,1928年到上海從事革命文學運動,,曾任《語絲》編輯,,并與魯迅先生同辦“朝花社”。 孔公館位于多倫路250號,,是一座二層樓建筑,,占地面積1080平方米。它的外墻面綴滿了細紋抽紗的阿拉伯紋案浮雕,,門框,、窗框均為修長的橢圓形,上部分為馬蹄形拱卷,,內緣裂成鋸齒,。進入大門是滿堂生輝的彩色貼面的瓷磚和地磚。從扶梯到扶手一直到天花板,無一不是雕紋刻鏤,,精美絕倫,,精致細膩。 報童雕像 多倫路是上海虹口區(qū)的一條小街,,毗鄰山陰路與長春路隔街相望,,路雖短卻幽深,夾街小樓,,櫛比鱗次,。像這樣的小街小巷,在上海的大小馬路中實在是太多了,,而這多倫路不同在于它是一個臥虎藏龍之地,,在中國近現(xiàn)代史上,這條五百米的街道居住著眾多的文化名人,,像魯迅,、茅盾、郭沫若,、葉圣陶,、柔石、馮雪峰及日本友人內山完造等,,都曾經在這條小街上生活居住過,,多倫路可以說是20世紀二三十年代的文化界的大本營,中華藝術大學舊址曾經是中國左翼作家聯(lián)盟成立大會的會場,,多倫路上銘牌介紹:夏衍,、馮雪峰、瞿秋白,、柔石,、許幸之、潘漢年,、張愛萍都在這條小街上活動過,;抗戰(zhàn)勝利后,這里還有湯恩伯,、孔祥熙和白崇禧的公館,,臺灣著名作家白先勇的童年就是在多倫路210號的白公館里度過的,在一條500多米的小街上集中了如此多的著名人士遺跡在上海是罕見的,。 在哪兒,?怎么去? 地址:上海市虹口區(qū)溧陽路,、多倫路 地鐵:3號線東寶興路站,、4、10號線海倫路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