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千家萬戶的經(jīng)典國民車——大眾甲殼蟲 甲殼蟲的誕生,,源于當時納粹首領希特勒的一個美好愿景,,他希望在新建成的德國高速公路網(wǎng)絡上,可以馳騁著大量百姓買得起的汽車,。打造這樣一款價格實惠的國民車的重任則被委以費迪南德·保時捷先生,,他于1931年剛剛創(chuàng)立了保時捷汽車公司,其目標就是設計和生產(chǎn)面向收入一般的廣泛群眾的經(jīng)濟型小車,。 對于國民車的打造,,希特勒不僅有宏觀愿景,更有十分落地的具體需求,,他希望該車能提供兩個成年人和三個兒童的乘坐空間,,最高時速可以達到100km/h,以滿足高速公路的行駛需求,,百公里的油耗不高于7升,,最為重要的是售價要控制在1000馬克以內(nèi),這個價格不超過當時絕大部分人一年的收入,。 1934年,,打造國民車的項目正式進入實施階段,保時捷先生提交了項目詳細計劃書,同年6月,,保時捷與帝國汽車工業(yè)協(xié)會簽署了制造大眾汽車原型車的合同,。合同規(guī)定保時捷需在10個月內(nèi)完成原型車的制造。 1935年,,樣車順利下線,,其搭載了一臺風冷形式的0.7升直列4缸發(fā)動機,最大功率22馬力,。這款車也是日后量產(chǎn)版甲殼蟲的原型車,,由于其像極了甲殼蟲,因此也被冠以Beetle的綽號,。在樣車階段,工程人員對車輛不斷加以改進和完善,,并進行了大量路試,,累計行駛超過240萬公里,花費了大約170萬德國馬克,,最終證明車輛擁有很高的可靠性,。 1938年,第一代甲殼蟲正式誕生,,戰(zhàn)爭的原因使其沒有大規(guī)模量產(chǎn),。戰(zhàn)后,甲殼蟲不僅供應國內(nèi)市場,,還出口到美國等29個國家,。第一代甲殼蟲足足征戰(zhàn)了半個多世紀的市場,2003年7月30日,,最后一輛甲殼蟲駛下大眾汽車墨西哥工廠的生產(chǎn)線,,其累計產(chǎn)量超過了2000萬臺。 首款采用流線型設計的車型——克萊斯勒Airflow 克萊斯勒Airflow誕生于1934年,,它是歷史上首款采用流線型車身設計的車型,,工程師通過對車身造型的不斷嘗試與改變,顯著降低了車輛行駛時的阻力,。同時,,該車的開發(fā),也讓汽車空氣動力學開始走上舞臺,,并逐步發(fā)揮重要的作用,。 當時,汽車的造型大多停留在方方正正的箱型年代,,汽車工程人員還沒有意識到車身造型對車輛的重要性,,這也導致車輛高速行駛時的阻力異常大,發(fā)動機做功產(chǎn)生的能量基本都消耗在克服空氣阻力上,工程師一方面在努力增加發(fā)動機的動力輸出,,另外是著手減少車輛的行駛阻力,。 通過大量的風洞實驗和大筆研發(fā)資金的投入,克萊斯勒Airflow得以成功面世,,其突破常規(guī)的流線型車身,,給人們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同時,,它也成為車展上的??汀2贿^該車前衛(wèi)和獨樹一幟的設計,,卻得到消費者兩極分化的評價,,銷量也遠遠低于預期。 受制于較高的研發(fā)和生產(chǎn)制造成本,,克萊斯勒Airflow的售價比傳統(tǒng)車型高至少20%,,其初期的產(chǎn)量也無法滿足訂單需求,使得原本就不多的訂單進一步流失,。從銷量上來說,,克萊斯勒Airflow是一款失敗的車型,但它的出現(xiàn)促進了汽車設計師和工程人員對流線型車身的思考,,標志著汽車從“箱型車身”到“流線型車身”的重大轉(zhuǎn)變,。 寶馬獨立設計的首款汽車——寶馬3/20 上世紀20年代,寶馬在摩托車領域做得風生水起,,它的成功也讓寶馬進一步將目光投向汽車領域,。在生產(chǎn)制造摩托車的同時,寶馬也開始了汽車的設計和研發(fā)工作,。不過設計和制造汽車的復雜程度遠超摩托車,。因此,通過收購艾森納赫汽車公司,,寶馬得到了相關的技術和產(chǎn)品,,幫助其快速地切入汽車市場。 準確的說,,寶馬的首款車型只是將藍天白云標插到被收購公司的產(chǎn)品上,,由于技術和設計上的某些缺陷及整體性能較弱,其產(chǎn)品并沒有獲得良好的市場反饋,,因此,,寶馬也決心自己著手設計全新的車型。 寶馬3/20就是首款完全由寶馬設計的汽車,,徹底取代了之前的換標車型,。雖然其外形依然保持了老款車的風格,,但寶馬3/20的底盤結構卻經(jīng)過了重新設計。特別是采用了中梁式的車架以及擺動軸式的獨立后懸架,。 其中寶馬3/20 PS AM-1于1932年正式上市,,隨后的兩年中,寶馬又陸續(xù)推出了該車系的AM-2,、AM-3,、AM-4車型。值得一提的是,,這些車名字中的“AM”代表了德語中的“Automobil München(慕尼黑的汽車)”,。 通過收購和獨立設計制造,寶馬積累了寶貴的先期造車經(jīng)驗,,在制造寶馬3/20車型的同期,,寶馬也開始研制更大的車型——303,它搭載了基于寶馬3/20車型所開發(fā)的直列六缸發(fā)動機,,在設計上,,也首次應用雙腎型進氣格柵,這些也成為了寶馬品牌傳承至今的經(jīng)典元素,。 當時世界最小的民用量產(chǎn)車——菲亞特500 Topolino 菲亞特500 Topolino誕生于1936年,它是當時世界上最小的民用量產(chǎn)車,,因其小巧的身材和新穎的造型備受消費者青睞,,Topolino在意大利語里的意思是“小老鼠”,同時也是意大利人稱呼“米老鼠”的方式,,這款車也是菲亞特500系列真正的鼻祖,。 當時,為了復蘇國家的經(jīng)濟,,墨索里尼提出了意大利的國民車計劃,,和其它幾個歐洲國家的國民小車類似,在設計上,,國民車被要求可以輕松坐下兩個成年人,,車輛的可靠性要高,維修保養(yǎng)也要簡單實惠,。 1934年,,年僅29歲的菲亞特設計師Dante Giacosa啟動了這個名為“tipo Zero A”的項目,兩年后,,菲亞特500 Topolino誕生,,與此同時,菲亞特米拉菲奧里(Mirafiori)工廠也在都靈動工建設,,該廠引進了當時最為先進的生產(chǎn)管理模式以便進行大規(guī)模生產(chǎn),。 菲亞特500 Topolino搭載了一臺569cc水冷四缸發(fā)動機,,最大功率13馬力,最大扭矩27N·m,,配備4速手動變速器,,最高時速可達85km/h,綜合油耗6L/100km,。 由于定位于國民車,,因此該車的價格要考慮到民眾的收入水平,因此菲亞特500 Topolino的預計售價定為5000里拉,,然而受生產(chǎn)工藝和制造成本所限,,該車最終售價達到了8900里拉。盡管比預想的售價高出不少,,但菲亞特500 Topolino仍然具有很強的競爭力,,一經(jīng)推出便迅速紅遍意大利乃至整個歐洲市場。 隨著菲亞特500 Topolino的熱銷,,菲亞特又陸續(xù)推出了包括雙門敞篷車和三門旅行車在內(nèi)的多款衍生車型,,截止到1955年停產(chǎn),菲亞特500 Topolino在全球累計售出52萬臺,,為菲亞特全球化戰(zhàn)略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與此同時,米老鼠造型的車身設計,,也奠定了日后菲亞特500車系的經(jīng)典與成功,。 結語: 科技的發(fā)展在不斷推動汽車產(chǎn)業(yè)前進,汽車誕生四十多年后,,它已經(jīng)走入更多普通人的家庭,。與此同時,人們也在思考未來汽車的樣子,,并通過技術手段不斷進行嘗試與改變,,這些積累為汽車產(chǎn)業(yè)的發(fā)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也成就了一些為世人所熟知的經(jīng)典車型,。 |
|
來自: 手插兜xtji2xlf > 《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