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扎哈 · 哈迪德,,我想每個設計人應該都不陌生。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1950.10.31-2016.3.31)1
維特拉消防站 Vitra FireStation 坐標 德國 作為扎哈早期最顯著的代表作,,從維特拉消防站已經(jīng)能窺見扎哈獨特的建筑語言。建筑內部所有素面混凝土建筑構件均為建筑的承重結構,,夸張的造型與不合邏輯的復雜結構實質上是一種“構成主義”藝術的回歸,。 2 伯吉瑟爾滑雪臺 Bergisel Ski Jump
坐標 奧地利 滑雪臺坐落在奧地利風景如畫般的高山之城,與山無縫連接合為一體,,從山勢坡度順延上來的滑雪道直通天際,,整個蒼穹為滑雪運動拉開帷幕,扎哈形容她的設計為橋與塔的“有機混合”,。
3
羅馬二十一世紀博物館 MAXXI Museum 坐標 意大利 一座未來主義建筑鋪展在古羅馬歷史街區(qū)內,,平滑的弧墻面與新古典主義的勻稱立面相輔相成,完美契合于城市肌理,,在流動的空間中貼近當代藝術,。
4
廣州大劇院 Guangzhou Opera House 坐標 中國廣州 看著這棟建筑,我們能感受到扎哈·哈迪德在用她自己的建筑語匯在河邊歌唱著:褶皺,、細分曲面,、波紋以及豐富的鉆石感。
5
蛇形畫廊
Serpentine Galleries 坐標 英國 具有代表性的“扎哈曲線”,,在小型建筑中尤為突出,。以參數(shù)化設計實現(xiàn)有機建筑的邏輯性與生長性,扎哈在這條道路上的探索不容輕視,。6 南京青奧中心 Nanjing Youth Olympics Center Towers 坐標 中國南京 扎哈對建筑表皮的又一度探索,,編織狀金屬構架化解了超高層建筑體量,令公共建筑體現(xiàn)出輕盈的質感,。7 東大門設計中心 Dongdaemun Design Plaza 坐標 韓國 半覆土綠植將扎哈引以為豪的建筑形體低調半掩藏起來,,但自然空間與建筑空間的融合加強了區(qū)域的流動性,從而充分體現(xiàn)了扎哈的設計理念與項目意圖,。
8 香港賽馬會創(chuàng)新樓 Jockey Club Innovation Tower 坐標 中國香港 香港理工大學內,,一個像船一樣的大樓在2014年建成,建筑外觀以線條包裹玻璃,扎哈以不規(guī)則造型增加大樓的內部實際使用空間,,出入口向外延伸宛如宇宙飛船的入口,。9 梅斯納爾山博物館 Messner Mountain Museum 坐標 意大利
一座楔在山體內部的博物館,巨大的瞭望窗既是人的姿態(tài),,也是地形的姿態(tài),。與其他立足于城市中的項目相比,置身大自然的扎哈作品,,無疑顯示出對環(huán)境更多的尊重。
10 北京大興國際機場 Beijing Daxing International Airport
坐標 中國北京
被英國《衛(wèi)報》評為“新世界七大奇跡”之首的北京大興國際機場也出自扎哈之手,,徹底解構了傳統(tǒng)的建筑美學標準,,采用“五指型”布局,其參數(shù)化設計使建筑猶如掙脫了重力羈絆的“六芒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