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成〕黨參12克白朮10克 茯苓15克 陳皮10克 半夏10克 木香6克 砂仁8克 厚樸10克 干姜10克 川芎10克 丁香5克 炙甘草3克 〔主治〕適用于淺表性胃炎,、萎縮性胃炎,、返流性胃炎、十二指腸球炎等病,。癥見胃脘隱痛,、喜暖喜按、遇冷加重,、腹脹納差,、曖氣泛吐清水、大便溏薄,、倦怠乏力,、神疲懶言、畏寒肢冷,、形體消瘦,、舌質(zhì)淡、舌體胖大,、苔薄白,、脈沉細(xì)無力等,中醫(yī)辨證屬于脾胃氣虛,、陽虛者,。 〔用法〕日一劑,水煎分早晚兩次服,。 〔加減〕 (1)兼肝郁甚者,,加香附10克、烏藥10克,。 (2)兼血瘀,,加丹參15克、元胡10克,。 (3)濕盛泄瀉者,,加薏仁30克,、澤瀉10克、桂枝5克,。 (4)濕阻嘔惡者,,加蒼朮10克、藿香15克,。 (5)食滯不化者,,加焦山楂、神曲,、麥芽各12克,。 (6)阻虛甚者,加制附子10克,。 (7)氣虛甚者,,加黃耆15~30克。 〔典型病例〕王某,,男54歲,,干部,1987年4月13日初診,?;颊咦允?0年前因飲食不當(dāng)致胃脘疼痛,10年來雖經(jīng)中西藥治療,,病情時(shí)輕時(shí)重,,每因飲食失宜、情志不遂則癥狀加重,。1987年10月經(jīng)胃鏡檢查診為慢性萎縮性胃炎,,病理活檢:胃粘膜萎縮性胃炎伴輕度腸上皮生化。病人恐懼癌變,,前來請(qǐng)李氏診治,。 診視中見:胃脘隱痛,喜噯喜按,,遇冷痛甚,,脘痛時(shí)連及兩脅,腹脹納差,,肢倦乏力,,大便溏薄,日行2~3次,,面色萎黃,,形體消瘦,舌質(zhì)淡,,舌體胖大,,邊見齒痕,,脈弦細(xì)。證屬脾胃陽虛,,兼肝郁氣滯,。治宜溫中健脾,疏肝和胃,。 方用〔香砂溫中湯〕加香附10克,、烏藥10克,水煎服,。二診:上方服用18劑,,脅痛消失、胃痛大減,、納食增加,仍便溏,,日行2次,。方中去香附、烏藥,,加薏仁30克,,以增健脾袪濕之力。三診:上方又服18劑,,大便正常,、胃痛消失,仍感身倦乏力,、食后腹脹,。方中去薏仁,加焦三仙各12克,,繼服,。上方前后共服3月余,精神飲食好,,大便正常,、諸癥消失、面色紅潤(rùn),、體重增加,。后覆查胃鏡及胃粘膜活檢,胃粘膜輕度淺表性炎癥,。一年后追訪,,知其身體健康,正常生活工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