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寫的這個方子,是白術,、茯苓家族最復雜的方子,惜字如金的《傷寒論》用來足足八個條文來闡述這個方子,,同時《金匱要略》又用了3個條文來描述這個方子,。 這個方子就是五苓散,。 表面上看這是一個很簡單的方子,。 我們先看看它的組成,豬苓,,澤瀉,,茯苓,白術,,桂枝,。 再看看它之中,藥物的比例: 澤瀉(16.8):豬苓(12.6):茯苓(12.6):白術(12.6):桂枝(7.8),。 那么,,它復雜在哪呢? 復雜在其間用了很多相反相成的中藥,,這也使得這個方子變得廣譜起來,。 我們先一味味地剖析其間的中藥,。 澤瀉→利水滲濕→方向:向下 豬苓→利水滲濕→方向:向下 茯苓→利水滲濕,,健脾→方向:稍微向下 白術→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方向:守中 桂枝→助陽化氣,,溫通經脈,,發(fā)汗解肌→方向:向上,向外 我們回眸上面五味中藥,澤瀉的“向下”力量最強,,到了豬苓,“向下”的力量弱了一些,,到了茯苓又再弱一些,,到了白術,,就變成了“守中”,,到了桂枝則反過來“向上”了,。 這時我們想到了什么,? 想到了一個沿著人體垂直軸的上下拉伸的皮筋。 澤瀉拉著“皮筋”向下拉,,桂枝拉著“皮筋”向上扯,。 當然,,從藥物的比例來看,,向下的力量強一些,,向上的力量弱一些,。 這樣的藥物構成決定了這個方子,不會是“甘草干姜白術茯苓湯”這樣的功效比較單純的方子,。 而是一個廣譜的方子,,一個可以疏通三焦水道的方子。 明天,,我們繼續(xù)寫五苓散,,看看它究竟是怎么通調水道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