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譜探討 萬一公的源流考證 廣西 賀州 董全吉 以宋朝時期涉及流坑與譜關聯(lián)的有兩個:一個是董慘,,一個是董德元,。但都不是修譜,流坑以這倆人修譜,,是沒有歷史依據(jù)的,。首先,天禧五年(公元1022年),,真宗譜詔要求官員“各述祖宗本末,,以進朕省覽”之后的官員“譜引”,結果至和元年(1054)四月一日有了董傪書《董氏登科提名錄》董傪書《董氏登科提名錄》:“吾家世為臨川,,吾姓唐末之代,,連伸(應該屬于后《董氏歷代源流考》把申改伸)父子,仍世擴源,。李氏擄有江南,,乃命三子析處三郡:一居臨川,一徙鄱陽,,一徙廬陵,,即五世合也,。子:禎,,以豪俠自任時,方擾攘盜賊盈野,,乃糾率義勇,,保國鄉(xiāng)里,賊不敢犯,。賴以為繼者甚眾,。予伯祖文廣,始以通經為儒,。不事章句,,東游金陵,值(南唐)李氏亂,,乃嘆曰:'是不足事,,以污吾祖,。’棄而西歸,。即而王師平江南,,乃與吾祖議曰:'吾等老矣,不可復仕,。幸而生見太,當有子弟以儒名家,?!こ鼋鸩酄I書史,,大啟黌舍,,招延學徒,士自遠方多歸之,。至祥符中吾父一舉中進士,,鄉(xiāng)里以為榮。識者謂:'董氏當擾攘之時,,以豪勇自奮庇捍鄉(xiāng)里,;太平之時,復敦儒學,,教育子弟,,宜有其后以大厥族’。”,;一個是董德元的《董氏歷代源流考》,。 《董氏登科提名錄》是屬于真宗譜詔要求,其時間在至和元年(1054),,這個時間在歐陽修、蘇洵修家譜之前,。嘉祐間(1056~1063),京師詔修百官家乘,,司馬光、歐陽氏首開修譜之風,,修定《新唐書》后,又編修自家的譜《歐陽氏譜圖》,。蘇洵嘉祐元年(1056)進京謁歐陽修后才得以成名,,之后,,蘇洵修譜。那么,,既然董慘該《錄》是在歐陽修,、蘇洵修譜之前,則不屬于修譜,。流坑以其為修譜,,失去歷史依據(jù);若認為董慘能夠修譜比歐陽修早,?是與宋朝民間修譜的歷史悖逆的,。 董德元的《董氏歷代源流考》“纘蜀漢死節(jié)之允,則忠良優(yōu)矣,;纘李薦之晉丁榜之槐,,則相業(yè)成矣。”等內容,,董德元(1096-1163),《宋史董槐傳》:“四年(公元 1256年),,策免丞相,,以觀文殿大學士提舉洞霄宮。時大全亦論劾槐,,書未下,,自發(fā)省兵迫遣之。于是太學諸生陳宜中等上書爭之,,語見《大全傳》”,。如此死人會寫后人事?證明董德元的《董氏歷代源流考》屬于明朝初期后人偽造,;其二,,董德元雖為狀元,又官職顯赫,,而不能入張賢祠,。流坑以其修譜,,也沒有歷史依據(jù)。 這無非是想證明,,不是使用董槐譜世系,,否定謙與讓兩公,否定流坑的讓公,。當今的人把出現(xiàn)讓公,,說是別人硬為其祖清然亂加一個父親?卻不知道譜已經修改的事實,,認為譜中清然歷來是連接董晉,,清然為董晉之孫。其實屬于否認修譜的歷史,。 《董氏登科題名錄序》連申父子應該是董傪記載的最早的先祖,。審閱董傪該文,連申最早,,到第五代合,,顯然漏了兩代人的名字。因此我認為擴源之后是省略號的意思,。即“吾家世為臨川著姓,,唐末之代,連申(后人順以《董氏歷代源流考》為由把“申”改“伸”,,避免混淆)父子,,仍世擴源……李氏擄有江南,乃命三子析處三郡:一居臨川,,一徙鄱陽,,一徙反廬陵,即五世合也”,。即習慣應以遷徙祖為端以連申(伸)父子記載,,但此中間卻略,至第五代的合”,。依據(jù)“各述祖宗本末,,以進朕省覽”皇帝下詔是要求五代,既說“五世合也”,,《 錄》中完全沒有顯示合公為五世的依據(jù),,這是最根本的。若此《錄》以:連,、申,、合、禎、文廣,,作為五世,,那以次排列就得不出合公為五世,以此《錄》也沒有得出合公為五世祖,。則連申至合之間,,缺萬一、尚三這兩世代人名,?!拔迨篮弦病笔恰斑B、申……合”五世世系的關鍵一句,,跳躍兩世才至“五世合也”,,其中沒有顯示萬一是確定的,其不屬于修譜也是確定無疑的,。首先要承認董慘不是修譜,,其次,不論如何盡量圓潤,,既然有五世合,,之前無法顯示五世世系,這不是不屬于主述問題,,缺漏就是《錄》的缺陷,。交代遷徙祖五世不清,交代流坑遷徙祖后移花接木:對朝廷不寫自己的祖父,,反而寫伯祖,,這不正常了。不是榮耀祖宗的問題,,而是如實向朝廷匯報填寫自己的世系,,不寫祖父名字,卻寫伯父名字,,這在當時會被殺頭的,,誰敢欺騙皇上,那就不符合常規(guī)了,。 那么,,萬一的出現(xiàn)是到董槐真正開始修譜之際才開始出現(xiàn),?!斑B、申……合”五世世系補上連,、申至合的缺漏的兩世代,,到流坑支系松溪譜有董槐《虞鄉(xiāng)游臨川擴源源流考序》已經補上齊備:“惟讓公之子連,字承重,重之子申,,字清然娶樂氏,,生萬一萬二,萬一娶鄔氏葬其父申於宜黃之黃山庵后蜈蚣形,,公生子三,,尚一、尚二,、尚三,,其后萬一夫婦葬寺右鳳形。尚一娶吳氏生仲一,、仲二,。尚二生仲四失考,尚三生仲五,。”此世系見之于:謙公后裔的《江蘇鹽城董氏族譜》,;清然公后裔的《杭口南山分遷源流序》、《松溪族譜》,;以及不同支系的《臨川湖溪董氏族譜》,;信安(浙江衢州)廣川董氏宗譜(江西南豐董氏族譜) 、《臨川湖溪董氏族譜》等譜中,。如《擴源源流考序》:“惟讓公之子連,,字承重,重之子申,,字清然娶樂氏,,生萬一萬二,萬一娶鄔氏葬其父申於宜黃之黃山庵后蜈蚣形,,公生子三,,尚一、尚二,、尚三,,其后萬一夫婦葬寺右鳳形。尚一娶吳氏生仲一,、仲二,。尚二生仲四失考,尚三生仲五”,。 《董氏新譜序》“至元丙午,,有慶始續(xù)修之,兵亂而廢,;乙已,,知縣尚與縣丞養(yǎng)性潤色之,。洪武丙子,復與桂林刊行之,,凡十有六世,,是為舊譜。成化丙午(公元1486年),,御史時望準東里楊公新式,,先修桂林一派于前。正德辛未,,象繼修校書一派于后,。嘉靖辛卯,潤等復輯理之,,凡二十有六世,,是為新譜云。董生燧自南宮來學山房,,攜與諸生縱觀之,。”則有慶始續(xù)修的《原譜》與洪武修的舊譜都明顯比董槐譜時間在后。 “嗣孫有慶令弟天泰持以謁吳文正公,,因請序之”,。屬于在董槐譜基礎上續(xù)修。而后的修譜期間偽造《董氏歷代源流考》,,嘉靖年間把全素世系改為全溪世系,。弄出一個買譜的趣聞:“癸卯春(元至正癸卯年1363年),友善同侄良玉因商道經寧都苧畬,,偶值鄉(xiāng)親彭時中館授于彼,。因言則善翁亂中流寓,因家于此,,所依族譜一本,,今藏其家。友善購求得之,,乃令良玉攜歸珍藏之,。乙已(明太祖乙已年(公元1365))復土”;至洪武時期修譜,,與知縣,、縣臣養(yǎng)性潤之。萬歷譜記載:董友善,,洪武四年(1371)征至京師,,后任武進知縣,意外購得族譜,。又與《舊譜事略》:“癸卯春,,友善同侄良玉因商道經寧都苧畬,偶值鄉(xiāng)親彭時中館授于彼,。因言則善翁亂中流寓,,因家于此,所依族譜一本,,今藏其家,。友善購求得之,乃令良玉攜歸珍藏之,。乙已(1365)復土”,?那么,是友善購得族譜在洪武四年(1371),,修《舊譜》是在購得族譜后,。 癸卯春(1371),友善同侄良玉因商道經寧都苧畬,,偶值鄉(xiāng)親彭時中館授于彼,。因言則善翁亂中流寓,因家于此,,所依族譜一本,,今藏其家。友善購求得之,。這屬于譜從寧都苧畬彭時中私塾購得,? 嘉靖丁未年董開堯《董氏仕宦記錄跋》,其中靜軒董開堯的《董氏世次考》:“晉生溪,,溪十三傳生清然,。清然生萬一……”這明顯沿用董槐譜世系,該譜為新譜,,也是第一次送給麻城,,至此麻城才有族譜。 黃霖是明朝正統(tǒng)十年乙丑(1445)年進士,,結合《重修黃山寺檀樾祠碑記》是在嘉靖癸亥歲(公元1563年)季秋吉旦撰,,那么,應該是同一時期修撰,。即嘉靖癸亥歲(公元1563年),。黃霖作《重修黃山祠碑記》;“宜黃黃山寺始唐五季順義間(921~927年,,五代楊吳順義年間),,廣川郡董公萬一居士所施創(chuàng)也。寺后有厥考清然墓(注:厥考:《尚書》曰:“大傷厥考心”,,“事厥考厥長”,,“聰聽祖考之彝訓”,,“如喪考妣?!保?,而居士與其子尚一、尚三墓亦在焉,。田一千三百畝,,火佃三十二所,魚塘八口,,山饒竹木茶筍,,四水流人,悉居士施之,,以資焚修,。……”以及嘉靖癸亥歲(公元1563年)季秋吉旦,,賜進士,、榮祿大夫、兵部尚書,,吉永豐,,雙江聶豹撰《重修黃山寺檀樾祠碑記》:“撫州宜黃之黃山寺,蓋自霍源董萬一所創(chuàng)建,,寺址舊為庵,。唐天佑元年(公元904年),萬一葬其考于庵后(蜈蚣形戌山辰向),,妣儒人樂氏于庵前之右(人形巽山乾向),,于是捐何陵塘常稔田一千三百畝,魚塘八口,,火佃三十二所,。因月輪和尚持為寺僧年間,于所施田分百畝之人,,以奉時祭,,備董氏來者供應?!f一君偕其配鄒氏葬寺前右畔(鳳形巳山亥向)其冢,。子尚一偕其配吳氏葬楊梅坑(沖天鳳形申山寅向),配楊氏葬北源陳家坑(團鳳形卯山酉向),。蓋皆所嗣葬云,。宜黃董氏之系,流為三派,,自清然生萬一,、萬一生尚一、尚二,、尚三,。尚一生仲一,、仲二,尚三生仲五,。” 這些墓碑都在嘉靖期間,,能夠否定丟棄董開堯的譜嗎?流坑有意丟棄,,不知何故,? 以上是萬一世系的來源考證。 本文依據(jù)《華夏董氏歷史學術研究群》微信聊天2019年8月19日整理而成,。 2019年8月19日 |
|
來自: 荷香月暖 > 《董氏等姓氏宗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