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畢業(yè)后才囫圇吞棗地讀過一遍《紅樓夢》,,但從小耳濡目染,,對紅樓夢的故事多少也有些了解,尤其是關(guān)于賈寶玉和林黛玉及薛寶釵的故事,。
在林黛玉和薛寶釵中,,一直以來,我都幾乎本能地喜歡林黛玉,。但一直也說不清楚是為什么,。
直到有一天看到一篇評論文章,稱薛寶釵是做人,,林黛玉則是做詩,。
我恍然大悟,年少時的我多愁善感,,追求自我,,自然喜歡做詩的林黛玉。對于做人不屑一顧,,聽到有人說某某會做人什么的,,甚至覺得很庸俗,。
前些年重新認(rèn)真地讀了一遍《紅樓夢》,才真正認(rèn)識到這真是一本偉大的小說,,百科全書式的小說,,語言結(jié)構(gòu)之外,故事詩詞,,生活百科,,應(yīng)有盡有,人物形象更是豐滿細(xì)膩,。
這時再看黛玉和寶釵,,就覺得黛玉多了幾分病態(tài),寶釵多了幾分可愛,。
才氣上,,黛玉自然更多靈性,她的個性也更率直,,但過于敏感,,說話有時也太尖酸刻薄,不太顧及他人,。寶釵則要成熟穩(wěn)重得多,,說話做事都周全得多,讓人感覺更舒服,。
說實話,,在內(nèi)心里我也許還是更喜歡黛玉這樣的人,我自己就偏向這種率性,,但在生活中,,也許還是更喜歡與寶釵這樣的人相處。
在《溝通的藝術(shù):看入人里,,看出人外》一書里讀到有關(guān)認(rèn)同管理的論述,,我想起了黛玉和寶釵。
所謂認(rèn)同指的是人們?yōu)榱双@得他人的認(rèn)同而設(shè)計出來的溝通策略,,有些人很注重這個,,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會給別人產(chǎn)生什么印象,這樣的人往往在社交場合如魚得水,,但容易失去自我,。有些人則不太注意這個,這樣的人因為缺乏彈性,,容易被人看透,,但更能活出自我。
顯然,,寶釵屬于前者,,具有高度的自我監(jiān)控意識,,因此能在眾人面前保持良好形象,就如我們所說的“八面玲瓏”之人,,屬于會做人的人,,在生活中能得到多數(shù)人的喜愛。
但這樣的人容易失去自我,,也讓人覺得城府深,,不夠真實。
黛玉則屬于前者,,自我監(jiān)控較低,,但活得更真實。
理想的狀態(tài)是保持二者的平衡,。就有人指出,,黛玉和寶釵其實是寶玉理想的兩面,理想的人既要做詩,,也要做人,。
《溝通的藝術(shù)》中在談到關(guān)系吸引力時,說到能力也是重要因素,,人們都傾向于喜歡聰明人,,但如果過于完美則會讓我們感覺不快,,最好是做事盡力但又愿意承認(rèn)錯誤,。
從處世方面來說,寶釵屬于聰明人,,但有時太過了,,一個太會做人的人會讓人感覺不快,有時甚至?xí)屓擞X得有些可怕,。
從才氣個性方面來說,,黛玉屬于聰明人,有時也太過了,,一個才氣太高又不愿與眾人打成一片的人,,也是會讓人生厭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