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 人民論壇網(wǎng)(rmltwz) 轉載請注明來源 似水流年 李愛綺 1 世上所有的事,都在一個“度”字,。 凡事過則損,我們常說“過猶不及”,,把握“分寸”之間,,盡現(xiàn)做人做事的智慧。 生活中,,我們都愿意與懂分寸的人交往,,讓人感覺舒服又不失體面,留白又并不疏遠,。 一個人的分寸感,,主要藏在這三種行為里。 01 說話不咄咄逼人 你身邊有沒有這樣一種人: 聊天時,,他總是冷言冷語的,,一副盛氣凌人的樣子,。 你說天氣真好,他非得說大太陽的熱死了,,有什么好的,。 你問他一件什么事情,他就反問指責道,,你怎么連這個也不知道? 雖沒有一句臟話和野語,,卻讓人心里非常不舒服,。 “言行在于美,,不在于多”。 不會說話的人,,標榜著自己“心直口快”,,實際上是不知分寸,咄咄逼人,,一定要在言語和氣勢上占了上風。 而一個識大體,,知分寸的人,說話會考慮別人的感受,,不去觸及他人的界限,知道別人愛聽什么話,,不愛聽什么話,。 古語有云:口能吐玫瑰,也能吐蒺藜,。 說話針鋒相對,,講不合時宜的笑話,無意識地讓人難堪,,背后隨便評論別人,,這樣的人不適合我們去深交。 說話點到為止,,不咄咄逼人,,不評人不議人,不窺探他人隱私,適當保持該有沉默,,才是對對方的尊重,。 02 保持距離不越界 20世紀上半葉的中國文壇,,胡適無疑是一位登高一呼,、應者云從的風云人物,。 胡適的太太江冬秀喜歡打麻將,,他們在研究院的宿舍居住時,江冬秀為了打麻將,,經(jīng)常違反宿舍規(guī)定,。 胡適屢勸不止,只好帶著她搬了出去,。 很多人不解,,問胡適說:“院長是你的學生,打個麻將也不是什么大事,,你至于跟他客氣嗎,?” 胡適回答:“正因為他是我的學生,,我才不能麻煩他。” 其實胡適不是不懂人情世故,,他明白,,人情牌很珍貴,隨便用會顯得對別人不尊重,,也會打破友情交往的平衡。 然而,,現(xiàn)實生活中很多人分不清這種區(qū)別,,覺得不過是“一點小事而已”,,將麻煩別人當成了一種習慣,。如此一來,,再好的關系都躲不掉疏遠的命運。 不管處理什么樣的關系,,都不能忘了分寸二字,。真正有分寸感的人,不會在別人的生活里隨意地走來走去,。 守住自己的界限,,也不侵犯他人的界限,,這種分寸是一種智慧,,也是讓一段關系保持長久的靈藥,。 03 為人處事知進退 曾國藩建立的湘軍,,一直為世人稱贊。 作為湘軍的核心人物,,他帶領湘軍剿滅太平軍時,,立下赫赫戰(zhàn)功,湘軍在百姓心中的威望日盛,,對朝廷造成無形隱患,。 為解除朝廷疑心,曾國藩主動削減兵權,,沒有將湘軍發(fā)展成自己的私人武裝,。此舉,讓他迅速獲得了朝廷信任,,在風起云涌的政壇上拯救了自己,。 有分寸感的人,都懂得該爭之時,,進一步絲毫不讓;該讓之時,,退一步海闊天空,。 什么時候該進? 社會有規(guī)則,,做人有原則。人都有自己的底線,,都有自己的尊嚴與是非觀,。 與人為善,并不意味著一再妥協(xié)與退讓,。當他人的所作所為觸及底線時,,沉默隱忍只會為邪惡提供了滋長的空間,。明確原則,有所作為,,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 什么時候該退? 處什么位做什么事,,端什么碗吃什么飯,,本分為人,不逾越權限亦不推脫責任,。 錢夠花就好,,不要為了追名逐利失去本心;得饒人處且饒人,,不強求別人也不為難自己,。 真正有分寸感的人,做事,,能夠知進退,,明了得與失的關系;做人,,能夠審時度勢,、隨機應變。 如周國平所說:“分寸感是成熟的標志之一,?!?/p> 一個善于把握分寸的人,能獲得更好的人際關系,,說話識大體,,不咄咄逼人; 一個善于把握分寸的人,,能獲得更佳的相處體驗,,相處留距離,,互動不越界,; 一個善于把握分寸的人,能獲得更廣的人生格局,,做事知進退,,敢闖不怕失。 做事有準,,進退有度,,為人有則,是為分寸之道,。 本期編輯 | 劉一霖 資料來源 | 詩詞天地,、儒風大家,、CCTV4;圖片自網(wǎng)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