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在熒幕上演的電視連續(xù)劇《白眉大俠》,一度是頗受觀眾喜愛的節(jié)目,劇中提到了“八賢王”,,說是叫趙德芳,;而在《賀后罵殿》、《打龍袍》等傳統(tǒng)京劇劇目中,,也都出現(xiàn)了“八賢王”趙德芳,。然而,歷史上真實的趙宋宗室趙德芳,,卻與“八”或“賢”根本就沒有什么關系,,他沒有任何資格被稱為“八賢王”;在宋朝歷史上,,堪稱“八賢王”者,,非趙德芳,而是另有他人,。 先來看看趙德芳是何人物,?簡而言之,他是宋太祖趙匡胤的幼子,。宋太祖趙匡胤共有四個兒子,,分別叫德秀、德昭,、德林,、德芳,老大德秀和老三德林早夭,,就連他們的名字也是宋徽宗時給補取的,。也就是說,趙德芳實際上算是趙匡胤的皇二子,。 趙德芳在父親當皇帝的時代無所作為,,在叔叔宋太宗趙光義登基后,曾擔任一些官職,,太平興國六年(981年)去世,,時年二十三歲。由于北宋開國以來第一次皇位交接便是兄終弟及,,故宋太宗即位的合法性問題一直是人們爭論的焦點,,始終不曾有定論。太祖兩位皇子德昭與德芳的英年早逝,,也是頗具爭議的話題,。但無論如何,趙德芳的身份都與“八”搭不上邊,因他不是皇八子,;他的言行舉止也不能概之為“賢”,,因為我們看不見史書中關于他有才有德之賢能要件的事例。 北宋真正可以被稱為“八賢王”的,,乃是宋太宗的皇八子趙元儼,。 宋太宗共有九個兒子,,分別是長子元佐,、次子元僖、三子真宗,、四子元份,、五子元杰、六子元偓,、七子元偁,、八子元儼和九子元億。趙元儼在諸皇子中,,年齡偏小,,故《宋朝事實類苑》稱他為“太宗幼子”。趙元儼“生而穎悟,,廣顙豐頤”,,父親宋太宗對這個天生聰慧機敏的小兒子格外寵愛,每當朝廷集會,,太宗都要將元儼坐在自己身邊,;太宗想讓愛子一直呆在自己身邊,所以曾經(jīng)對人們許諾,,待到元儼二十歲時,,再對他進行冊封,以便保證愛子一直留在宮中,,陪伴自己,。 正因如此,宮廷紅人趙元儼又被那些宮女宦官們稱為“二十八太?!?,意指二十歲才可被封太保之類高官顯爵的皇八子。自趙元儼的三哥宋真宗即位以后,,他便正式開始經(jīng)歷封王拜官的仕途生涯,。 在中國的帝制時代,趙元儼是被封為王的次數(shù)最多的人,,他一共被封為王十三次,。 宋朝歷來以“冗官冗兵”著名于世,不論是皇族宗親,還是朝廷臣工,,一生當中往往是官爵變更頻繁,,兼職繁雜,虛實難辨,。趙元儼的爵位與官職就體現(xiàn)了這個特色,。先看其爵封情況。真宗時,,趙元儼首先被封為了曹國公,,這是他平生以來第一次受封;第二年,,晉升為廣陵郡王,。之后,他又先后被封為榮王,、端王,、彭王、通王,、涇王,。 在宋真宗御宇時期,皇帝的親兄弟們,,已經(jīng)有六人去世,,所以真宗對仍健在的八弟格外疼愛與珍視;而待至仁宗朝,,太宗諸子中,,唯獨趙元儼仍生在世,所以他更是“以皇叔之親,,特見尊禮”,。宋仁宗曾先后將皇叔元儼封為定王、鎮(zhèn)王,、孟王,、荊王,死后追封為燕王,。后來,,趙元儼還曾被宋朝皇帝追封為吳王、周王,。元儼累計封爵十四個,,王號十三個,這在宋代宗室甚至整個古代中國的宗室群體中,,都是絕無僅有的,。 再看元儼之官職及政治待遇。趙元儼歷任朝廷的檢校太保、同平章事,、檢校太傅,、侍中、檢校太尉,、中書令,、太保、太傅,、陜州大都督,、太尉、尚書令,、太師及節(jié)度使等重要職務,,不但位至三師,、三公和三省長官,,而且做了大宋的宰相——同平章事,在事實上掌握了軍國大權,。另外,,在宋仁宗時代,趙元儼又享受到了古代個別超級勛臣(如蕭何,、曹操等)所能享受到的殊遇——贊拜不名,、詔書不名、劍履上殿,、入朝不趨,。 在趙宋帝國宗室中,趙元儼是一位真正的“賢”王,,他的“賢”,,體現(xiàn)在孝順、莊重,、寡欲,、才高四個方面。 趙元儼堪稱是一個大孝子,。他的生母是王德妃,,王德妃每次臥病在床,他都要盡心侍候母親,。王德妃生病,,他便如民間平民一般,留著侍從不用,,總是親自喂母親服藥,,并為母親洗刷;還焚香祈禱,希望母親快快康復,,甚至達到“憂念不食”的地步,。王德妃去世,他更是“哀戚過人”,。 趙元儼還是當時聞名于國內(nèi)國外的剛毅之士,。《宋史》說他“嚴毅不可犯,,天下崇憚之,,名聞外夷”。不但朝廷大臣都對他心存敬畏,,就連北面的契丹人,,“亦畏其名”。元儼不茍言笑,,不懼權貴,,唯以江山社稷為己任,所以一般趨炎附勢之人,,都對他畏懼三分,。長此以往,八王剛毅莊嚴之名,,便流傳開來,,甚至民間小孩哭鬧,家長都要以“八大王來也”來止息,。這里的“八大王”,,就是指趙元儼。仁宗在位初期,,劉太后垂簾聽政,,為避免太后疑忌,導致統(tǒng)治集團內(nèi)部出現(xiàn)矛盾,,趙元儼很少對國家大事予以評說,,據(jù)《廬陵歸田錄》所載,雖然元儼“遺言一二事”,,但是卻是“皆切于理”,。 另外,趙元儼作為皇室貴胄,,竟然“平生寡嗜欲”,,唯獨喜愛讀書藏書、文詞創(chuàng)作和書法,。他的書法多摹仿二王,,并且取得相當高深的造詣,。趙元儼病重時,宋仁宗曾賜他白金五千兩,,但卻“固辭不受”,,對皇上說:“臣羸憊且死,將重費家國矣,?!痹獌安⊥龊螅首诒床灰?,曾三臨其喪,,并下詔將八叔的墨跡一部分分賜群臣,以資紀念,,另一部分藏于秘閣,,以傳后世。除了文學藝術才華,,趙元儼被朝廷委以眾多高官職,,可以看出,他在宋皇室中的政治才干也是較為突出的,。 所以,,不難看出,有宋一朝,,真正的“八賢王”并不是趙德芳,名副其實者乃是他的堂兄弟趙元儼,。元儼非同一般,,這位真正“八賢王”的個人品德才能和所處政治環(huán)境使其成為了中國古代歷史上累計享有王號最多的宗室。 大概是因為德芳仕在太宗朝,,元儼則主要活躍于真,、仁兩朝,太宗朝名臣輩出,,國事頗繁,,故人們便人為安排了一個“賢王”角色,以其介于皇帝與廷臣之間,,調(diào)和各種紛爭事端,;另外,趙德芳英年早逝,,人們對其存在深深的同情,,所以便將趙元儼的“八大王”之稱借用過來,杜撰出了“八賢王”趙德芳,。而這對于趙元儼來講,,又是極為不公平的,。后來,清朝康熙皇帝的皇八子允禩也被稱為“八賢王”,,就是本源于宋朝的這個“八賢王”之稱,。 趙元儼:太宗第八子。生年不詳,,死于慶歷四年(1044年)正月,。 太宗第七子元偁生于981年,元儼最早也不會早于這一年,。 宋朝為了防止發(fā)生宗室之禍,,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一就是五服以內(nèi)的宗室集中居于宮宅,,皇子,、皇孫未分府以前居于宮中?;首?、宗室不得隨意外出同賓客交往。只有五服以外的宗室可以在外散居,,但出入京城必須稟報大宗正司批準,。目的在于防止宗室與大臣交結,威脅皇權,。 宗室聚居區(qū)稱宅,,這里的宅其實就是一個家族聚居區(qū)的概念,只不過是居住的人身份比較特殊而已,。,。在公元998年,第一次為宗室置宅,,建立了南宅,、北宅。后來隨著宗室人口的迅速增加,,新增了西宅等幾處,。各宅由宦官監(jiān)管,有自己的規(guī)則和官僚機構,?;首印⒒蕦O等分府以后其府第也安置在這些宅中,。公元1035年,,朝廷在一所宮殿的舊址上為太祖、太宗的后裔動工興建了新的宅邸——睦親宅,,所為最大的宗室聚居區(qū),。后來,,北宅更名為廣親宅,主要居住的是魏王趙廷美一系的子孫,。 隨著宗室人口的不斷增加,,各宅也不斷的擴建。而且,,皇帝曾一度允許來自睦親,、廣親二宅的一些高階宗室及其家庭遷入上清宮和京城西北的芳林苑居住,。 宗室諸宅的機構,、規(guī)模設置相關文獻較少,。根據(jù)《宋史》,,親王府設有傅、長史,、司馬,、諮議參軍,、友,、計室參軍,、王府教授和小學教授等一系列屬官。但實際上許多職位都沒有除授,。 下面是《宋史》中關于荊王元儼的傳記: 周恭肅王元儼,,少奇穎,太宗特愛之,。每朝會宴集,,多侍左右。帝不欲元儼早出宮,,期以年二十始就封,,故宮中稱為“二十八太保”,,蓋元儼于兄弟中行第八也。 真宗即位,,授檢校太保,、左衛(wèi)上將軍,封曹國公,。明年,,為平海軍節(jié)度使,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加檢校太傅,,封廣陵郡王。封泰山,,改昭武,、安德軍節(jié)度使,,進封榮王;祀汾陰,,加兼侍中,,改鎮(zhèn)安靜、武信,,加檢校太尉,;祠太清宮,加兼中書令,。坐侍婢縱火,,延燔禁中,奪武信節(jié),,降封端王,,出居故駙馬都尉石保吉第。每見帝,,痛自引過,,帝憫憐之。尋加鎮(zhèn)海,、安化軍節(jié)度使,,封彭王,進太保,。仁宗為皇子,,加太傅。歷橫海永清保平定國節(jié)度,、陜州大都督,,改通王、涇王,。仁宗即位,,拜太尉、尚書令兼中書令,,徙節(jié)鎮(zhèn)安,、忠武,封定王,,賜贊拜不名,,又賜詔書不名。天圣七年,,封鎮(zhèn)王,,又賜劍履上殿。明道初,,拜太師,,換河陽三城,、武成節(jié)度,封孟王,,改永興鳳翔,、京兆尹,封荊王,,遷雍州,、鳳翔牧。景佑二年大封拜宗室,,授荊南,、淮南節(jié)度大使,行荊州,、揚州牧,,仍賜入朝不趨。 元儼廣顙豐頤,,嚴毅不可犯,,天下崇憚之,名聞外夷,。事母王德妃孝,,妃每有疾,躬侍藥,,晨夕盥潔焚香以禱,,至憂念不食。母喪,,哀戚過人,。平生寡嗜欲,惟喜聚書,,好為文詞,,頗善二王書,工飛白,。 仁宗沖年即位,,章獻皇后臨朝,自以屬尊望重,,恐為太后所忌,深自沉晦,。因闔門卻絕人事,,故謬語陽狂,不復預朝謁,。及太后崩,,仁宗親政,,益加尊寵,凡有請報可,,必手書謝牘,。方陜西用兵,上所給公用錢歲五十萬以助邊費,,帝不欲拒之,,聽入其半。嘗問翊善王渙曰:“元昊平未,?”對曰:“未也,。”曰:“如此,,安用宰相為,。”聞者畏其言,。 慶歷三年冬,,大雨雪,木冰,,陳,、楚之地尤甚。占者曰:“憂在大臣,?!奔榷獌安∩酢I蠎n形于色,,親至臥內(nèi),,手調(diào)藥,屏人與語久之,,所對多忠言,。賜白金五千兩,固辭不受,,曰:“臣羸憊且死,,將重費家國矣?!钡蹫猷灯?。明年正月薨,贈天策上將軍,、徐袞二州牧,、燕王,謚恭肅。比葬,,三臨其喪,。詔以元儼墨跡及所為詩分賜宰臣,余藏秘閣,。 子十三人:允熙,、允良、允迪,、允初,,余皆早卒。熙寧中,,以允良子宗絳嗣封吳國公,。徽宗改封吳王為周王,。 允熙終右監(jiān)門衛(wèi)將軍,、滁州刺史,贈博州防御使,、博平侯,。 允良歷五節(jié)度,領寧海,、平江兩軍,,封華原郡王,改襄陽,,由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侍中,至太保,、中書令,。好酣寢,以日為夜,,由是一宮之人皆晝睡夕興,。薨,贈定王,,有司以其反易晦明,,謚曰榮易。 允迪累官耀州觀察使,。居父喪不哀,,又嘗宮中為優(yōu)戲,為妻昭國夫人錢氏所告,。制降右監(jiān)門衛(wèi)大將軍,,絕朝謁,,錢氏亦度為洞真道士。 允初,,初名允宗,勤于朝會,,雖風雨不廢,。未嘗問財物厚薄,惟誦佛書,,人以為不慧,。累遷寧國軍節(jié)度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治平元年卒,,贈中書令、博平郡王,。無子,。英宗臨奠,以允初后事屬其兄允良,,乃以允成孫仲連為之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