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卒中偏癱患者骨盆是怎樣影響人體的,? 偏癱患者中該如何控制呢? 那么今天就來聊一聊骨盆這個關鍵角色吧,! 骨盆結構(如下圖) 骨盆是軀干和腹部對的底層,,連接著下肢和脊柱,髂骨,、恥骨,、坐骨和骶骨構成。骨盆的力傳遞,,由下圖可見,,落在腰髂連結的重力經骶骨、骶髂關節(jié)傳至髖骨,。站立時,,重力經髖臼傳至自由下肢骨,形成力弓。坐下時,,則傳遞至坐骨結節(jié),,形成坐弓。說明了骨盆類似半圓形的拱橋或穹隆結構,,從而分解了力的作用,。 骨盆運動 從解剖結構來看,骨盆在人體的運動方向大致分為:前傾,、后傾,、旋轉和傾斜。 骨盆前傾時,,恥骨聯(lián)合向前下轉動,,骶骨背面朝上轉動。參與的肌肉有豎脊肌,、髂腰肌,、股直肌等;骨盆后傾時,,恥骨聯(lián)合向前上轉動,,骶骨背面朝下轉動。參與的肌肉有臀大肌,、腘繩肌,、腹肌等。 骨盆進行旋轉和傾斜時參與的肌肉主要有腹內外斜肌,、腰方肌,、腹直肌等 以上就是骨盆周圍的解剖以及相關運動。從生物力學角度看,,骨盆的運動會引起軀干和下肢的運動,,同時軀干和下肢的運動也會引起骨盆的運動,所以骨盆在人的坐,、站,、走、跑等日?;顒又邪缪葜粋€非常重要的角色,,任何不良的坐姿和習慣,,如翹二郎腿,,走路駝背,久坐,,經常穿高跟鞋,,座椅過矮等都會使骨盆處在一個錯誤的狀態(tài)。長期以往的錯誤姿勢和習慣,更會導致骨盆不正,,脊柱側彎,,長短腿,同時也會引起膝關節(jié)和踝關節(jié)的不適,。倘若您有以上這些錯誤的姿勢以及習慣請及時改正哦,,倘若您已經出現(xiàn)了相應的癥狀請及時請物理治療師就診。至于如何診斷及康復在這里就不一一細說了,。接下來要談一談骨盆的運動控制在偏癱患者中該如何應用呢,? 偏癱患者的骨盆控制 偏癱患者的病理基礎是上運動神經元的損傷,導致下運動神經元失去了上運動神經元的調控和抑制,,因此腦血管意外后的下肢的康復治療應以主要以功能位的肌肉控制為主,。按照動態(tài)穩(wěn)定的姿勢發(fā)展順序,對骨盆穩(wěn)定性和運動控制能力的訓練應能夠顯著改善患者的平衡和步行能力,。首先來了解一下骨盆在行走中的變化 在一個步行周期中,,骨盆的運動方式主要有旋轉、傾斜和側方向移動,。一側骨盆向前方旋轉時是同側足跟著地期,,向后旋轉時同側下肢處于支撐中期。同時下肢的擺動往往伴隨著骨盆的傾斜(約為5°),。當骨盆向負重下肢移動時,,這時候髖關節(jié)是內收的,骨盆會發(fā)生測方向移動,。骨盆的旋轉,、傾斜和側方向移動都會減少身體重心的過度轉移,進而降低能量消耗,。 再來看一下偏癱步態(tài) 偏癱患者的步行不僅僅表現(xiàn)在步行速度慢,,還表現(xiàn)在步幅減小,支撐相延長,,步行路徑偏斜,,軀干擺動,失去步行的對稱和連續(xù)性等特點,。要想減少這種異常模式,,應強化患肢的控制能力和正常運動模式,同時還要加強患肢負重及負重下平衡能力訓練,。通過有針對性的骨盆訓練加強了其周圍肌肉中 樞神經支配的隨意程度和骨盆周圍肌肉的肌力,;強化整個骨盆各運動方式下的穩(wěn)定性和控制能力;改善身體兩側下肢(健側下肢,、患側下肢)的平衡能力,。 骨盆運動控制的訓練辦法 仰臥位骨盆左右旋轉的控制訓練 坐位骨盆的左右傾斜控制訓練 坐位骨盆前后傾斜的控制訓練 如果患者能夠站起,在站立位也應該進行各方向的運動控制訓練。(沒有Bobath球的話,,患者把手放在雙膝上也是能夠完成的哦) 經過以上的介紹,,希望大家能夠對骨盆有一個很好的了解,不足的地方還望大家指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