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長生久視之道 “長壽銘”的第八句為“明則(立長)” 郭沫若等人在讀這個(立長)字時,,都把“立”字旁扔掉,訓讀成“長”字了,。其實扔不得,。這個字也是一個自造字,它的意思就是“長立”,,也就是長時間保持“明”那個狀態(tài)的意思,。傳說中的“長生久視”就是“長立”于“明”?!伴L生久視”一詞出自于老子的第五十九章: “有國之母,,可以長久。是謂深根固祗,,長生久視之道,。” 這段話我們現在不展開,,以后我講《道德經》的時候會專門解釋?,F在知道它的出處就行了。 緊接著“明則(立長)”的是第九句“(立長)則(辶目夂)”,。 (辶目夂)這個字分岐最大,。郭沫若訓讀為“退”,聞一多讀為“優(yōu)”,,陳邦懷讀成“復”,,都沒讀對。這還是一個自造字,。這個字由三部分組成:一是“行(辶)”,;二是“目”;三是“夂”,。 “夂”字像人雙腿被絆之形,,常用來表行動遲緩之義。放在“目”字下,,是視力難及的意思,,表遙遠之義,,與“夐”字的下部分相同,意思也相近,。班固在《漢書·敘傳》中寫了一篇《幽通賦》,,陳述其家族的興衰及個人的情懷,其中有兩句寫道: “道修長而世短兮,,夐冥默而不周,。” 這句賦的意思是說:修道的路很長,,但人生的時間卻太短,,因此,我們對遙遠而神奇的宇宙奧秘,,是認識得不夠充分的,。 這句賦的意思,正是“(辶目夂)”字想表達的內容:通達(辶)到遙遠(目夂)的地方,。這種通達既是指精神,,也是指身體的。就精神而言,,是指通過前面的修行,,對宇宙的了解更透徹了,不再如班固一樣還有困惑而嘆“不周”,。就身體而言,,則可以跨越凡人的限制而長生。所以接著“(立長)則(辶目夂)”的后一句是“(辶目夂)則天”,。天人合一了,,也與天地同壽了。 注意這個“天”字啊,。我們在前面釋(宀天)這個字的時候說過,,“天”字的甲骨文象人張開四肢之形,原本是要表領袖之義的,。但我當時沒有細說為什么要加這樣一個寶蓋頭,。不說是因為它涉及到另一個問題:為什么表領袖之義的“天”字,后來被借去表天空的天了呢了,?這就是一個大問題?,F在可以解釋了。 “(宀天)”這個字中的寶蓋頭像房屋,,是表覆蓋之義的,。蓋在“天”字上,就使這個領袖受到了局限。道家之所以發(fā)明“(宀天)”這個字出來,,正是想表達未修行者的天性受到局限的這種凡夫俗子的狀態(tài),。他們認為人是可以通過修行來解脫這種約束,從而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修成神仙的,。這個“長壽銘”就是指的這條路。 “長壽銘”開頭“行氣”兩字后是“宀天”,,是個身心都被蒙蔽著的凡夫俗子,,從這里開始修煉。經過(辶畜),、神、下,、定,、固、明,、(立長),、(辶目夂)的過程后,性命都通達了,,沒有障礙了,,與天合一了,成了“天”的一部分,,所以也稱為天,。這就是“長壽銘”要告訴我們的修行路,一條由凡人到達神仙境界的路,。 這條路能走通嗎,? 我不知道。 我能做的,,只是將“長壽銘”這塊路標盡量擦清楚一些而己,。 中國有句古話:信則有,不信則無,。 不信就不會去修行,,當然不會有。但你信了就一定有嗎,?也未必,。你見過幾個神仙?可見修仙這條路并不容易,。但可以肯定的是,,正確的修行方法,是一定有益于健康的,是一定會使你延年益壽的,。 最后還要補充強調一點的是:前文“明則(立長)”的“立”字旁,,再次明確無誤地告訴我們,這段“長壽銘”中的功法,,應當是采用老子入定時的站樁式,,而不是人們通常采用的打坐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