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喝醉了被關在門外,,大晚上對江長嘆,,寫下傳誦千古的名作 蘇軾貶黃州時,有一陣子連病數(shù)月,,被人誤傳去世,,恢復后,與客人“雪堂”豪飲,,大醉,,這便是此詞緣起。 詞作后,,又因為最后兩句過于超逸,,驚動郡守。 這首頗有料的詞便是蘇軾的《臨江仙·夜飲東坡醒復醉 》,。 臨江仙 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 這是蘇軾又一膾炙人口的名作,。同樣作于貶謫黃州(今黃岡)時期。 一次醉酒之后,,回去很晚,,家人包括仆人都已經(jīng)睡下了,詞人在酒意的似醒非醒之間,,面對蒼莽之夜和茫茫大江,,不由自主地一個人感慨萬千起來。 詞的性質(zhì),,類似于一篇隨感。詞人似乎有很多話要說,,卻又似乎什么都沒說,。不著點力的文字和曠遠暢達的襟懷依然是其魅力。 前兩句寫飲酒歸來,,“仿佛”二字點明醉意,。這里出現(xiàn)了我們很熟悉的蘇軾的號:“東坡”。 說起這個號,,跟蘇軾被貶黃州的一段生活密切相關,。 當時剛從九死一生的“烏臺詩案”逃過一劫,就舉家遷到黃州,,驚魂未定,,又是倉促之間,什么都沒有,,全家老少二十幾口人的生活十分困難(蘇軾詩文多有提及),在好友馬正卿的幫助下,,申請了50畝荒地(古代地好隨意,,一下子暴富的感覺),開始了他的躬耕生涯,。 又因為喜歡白居易,,白居易有詩《東坡種花》,,其中有句“持錢買花樹,城東坡上栽”,,蘇軾便從中抽出“東坡”二字,,命名他的耕地,并自號“東坡居士”,,“東坡”之名由此傳開,。我們熟知的“東坡雪堂”,聽起來很高級,,其實也就是在田頭搭的五間草屋,,專供休閑用的,因為搭成時剛好下雪,,激發(fā)了詩人的浪漫情調(diào),,五間草房便有了至雅的名字:東坡雪堂。 所以“夜飲東坡”,,其實是“雪堂會客”,。一時盡興,,回去的時候敲門都沒人應了,詞人索性夜行江畔,,感受濤聲陣陣下的天地靜謐,。 可能有人覺得奇怪,回家不進門,,說要聽江聲就能聽到江聲了嗎,?家離長江這么近? 就是這么近,!蘇軾一家居住的地方當時叫臨皋亭,,原本是一座廢棄的驛站,臨靠長江,,按現(xiàn)在的說法,,是天然海景房。 上闋以散文之筆驅遣自如,,前四句是鋪墊,,到“倚杖聽江聲”才進入正題。 下闋開頭兩句便是極深的人生感觸,前一句化用《莊子·知北游》“汝生非汝有”,,后一句還是化用《莊子·庚桑楚》“無使汝思慮營營”,。兩句都以老莊思想呈現(xiàn),可見詞人經(jīng)歷生死劫后更加崇道的變化,。 第三句寫景,,也象征糾結一番后心理上的平復,以及思想上的升華,,這樣,,自然而然引出后面最飄逸、最灑脫的兩句: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 詞既是對大難后人世挫折的思考,又是對前半生的人生總結,,藝術上融敘事,、議論、寫景,、抒情于一爐,,語言一片散化,卻精粹洗練,,收放自如,,結句留下廣闊的空間跟想像,,是蘇詞中兼具哲思之妙與空靈之美的佳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