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給患者開藥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根據(jù)患者的具體情況,,對寒熱,、補瀉、補破等各種藥量進行調(diào)配,。 名醫(yī)張錫純是這方面的專家,。 比如他在使用黃芪時,因為黃芪偏熱,,所以用偏寒的知母來搭配,。一般情況下,兩種藥量相等,,即黃芪用30克,,知母就用30克;如果人體偏寒,,黃芪的量就要大過知母的,,如果人體偏熱,知母的量就要大過黃芪的,。 比如補破,,如人體偏虛,則芪,、參的量要大于丹參,、三棱等藥物的量;但一般而言,,破藥的量要小,。 所以張錫純說“藥性之補、破,、寒,、熱,雖有一定,,亦視乎服藥者之資稟為轉(zhuǎn)移”. 比如我們開的是滋腎通關(guān)丸(由肉桂,、知母、黃柏三味藥組成),,正常情況下,,熱性藥肉桂的藥量,要與寒性藥知母,、黃柏的總量相等,,如果肉桂用12克,,那么知母用6克,黃柏用6克,。如果患者偏熱,,則肉桂的量就可小于黃柏、知母的總量,,如肉桂用6克,,知母、黃柏各用6克,。如果患者偏寒,,肉桂的量就要大于黃柏、知母的量,。 補與破雖然也可遵循此理,,但一般破藥的量要小。人體偏虛,,破藥用少少即可,;如人體壯實,破藥的量可適當(dāng)加大,。 我們來看看幾個名方中的藥量的對比,。 第一個方是張錫純的十全育真湯: 黃芪12克,人參12克,,山藥12克,,知母12克,玄參12克,,龍骨12克,,牡蠣12克,,三棱4.5克,,莪術(shù)4.5克,丹參6克,。共10味,。 上方中,熱藥黃芪與寒藥知母的量相同,,都是12克,;補藥黃芪、山藥,、人參,、玄參總藥量為48克,而破藥三棱,、莪術(shù),、丹參總藥量為15克,,破藥量少于補藥量。 第二個方是王清任的補陽還五湯: 黃芪120克,,歸尾6克,,赤芍4.5克,川芎3克,,桃仁3克,,紅花3克,地龍3克,。共7味,。 由上方可知,補藥的量極大,,而破藥的量極少,。我曾用此方治過中風(fēng)病人,雖有一定效果,,但未盡人意,,可能還要根據(jù)內(nèi)因外因原理,結(jié)合小續(xù)命湯用,。 第三個方是傅青主治痿癥的降補湯:人參9克,,元參30克,沙參15克,,生地15克,,熟地30克,車前子6克,,地骨皮15克,,麥冬30克,甘菊花15克,。共9味,。 上方補藥總量極大,而瀉藥總量極少,。我曾用此方治過一個躺在床上多年的患者,,一個月而能起床,可謂神奇,。但此方去瘀力不強,。如果按張錫純的說法,,虛者必瘀,,則又需加大去瘀之藥。由此觀之,則又不及張錫純的十全育真湯,。 |
|
來自: 豫西南客的書館 > 《中醫(yī) ,,中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