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言行里,,藏著孩子的認知。孩子的命運里,,載著父母的重量,。
文 | 北方女王
高考早已落下帷幕,今年有1031萬名考生走進高考的考場,。在這場殘酷的戰(zhàn)爭中,,他們用盡全力,只為不留遺憾,。
回望今年高考,,最動人的風景莫過于6月8日下午的那一幕。
高考最后一場考試結束,,安徽合肥十中考點門外聚集著許多家長,,那一雙雙眼睛望眼欲穿地看著校園內,期盼著自己的孩子可以考試順利,。
一位身穿黃色T恤的男孩走出考場后,,撲通一聲跪在母親面前說:“媽,我有話和你講,,媽,,謝謝您,這些年您辛苦了,?!?/p>
母親看著眼前雙膝跪地的兒子,雙手抱著孩子哭了起來,。后來接受記者的采訪,,李女士說:“當時整個人都懵了,眼淚禁不住流了下來,,既心酸又快樂?!?/p> 6月23日,,安徽高考放榜,主人公王恒杰考了635分,,超出一本線139分,。
后來,我們得知18歲的王恒杰是個單親家庭成長的孩子,。為了讓孩子能夠無憂無慮地學習,,李女士像許多其他父母一樣加入了“陪讀媽媽”團隊。
王恒杰說:“這些年父母離婚,,媽媽承擔起了全部的生活重任,。”
李女士卻從不覺得為兒子在付出,,她認為兒子是陪她前行的朋友,。
每個優(yōu)秀孩子的背后,,大多都有偉大的,、擅于教育的父母 。父母的言行里,,藏著孩子的認知,。孩子的命運里,載著父母的重量,。
家庭,,即風水。父母,,即命運,。
近日,,“詩詞才女”武亦姝高考613分,,將入讀清華大學新雅書院”的話題久居微博熱搜榜前列,熱度持續(xù)不減,。
武亦姝考入清華大學的消息,,既是意料之外,卻又是情理之中,。
畢竟在兩年前的第二屆《中國詩詞大會》上,她碧玉年華,,靈氣逼人的丹鳳眼宛如新月,,將一身漢服穿得飄逸出彩,可這些都不是武亦姝令人印象深刻的理由。
她擁有2000首的詩詞儲備量,,在小組賽的個人角逐賽里9道題全部答對,,戰(zhàn)勝了百人團中的308人,罕見高分令董卿都表示很難得,。決賽更是從容淡定地三戰(zhàn)三捷,,奪得冠軍。
有一期節(jié)目中,,飛花令的主題字是“月”,。
戰(zhàn)況一度非常激烈,全場氣氛緊張到了極點,,武亦姝卻氣定神閑地吟出《詩經》中的名句: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只見臺下的評委與觀眾掌聲連連,,原擂主陳更落敗后也不由地用一句“宣父猶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輕年少”表達了自己由衷的贊美。
在她的身上,,我們理解了腹有詩書氣自華的真正含義,。
她不僅是詩詞才女,,對于演講,、文學、音樂等都有廣泛的興趣,,如今畢業(yè)了,,她作詞作曲,給母校寫了一首歌《紅墻邊》,。
“請千萬珍重,,你曾笑對我說; 從此行過萬里,,去看天地闊遠,; 一到紅墻邊 就又變回少年?!?/p>
字里行間,,藏著每個人的高中時光。一個個零碎卻動人的場景,,令人身臨其境,,這種文字的靈動來自于對生活的閱歷和感悟,。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
兩年多過去了,,那個讓人贊不絕口的“詩詞才女”即將成為一名大學生。一顰一笑,,皆顯大家閨秀之風范。
談及將會如何選擇,,武亦姝告訴記者:
“我希望報考清華大學。清華大學嚴謹求實的學風一直以來都吸引著我,。無論是追逐人生理想,,還是過好每一天的日常生活,嚴謹求實,、行勝于言,,從來都是最重要的品質,也是我希望自己能夠一生踐行的準則,?!?/p>
如今的武亦姝,儼然成為了“天之驕子”,,有網友稱生子當如孫仲謀,,生女當如武亦姝。
然而武亦姝的媽媽卻說:
“天才是不存在的,。任何一個優(yōu)秀的孩子,,都不是橫空出世的奇跡,而是有跡可尋的因果,。它的因,,在家庭。它的根,,在父母,,真正的教育,其實就是拼爹媽,?!?/p>
如此教育語境下的拼爹,不是官二代,、富二代式的寄生和遺傳,,而是比拼父母的人生觀念,以及生活方式,、思維方式,、處世方式。
武亦姝出生在上海一個知識分子家庭,爸爸在科研機構工作,,媽媽是美術教師,。
作為家中的獨生女,武亦姝剛進幼兒園,,父母就為她制定了“武氏家教方針”:
增加女兒的知識儲備,,不能讓她輸在起跑線上。于是,,每天放學回家后,,武亦姝都會跟爸媽學識字、背古詩,、繪畫,,家里頻率出現(xiàn)最高的游戲是“詩詞接龍”,誰輸了誰就做家務,。
數(shù)年后,小時候調皮的武亦姝,,漸漸蛻變成了一個亭亭玉立的才女,。 她寫得一手好字,對各種唐詩宋詞爛熟于心,,在別的同齡人追星時,,她卻把陸游、蘇軾,、李白封為自己的“三大偶像”,。
在書香環(huán)境中成長起來的武亦姝,詩詞從未落下,,文筆也越來越好,。
父母的高度,決定了孩子的起點,。
真正好的教育,,從來不是點石成金的技巧,而是一段春風化雨,、自然無為的過程,。
孩子就是一張白紙,如何繪畫精彩人生,,在于父母對基礎結構的用心構建,。
與武亦姝一起引起大家關注的,,是來自廣西南寧的高考狀元楊晨煜,。網友稱,這是史上最帥高考狀元,。
他以730分的總分,,勇奪2019年廣西理科卷面分、總分雙狀元,,創(chuàng)廣西省恢復高考以來理科總分最高分記錄,。
高考前夕,他給自己的寄語是:“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生活里不存在從天而降的幸運,也沒有突如其來的驚喜,,有的只是萬般辛苦后的苦盡甘來。
這個高顏值學霸的人生,,卻不僅僅只有學習,楊晨煜從小喜歡看紀錄片,,對科研,、書法與畫畫也感興趣,還是羽毛球社的副社長,。
網友紛紛感嘆:“這是什么樣的神仙家庭才能培養(yǎng)出這么優(yōu)秀的孩子,。”
記者電話采訪,,楊晨煜的媽媽談到自己的育兒心經:
“一定要在孩子沒有自主思考能力時,,幫助他養(yǎng)成好的習慣。家長要自律,,不能把孩子丟一邊自己玩手機,,定型之后,未來的路會很好走,。平和,,穩(wěn)定的家庭環(huán)境對孩子來說就是最好的?!?/p>
毋庸置疑,楊晨煜的“完美”離不開父母的用心良苦,。父母高度的自律與長久的陪伴,,是他成功的基礎。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他的今天就是父母的昨天,。
最好的教育,,是言傳身教;最好的名校,,不是孩子獨自前行,,是在陪伴中共同成就。
今年有媒體采訪了全國68個高考狀元,,發(fā)現(xiàn)狀元多集中在家教極好,,有修養(yǎng)的家庭。
父母的高度是孩子的起點,。只有你自己更強大變成巨人,,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孩子才能看到更遠的風景。
兩年前,一個名叫熊軒昂的北京高考文科狀元火了,,他在接受采訪時,,說過的一段話在網上引起巨大反響。
他說:
“像我這種衣食無憂,,家長也都是知識分子的孩子,,所以在教育資源上享受了這種得天獨厚的條件。知識不一定能改變命運,,但是沒有知識一定改變不了命運......”
當熊軒昂說完這段話的時候,,在場的所有人都為之驚嘆。一個十八歲的孩子,,深入淺出幾句話,,就將很多高深的道理講明白了。
這段話不完全貴在他的視野或者格局有多高,,而是他本身的觀點足夠客觀,,不失偏頗。
熊軒昂的父母都是外交官,,從小便給他營造了一種很好的家庭氛圍,,學習習慣、性格的培養(yǎng)都是潛移默化的,。
他的每一步基礎都打得非常牢靠,,所以最后的成功,自然就水到渠成,。 條條大路通羅馬,可有些人出生就在羅馬,。
父母的思想高度,,提供的資源,,眼界格局,培養(yǎng)方式都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孩子的成長,。
這不免讓人想起英國一部跟拍49年的紀錄片《人生七年》,。導演通過跟拍14個來自不同家庭孩子的人生走向,來反映父母與家庭對于一個孩子的重要性,。
每七年導演會記錄一次這14個孩子的現(xiàn)狀,,從7歲開始,14歲,、21歲......一直到前年的56歲,。
其實從14個孩子7歲開始,,導演就已經知曉電影的結局,。
富人家的孩子在七歲那年,讀的是《觀察家報》和《泰晤士報》,,他們早已想好自己要上哪一所高級中學,,以后考劍橋或是牛津;窮人家的孩子卻滿臉疑惑:“大學是什么意思,?”
后來,,窮人家的孩子,,多數(shù)因沒有家庭的教育氛圍,加之自己早早放棄了求學的路,,成人后,,也多成為了低收入者。 人到中年為生活所迫,,延長退休,,依靠政府救濟金生存下去。
富人家的孩子在父母的培養(yǎng)下,,他們更早明白了知識的重要性,,對自己的未來有著清晰的規(guī)劃。 長大后有的成了律師,,有的成為電視制作人,,過著優(yōu)渥出豐富的生活,受人尊重,、家庭幸福,。
富家三兄弟之一的安德魯,在鏡頭前說:“人無法確定能留給下一代什么財富,,但是至少可以確定,,一旦父母給了他們好的教育,,他們終生都可以受用”。
其實子女教育最大的差距不是金錢地位,,而是家長自身全方位的人生積累,。
父母為孩子攢下的財富,,從不僅限于金錢地位,還有學識,、涵養(yǎng),、心態(tài)與處世方式。
家庭,,即風水,。父母,即命運,。
一方屋舍,,一生深情?!拔膶W大家”也同樣在用最溫暖的家風故事,,帶觀眾感悟傳承的力量。
茅盾被譽為“中國一代文學巨匠”,,臨終前,,他將25萬稿費捐出,設立茅盾文學獎,。這樣一位文學家,,對后代的教育更是有著自己的一套方法。 雖平日里寫作,,看書占據了大量的時間,可茅盾依舊不忘對后代加以陪伴與教導,。當子女有了人生的志向和規(guī)劃的時候,,他幾乎是全力支持。
在孫子沈韋寧記憶中,,沉默溫柔的祖父不僅鼓勵他們去追求自己的夢想,,還曾不厭其煩地學鴨子走路逗他們孩子開心。
在祖父的寵愛和家庭教育影響下,,沈韋寧也成了一個鼓勵女兒自由追夢不忘根的好父親,,有人力贊:“太羨慕了!多虧了茅盾有愛的教育方式,才讓后人活出了自己想要的人生,?!?
和茅盾的寵愛教育有所不同,,博學多才的南懷瑾給予了子女一份特殊的陪伴,。
南懷瑾的兒子南一鵬表示與父親相處的25年間,印象最深的當屬父親無微不至的陪伴與教誨,。直到今天,,那句“功勛富貴原余事,濟世利他重實行”依舊令他記憶猶新,。
南懷瑾曾在古稀之年為金溫鐵路四處奔走籌集資金,,之后又將自己投資鐵路的股份全部捐獻給國家,身體力行地教育子女要“濟世利他”,。 他潛移默化地影響著自己的孩子,,人行走于世,精神財富遠遠比物質財富更為重要,。
2015年,南一鵬出版了50萬字的傳記《父親 南懷瑾》,。他在自序中寫到:
“想要了解自己,,必須先了解自己的父母,無論有無,,接受自己與父母的緣分,,然后才能從根源上奮起?!?/p>
面對父親的諄諄教誨,南一鵬始終銘記于心,。
南懷瑾的陪伴教育影響子女的一生,,也獲得了網友的盛贊,有觀眾表示:“不是一味地溺愛,,南懷瑾老先生的關愛很有原則,。”
父母的情分不是子女出生就完成的,,是需要經過傳授與承接才能夠體會的,。
那些金光閃閃的別人家孩子背后,都站著沉默鋪路的別人家父母,。
家讓偉大的人變得平凡,,讓平凡的人變得偉大。
好的家風家教世代相傳,,這就是一個家庭最好的傳承結果,。
龍應臺在《親愛的安德烈》中寫道:
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
當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義,你就有成就感,。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成就感和尊嚴,,會給你快樂。
許多父母可能在孩子十八歲那年,,就像水波一樣各自蕩開,,從此天涯淡泊,但是龍應臺做了不同的嘗試,。
在她的36封家書中,,所傳遞的平等對話、多元思考等觀念,,讓兒子深思,,也令許多人駐足停留。
父母的思想深深影響孩子的格局,,決定他們的成長起點。
很多父母害怕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但是他們卻不知道,,孩子最大的起跑線,就是自己,。
你多一分努力,,孩子便知道去打拼;你堅信知識能改變命運,,孩子便深知讀書有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