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野草,,我們當地稱為“辣米菜”,是田邊土角及路邊最為常見的野草,,植株高大,,任其生長,最高能長到1.5米,,一般都在50-90公分,,而莊稼地里也能長到70公分左右。莖稈紫紅色,,葉子細長,,邊緣光滑,兩面無毛,,呈披針形,,有褐色斑點,開紫色花,,莖葉具有辛辣味,,后來才知道這種辣米菜的學名叫“辣蓼”,,還能當藥。 那個時候家里喂得有耕牛跟生豬,,由于糧食少稻草也少,,需要每天上山割草喂牛,大人忙時就會叫孩子上山割草,,有一次,,媽媽喊我去割草來喂牛,為了圖方便,,就在離寨子不遠的一塊田埂上割了辣米菜,,因為長勢喜人,當時還想,,這種草肯定好,,割起來也方便,一會功夫就割了一背篼,,回來媽媽看到了,,哭笑不得,“孩子,,這種辣米菜,,牛羊都不吃,像辣椒,,不信,,你嘗嘗”,于是真的嘗了下葉子,,有股子淡淡的辣味,。 辣蓼,在我國大部分地區(qū)均有分布,,全草入藥,,《本草綱目》中記載:“辣蓼,辛,,溫”,,具有祛風利濕,散瘀止痛,,解毒消腫,,殺蟲止癢的功效。小時候周圍寨子上的人們經常痢疾,,當地的土醫(yī)生就是用辣蓼草熬湯給大家服用,,效果還不錯。 除了天然藥物外,,每到秋天,,柿子成熟后,,就會摘回來,用溫水泡來吃,,這樣口感比軟的柿子要好,,鄉(xiāng)親們都喜歡吃泡柿子,用溫水泡柿子時,,就會到地里割一些辣米菜,,蓋在柿子上面或是放在底部,再放入柿子壓實,,然后再放水,,兩三天的時間,就能吃到,,沒有一點澀味,,表皮還有淡淡的辣味,是孩時不錯的零食,。 印象中,,鄉(xiāng)親們都是大腕喝酒,都是自家釀酒,,有一樣東西不可或缺,,那就是酒曲,不知道傳承了多少年,,鄉(xiāng)親們就地取材,,用辣蓼草當酒曲,雖然平日里是然人討厭的野草,,影響莊稼生長,,但是作用不少,。 如今,,大部分土地撂荒,地里的辣蓼生長的肆無忌憚,,有的地塊,,密密麻麻全是辣蓼,還別說,,開花的季節(jié)還是挺漂亮的,,遠遠看看去,有點像薰衣草的感覺,,淡紫色,,很是壯觀,就算是冬天,,發(fā)黑或深褐色的辣蓼草干枯植株,,在白雪的覆蓋下,,露出斑駁的褐色,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只是可惜了原本肥沃的土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