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37cm,,口徑17cm,,底徑18cm。 撇口,,束頸,,溜肩,鼓腹,,平底,肩部貼塑對稱虎首銜耳環(huán)雙系,,口沿及上部施青釉,,肩部飾三道弦紋,刻劃變形鳳鳥紋,。雙系刻對尖蕉葉紋。釉面青黃有光澤,,灰色胎體,,應為東漢青瓷。 這件古樸端莊,,保存完整的漢代青瓷有兩大看點:一是個大敦厚,,比北京故宮博物院那件(高32.5cm),和北京首都博物館那件(高28.5cm)都高大;二是瓷器上首現(xiàn)蕉葉紋,。雙系上刻有清晰的對尖蕉葉紋,。青銅器上商周時期就使用蕉葉紋,但在瓷器上,,學術界認為宋代才使用蕉葉紋,,而這件漢代青瓷上的蕉葉紋無疑是一個重大發(fā)現(xiàn)。因此,,這件原始青瓷極具收藏研究價值,。 圖一 何為原始青瓷?陶瓷的發(fā)明是人類文明的重要標志,,中國是最早發(fā)明燒造使用陶瓷的國家,早在距今1萬多年前的新石器時期,,就用粘土燒造陶器,,到了距今3000多年前的商周時期,又用瓷土在1200度左右高溫燒成瓷器,,并右器物表面施了一層含鈣的不灰釉(以鐵為著色劑)誕生了原始青瓷,,瓷器的瓷質(zhì)堅硬,,擊之清脆聲,釉表面有光澤,,吸水率低,,從而克服陶器胎質(zhì)粗,聲音悶,,吸水差,,易碎的不足,是人類文明的一大進步,。到了漢代,,多種色彩的釉開始出現(xiàn),青瓷又有了質(zhì)的飛躍,。但燒造技術還帶原始性,,所以學術界把漢代以前的青瓷統(tǒng)稱為“原始青瓷"。 2019.6.于古雅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