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考情分析 三省六部制是歷史學科教師招聘筆試考試的重要考點,,這一考點的內容較為豐富,主要包含三省六部制的演變,、三省六部的職能,、三省六部制的歷史意義等內容。在教師招聘考試中多以單項選擇題,、材料分析題的形式出現(xiàn),,故將此部分內容整理如下,以供大家備考,。 二,、知識呈現(xiàn) (一)三省六部制的演變 三省六部制是中國古代封建社會一套組織嚴密的中央官制。它初創(chuàng)于隋朝,,完善于唐朝,,此后一直到清末,六部制基本沿襲未改,。三省指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六部指尚書省下屬的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 1.隋朝 隋朝建立后,,將北周仿照周禮設立的官爵制度廢除,設立了以三省六部制為主體的中央官僚體系,。隋設尚書,、門下、內史,、秘書,、內侍五省,,秘書省類似于后來的館閣,內侍省則是一個專門的宦官機構,,主持中央政權的就是尚書,、門下、內史三省,。三省互相牽制,,共同向皇帝負責。其中,,決策者為內史省,,長官稱內史令;審議者是門下省,長官稱納言;處理日常政務的機構是尚書省,、置尚書令,、左右仆射各一人,下設吏,、禮,、兵、度支(后改稱民部),、都官(后改稱刑部),、工六部。隋朝,,三省長官均為相職,,同時,三公,、三師也參預朝政,,也是宰相。 2.唐朝 唐代三省制的特點是在建立不久就向二省,、一省轉變,。這種變化的動因在于皇權對于相權的控制以及提高行政效率。 3.宋朝 在宋代,,雖然三省名義始終存在,,但是已經(jīng)混同為一省。同時由于樞密院,、三司的設立,,宰相的軍權、財權被剝奪,,三省制度名存實亡,。 4.元朝 元代以中書省總領百官,與樞密院,、御史臺分掌政,、軍,、監(jiān)察三權,尚書省時置時廢,、門下省不復置,,故中書省較前代尤為重要。 5.明朝 明初不設中書令,,仍以中書省統(tǒng)六部,,長官稱左右丞相。太祖洪武十三年,,誅胡惟庸,,廢丞相,撤銷中書省,,六部直接對皇帝負責,。至此,三省六部制的三省徹底廢止,。 6.清朝 清沿明制,以六部尚書任天下事,,其上先后有議政王大臣會議,、南書房、軍機處,。 (二)三省六部的職能 1.中書省 中書省,,古代官署名。魏曹丕始設,,掌管機要,、發(fā)布政令的機構。沿至隋唐,,遂成為全國政務中樞,。隋初稱為“內史省”,后改為“中書省”,。宋代中書省與門下省合并為一個機構“中書門下”,,掌握行政大權,長官為“同平章事”即宰相,,其與掌管軍事大權的樞密院合稱“二府”,。元代以中書省總領百官,與樞密院,,御史臺分掌政,、軍、監(jiān)察三權,。門下,、尚書兩省皆廢,,故中書省較前代尤為重要。明初沿用,,洪武十三年廢丞相,、中書省,由皇帝直接統(tǒng)領六部,。 2.門下省 “門下省”為官署名稱,。隋唐時與中書省同掌機要,共議國政,,并負責審查詔令,,簽署章奏,有封駁之權,。其長官稱侍中,,或稱納言、左相,、黃門監(jiān),,皆因時而異。其下有黃門侍郎,、給事中,、散騎常侍、諫議大夫,、起居郎等官,。 3.尚書省 官僚機構?!吧袝 钡慕M織機構于隋朝定型,。以唐代制度為例:有吏部、禮部,、兵部,、刑部、戶部,、工部等六部,,下轄吏部、主爵等24司,。六部尚書都以所在'部'為名,,而郎官以所在“司”為名。負責執(zhí)行詔令,。 4.吏部 中國古代官署,。吏部掌管全國官吏的任免、考課、升降,、調動等事務,。 5.戶部 戶部,中國古代官署名,,為掌管戶籍財經(jīng)的機關,,六部之一,長官為戶部尚書,,曾稱地官,、大司徒、計相,、大司農等,。明清時期戶部掌全國疆土、田地,、戶籍,、賦稅、俸餉及一切財政事宜,。 6.禮部 隋唐為六部之一,。歷代相沿。長官為禮部尚書,??技⒓?、軍、賓,、兇五禮之用;管理全國學校事務及科舉考試及藩屬和外國之往來事,。 7.兵部 官署名。隋始置,,六部之一,,掌管選用武官及兵籍、軍械,、軍令等,。 8.刑部 中國古代官署,主管全國刑罰政令及審核刑名的機構,。刑部的具體職掌是:審定各種法律,,復核各地送部的刑名案件,會同九卿審理“監(jiān)候”的死刑案件以及直接審理京畿地區(qū)的待罪以上案件,。 9.工部 中國封建時代中央官署名,,為掌管營造工程事項的機關,六部之一,長官為工部尚書,,曾稱冬官,、大司空等。隋代開皇二年始設立工部,,掌管各項工程,、工匠、屯田,、水利,。 (三)三省六部制的歷史意義 三省之間既相互牽制,又互為補充,,分工明確,,提高了辦事效率。同時,,完整的相權被分割,,避免權臣獨攬大權,有利于加強皇權,。尚書省下設六部,,分別貫徹各種政令,處理日常事務,,提高辦事效率,。 三、知識鞏固 1.“(三省六部制下)三分相權,,擴大了議政人員的名額,,收到了集思廣益的效果。各部職責有明確的分工,,有利于皇帝的集權與政令的貫徹執(zhí)行,,提高了行政效率?!边@表明三省六部制( ),。 A.是君主專制統(tǒng)治空前強化 B.有效的限制了皇權的濫用 C.充分的發(fā)揮了國家機構的效能 D.君相權矛盾得以解決 2.以下有關唐朝三省六部制的表述,正確的是( ),。 A.文臣出任,,受通判監(jiān)督 B.權力分割,削弱君主專制權力 C.中書取旨,,門下封駁,,尚書奉而行之 D.置使以總國計……通管鹽鐵、度支,、戶部,,號曰計省 3.有學者評論認為,“貞觀年間,在三省六部制中,,政權中心是政府而不是皇帝個人,,皇帝實際上成為政府的最高負責人?!痹撛u論意在說明唐朝( ),。 A.實現(xiàn)了權力的制約與平衡 B.政府擁有了政務的最終決策權 C.專制皇權得到了空前強化 D.皇權受到政府一定程度的制約 4.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三省六部制是唐代職官設置的整體,,三省是對重要最高權力的劃分,將以前屬于宰相的政府決策和執(zhí)行權分開,,由中書省,、門下省和尚書省分別承擔。中書,、門下兩省是以皇帝的名義草擬和頒發(fā)詔令,,且門下審復的第一個手續(xù)就是向皇帝復奏畫敕,最后一個手續(xù)是用皇帝的寶璽進行“印逢”,,就是說其工作運轉受到了皇帝的嚴密控制,,其權力完全是皇帝所賦予。在以皇帝和三省為核心的最高領導機構之下,,政令的具體執(zhí)行由六部與尚書省具體負責,。唐代的六部設置于尚書省之下別為吏部、禮部,、戶部,、兵部、刑部和工部,,在每個部下面又設置了四個司,,這樣中央的領導機構為皇帝和三省,重要的執(zhí)行機構就是六部和二十四司,,這些機構統(tǒng)領著全國的行政事務,。 ——摘編自趙冬云等《隋唐時期三省六部制的設置及其發(fā)展》 材料二 英國革命是民族國家首次對絕對王權的民主化改造,,其最大的成果就是創(chuàng)造了君主立憲制這樣一個全新的政體,。這一創(chuàng)新是在英國傳統(tǒng)政治結構的基礎上開展的,其主要變化是:通過立法,,實現(xiàn)了國家權力重心的轉移,,議會的權力大幅提高,形成了對王權的有效約束;在議會內部形成初步的權力分割和制衡機制,,這包括兩院制的沿襲,、政黨的分立;對個人自由的保護和享重,包括對言論出板自由的肯定和對人身自由的保護。由此可見,,英國革命建立了現(xiàn)代政治的基本結構,,但其民主化改造有許多不足,尤其是高額財產資格將大多數(shù)國民排除在議會選舉之外,。革命后的英國國會,、自由實際為少數(shù)人專享,英國的政體更大程度上處于貴族民主制的水平,。 ——摘編自楊寧一《歷史學習新視野,、新知識》 (1)根據(jù)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唐代三省六部制的主要特點并分析其作用。 (2)根據(jù)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英國君主立憲制相較于唐代三省六部制的主要不同之處,并說明其成因,。 -參考答案- 1.【答案】C,。解析:依據(jù)材料信息“各部職責有明確的分工,有利于皇帝的集權與政令的貫徹執(zhí)行,,提髙了行政效率”可知,,三省六部制度充分發(fā)揮了國家機構的效能,故C項正確;清朝設立軍機處標志著君主專制統(tǒng)治空前強化,,故A項錯誤;三省六部制度是為了限制相權,,加強皇權,不可能有效限制皇權,,故B項錯誤;三省六部制度雖然削弱了相權,,加強了皇權,但沒有解決兩者的矛盾,,故D項錯誤,。 2.【答案】C。解析: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中,,中書,、門下、尚書分別負責決策,、審議和執(zhí)行,,即“中書取旨,門下封駁,,尚書奉而行之”,。故答案為C項?!拔某汲鋈?,受通判監(jiān)督”是宋朝的制度,,排除A項;唐朝通過對宰相權力的分割,加強君主專制,,排除B項;D項屬于宋朝設立的三司使,,排除。 3.【答案】D,。解析:根據(jù)材料“政權中心是政府而不是皇帝個人,,皇帝實際上成為政府的最高負責人”可知,皇帝是政府中的一員,,在某種程度上受到三省六部的制約,,故D項正確;材料中“皇帝實際上僅是政府的最高負責人”,說明最終決策權實質上還掌握在皇帝手中,,沒有實現(xiàn)權力的制衡,,故A項和B項錯誤;材料反映的是皇權受到了制約而不是得到強化,故C項排除,。 4.【參考答案】 (1)特點:政府決策與執(zhí)行分離;三省與六部分工明確;運轉具有程序性,,且突出皇權。 作用:使中央行政運行規(guī)范有序;有利于減少決策失誤;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分散了相權,,加強了皇權,。 (2)不同之處:英國君主立憲制是用法律限制君權,議會成為權力中心,,從而確立了資產階級民主制度;議會內部也有權力分割和制衡機制;個人的民主權利與自由受到尊重,。 成因:資本主義經(jīng)濟的發(fā)展;資產階級革命的推動;啟蒙思想的影響;英國議會和法律制約王權的傳統(tǒng)。 |
|
來自: 昵稱32937624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