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 廣東省政府公布了 第九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共有174處文物入選省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其中惠州有6處入選 惠陽就占了3處 此次我市入選的文物保護單位分別為古文化遺址類1處:三寨谷造紙遺址(明—民國,龍門縣永漢鎮(zhèn)鶴湖村),;古建筑類5處:躍鯉橋(清,,惠陽區(qū)永湖鎮(zhèn)元嶺村)、會水樓(清,,惠陽區(qū)秋長街道周田村),、榴兆樓(清,惠陽區(qū)秋長街道茶園村),、陳元公祠(清,惠東縣稔山鎮(zhèn)長排村),、通奉第(清,,博羅縣楊村鎮(zhèn)井水龍村),。 惠州歷史悠久,文物古跡眾多,,在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期間,共登記不可移動文物1000處,,其中古遺址78處,,古墓葬61處,古建筑641處,,石窟寺及石刻23處,,近現(xiàn)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197處,。 目前,,全市共有各級文物保護單位401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處,,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42處,,市,、縣(區(qū))級文物保護單位358處。 惠州入選第九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詳細情況如下 躍鯉橋 躍鯉橋位于廣東省惠州市惠陽區(qū)永湖鎮(zhèn)元嶺村蠟埔村民小組東南方向耀里山的西端,。建于清光緒17年(1891年),,為單孔石拱橋,。橋面寬1.8米,拱部頂端的厚度僅38厘米,,橋拱頂部至水面高約12.8米,,橋內(nèi)跨徑30米,。整座橋用麻石砌成。南北走向,,橫跨在麻溪河上。躍鯉橋原為永湖至惠州的必經(jīng)通道,。 躍鯉橋是惠陽區(qū)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的新發(fā)現(xiàn),也是目前在惠陽地區(qū)發(fā)現(xiàn)的唯一的一座清代石拱橋,,其橋拱的跨度之大也是比較少見的,對研究古建筑工藝具有重要價值,。 會水樓 會水樓廣東省位于惠陽區(qū)秋長街道辦事處周田村。據(jù)《葉氏族譜》記載:始建于清道光五年(1825年),。坐北向南,。由泮池、禾坪,、堂屋,、橫屋等組成的客家圍屋??偯骈?2米,,總進深50米,,占地面積2100平方米,。 禾坪前面泮池,,圍屋正面開三門,中間的為中軸祠堂大門,,門廊立兩柱,,雙步三架梁,三根木聯(lián)枋,,梁架及撐角上有木雕,;大門上嵌一匾額,塑“會水樓”三字,,墻上有壁畫,;一進門廳,,中間置木屏門,,屏門背面門板上有“司馬第”三字,兩側耳房,;二進中廳,,面闊三間,,進深三間,,六柱后墻承重,,后置活動開啟木屏門,梁架上有精美的木雕,;三進上廳,,中間置神龕,,供奉祖先靈牌,,神龕上刻“南陽堂”,左右牌聯(lián)為“祖德源流千載遠,;宗枝奕葉萬年長”,。 祠堂后面還有一排居室(當?shù)厮追Q“后座”)。中軸堂屋與橫屋之間,,以天階相隔,。會水樓為研究惠陽地區(qū)清中期的客家圍屋建筑,提供了實物資料,。 榴兆樓 榴兆樓位于廣東省惠州市惠陽區(qū)秋長街道辦事處茶園村老屋村小組28號,。建于清光緒年間。坐西北朝東南,,總面闊50.4米,,總進深29.4米,占地面積1482平方米,。 由堂屋,、橫屋、角樓等組成的客家圍屋,。一進置三門,,中間為門樓,門上嵌一青石匾,,陽刻“榴兆樓”三字,,步入大門為門廳,后置兩柱木屏門,,左右耳房,;二進中廳,后置兩柱活動開啟木屏門,,梁架上雕刻有精美的圖案,;三進為供奉祖先靈牌的祖堂,,明間置神龕,,兩側次間為房,。三進廳堂之間由天井相隔,天井左右設橫巷,,通往兩橫居室,,四周墻上有壁畫,封檐板上的雕刻栩栩如生,。堂屋與橫屋之間,,以天階相隔。圍屋四角筑三層高的角樓,,角樓頂飾鑊耳山墻,。 該圍屋在目前秋長街道區(qū)域內(nèi),屬保存較完整的一座客家圍屋,,為研究清代客家圍屋形制,,提供了較有價值的實物資料。 三寨谷造紙遺址 三寨谷造紙遺址位于廣東省惠州市龍門縣永漢鎮(zhèn)鶴湖村三寨谷旅游度假區(qū)內(nèi),,造紙遺址依山而建,,始建于明代,遺址中有三處水車舂碓的石基座,、石椎,、地窖(山泥自然填平,地面露初灰沙質地的輪廓)等遺址,,占地面積約1200平方米,。 造紙?zhí)幱煤邮鲋鈮Γ◢弾r質地的石椎和石基座,。有石椎高約38厘米,,外邊長約50厘米,直徑約28厘米,,坑深約20厘米,;有石基座長2.3米,寬53厘米,,高35厘米,。石椎和石基座尺寸各有不同。三寨谷造紙遺址的發(fā)現(xiàn),,為研究當?shù)毓欧ㄔ旒執(zhí)峁┝酥匾膶嵨镔Y料,。 陳元公祠 陳元公祠位于廣東省惠州市惠東縣稔山鎮(zhèn)長排村委會,建于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建筑龍船脊,,中軸對稱院落式布局,石,、木,、三合土結構,,布瓦硬山頂,綠琉璃瓦剪邊,,龍船脊,。墻裙用長方規(guī)格條石徹筑,上部用三合土夯筑,。 門廊兩根圓身石檐柱與前墻勾聯(lián)承托穿斗式四步架梁,,梁上施駝墩、斗拱,,駝墩為一只鏤雕獅子,,柱礎上圓下方束腰?;◢徥T夾,、門墩,門額上置兩只青麻石雕獅子支承花崗石門匾,,門匾陽刻行書“陳元公祠”四字,,上款為橢圓印章樣篆體“時乾隆己亥四十四年季春吉旦”。 陳元公祠有明確的建筑紀年,,建筑風格和建筑工藝在當?shù)囟紕e具一格,,對研究當?shù)刈陟艚ㄖ休^高的價值。 通奉第 通奉第位于廣東省惠州市博羅縣楊村鎮(zhèn)井水龍村,。據(jù)其后裔朱道強介紹,,始建于清道光九年(1829),為朱氏第20世孫朱萃瑛(號云記)興建,。坐北向南,。總面闊55.1米,,總進深28.55米,,占地面積3000平方米。中軸為三堂屋,,左右橫屋和上堂外墻連成圍,,西北、東北兩角置7.5米的二層角樓,,正面左右置鑊耳山墻,,正門前接禾坪,禾坪前設前護墻,,護墻左前方置斗門,,前方開一半月池。該建筑為懸山頂,陰陽瓦,,夯土墻腳,,青磚墻體。正面三門,,中間(堂屋)為大門,門額匾刻“通奉第”(原石匾已毀),,門額左右兩側橫屋為小門(側門),。 前檐廊為三步梁,設斗拱,、駝橔,,兩邊抬梁架各置獅子,封檐板和獅子木雕精致,。檐柱為青石方柱,,方形柱石座,束腰,。前堂置屏門,,梁架為檁架式。兩角樓為三層結構,,精致的灰塑保存完整,。該圍屋對研究清代圍屋建筑提供了實物資料。 來源:惠州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