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囚論》是唐宋八大家歐陽修的一篇史論文章,。文章評論唐太宗李世民的假釋死刑囚犯,,犯人被釋歸家后又全部按時返回,從而赦免他們的史實(shí),。 文章開門見山,,從“信義行于君子,而刑戮施于小人”說起,,定下全文基調(diào),。接著通過唐太宗縱放死囚的史實(shí),用君子與小人相比較,,論析指出唐太宗的做法有悖人情,,違反法度,是沽名釣譽(yù)的一種手段,。因此,,作者認(rèn)為唐太宗的做法不值得效法,,而應(yīng)該“堯舜三王之治,,必本于人情”。文章?lián)妨⒄?,層層辨析,,論證充分,結(jié)論高遠(yuǎn),,警醒人心,。
作者:歐陽修 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漢族,,吉州永豐(今江西省永豐縣)人,,因吉州原屬廬陵郡,以“廬陵歐陽修”自居。謚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學(xué)家,、史學(xué)家,,與韓愈、柳宗元,、王安石,、蘇洵、蘇軾,、蘇轍,、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將其與韓愈,、柳宗元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
《縱囚論》原文及譯文信義行于君子,而刑戮施于小人,。刑入于死者,,乃罪大惡極,此又小人之尤甚者也,。寧以義死,,不茍幸生,而視死如歸,,此又君子之尤難者也,。方唐太宗之六年,錄大辟囚三百余人,,縱使還家,,約其自歸以就死。是以君子之難能,,期小人之尤者以必能也,。其囚及期,而卒自歸無后者,。是君子之所難,,而小人之所易也。此豈近于人情哉? 對君子講信義,,對小人施刑罰,。刑罰定成死罪,是罪惡到了頂點(diǎn),,這又是小人中最厲害的了,。寧可為了信義而死,,不愿茍且偷生,把死看得象回家一般,,這又是君子中特別難以辦到的,。當(dāng)唐太宗貞觀六年的時候,選取犯死罪的囚犯三百多人,,釋放了讓他們回家,,并約定時間叫他們自動回來接受死刑;這是用君子難以做到的事,希望最壞的小人一定做到,。那些囚犯到了期限,,終于自己回來,竟沒有一個失約的:這是君子難于做到的事,,小人卻輕而易舉的做到了,。這難道是近于人情的么。 唐太宗之六年:632年(唐太宗貞觀六年),。唐太宗是我國歷史上有一定作為的皇帝,,他在位年間,國勢強(qiáng)大,,社會較安定,,史稱“貞觀之治”。大辟:死刑,。辟,,法。刑法,。大辟意為最重的刑罰,。
或曰:罪大惡極,誠小人矣,;及施恩德以臨之,,可使變而為君子。蓋恩德入人之深,,而移人之速,,有如是者矣,。曰:太宗之為此,,所以求此名也。然安知夫縱之去也,,不意其必來以冀免,,所以縱之乎?又安知夫被縱而去也,不意其自歸而必獲免,,所以復(fù)來乎?夫意其必來而縱之,,是上賊下之情也;意其必免而復(fù)來,是下賊上之心也,。吾見上下交相賊以成此名也,,烏有所謂施恩德與夫知信義者哉?不然,太宗施德于天下,,于茲六年矣,,不能使小人不為極惡大罪,而一日之恩,,能使視死如歸,,而存信義。此又不通之論也! 有人說:“罪大惡極,,的確是小人了;但是等到對他施加恩德,,就可以使他變成君子。因?yàn)槎鞯逻M(jìn)入人心很深,,能很快改變?nèi)藗兊臍赓|(zhì),,所以出現(xiàn)了象這樣的情況?!蔽艺f:“唐太宗之所以這樣做,,正是為了求得這種聲譽(yù)啊。這樣看來,,哪里知道放囚犯回去,,不是預(yù)料他們一定再回來以希望赦免,所以才釋放他們呢又哪里知道被釋放回來的囚犯,,不是預(yù)料自動回來一定能夠赦免,,所以才再回來的呢料想囚犯一定回來才釋放他們,這是上面揣摩下面的情意;料想上面一定赦免他們才再回來,,這是下面揣摩上面的心思,。我只見上面和下面互相揣摩來造成這種聲譽(yù),哪里有什么布施恩德和懂得信義呢如果不是這樣,,那么唐太宗向天下布施恩德,,到這時已經(jīng)六年了,還不能使小人不做罪大惡極的事;然而一天的恩德,,卻能使他們視死如歸,,保存信義,這又是講不通的理論啊,?!?/p> 意:估計。賊:用作動詞,,竊,,私下行動,,引申為窺測。
然則何為而可?曰:縱而來歸,,殺之無赦,。而又縱之,而又來,,則可知為恩德之致爾,。然此必?zé)o之事也。若夫縱而來歸而赦之,,可偶一為之爾,。若屢為之,則殺人者皆不死,。是可為天下之常法乎?不可為常者,,其圣人之法乎?是以堯、舜,、三王之治,,必本于人情,,不立異以為高,,不逆情以干譽(yù),。 既然這樣,,那么怎樣做才好呢?我說:“釋放了回來的,,把他們殺掉而不赦免;然后再釋放一批,,他們又回來了,,這樣才能知道是布施恩德所造成的,。然而這是一定不會有的事啊,。至于釋放了能夠自動回來再加以赦免,只能夠偶然試一試罷了;如果屢次這樣做,,那么殺人犯就都不會死了,,這能夠作為天下經(jīng)常的法律么不能作為經(jīng)常的法律,難道是圣人的法律么因此,,堯,,舜和三王治理天下,一定根據(jù)人情,,不標(biāo)新立異來顯示高尚,,不違背人情來求取名譽(yù)?!?/p> 三王:指夏禹,、商湯、周文王和周武王,。他們都是儒家崇拜的古代的明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