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會選擇在母親節(jié)這天送康乃馨,,如果你問母親花是什么花,,大多數會告訴你是康乃馨。其實我們中國人也有自己的母親花——萱花,。 萱花又稱諼草,諼(xuan)是欺騙,,遺忘的意思,,所以諼草又被稱作“忘憂草”。嵇康在《養(yǎng)生論》中提到:“萱草忘憂,,禺知所俱知也,!”意思就是,,萱草令人忘憂,這是連傻子都知道的事情,。 所以古人在遠游前,,常常會在北堂前種上萱草,以慰藉母親的相思之情,。這在《詩經 疏》中有提到:“北堂幽暗,,可以種萱”。在《詩經 衛(wèi)風》中則說:“焉得諼草,,言樹之背”,。毛傳詩中注解:“背,北堂也”,。 為何是在北堂的呢?北堂是古人漿洗衣服的地方,,在《儀禮 昏禮》記載:“婦洗在北堂”,,所以古人常常會把北堂指代母親。李白在詩中提到:“北堂千萬壽,,侍奉有光輝”,。所以人們常用萱草寄托對母親的相思之情,在孟郊的《游子詩》中寫道 萱草生堂階,,游子行天涯,。慈親倚堂門,不見萱草花,。 而萱堂也常常被用來指代母親,,在《荊釵記》中有寫道:“不幸椿庭隕喪,深賴萱堂訓誨成人”,。其中椿庭是指的父親,,萱堂就是指的母親。在范成的詩中寫道:“眼看庭玉成名后,,身及堂萱未老時”,。庭前玉樹指代的是孩子,堂萱就是指代的母親,。 人們常用椿指代父親,,用萱指代母親,,所以有一個詞叫做“椿萱并茂”,也就是說父母身體康健,。所以“椿萱”一次就是指代父母,,在牟融《送徐浩》一詩中寫道:“知君此去情偏急,堂前椿萱雪滿頭”,意思就是知道你這次出去的特別緊急,,站在堂前的父母為你擔憂的頭發(fā)都白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