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流傳下來的《王羲之草訣歌》版本很多,,文字內(nèi)容多少差別較大,但基本表述大體上一致,?!恫菰E歌》以“草圣最為難”開篇,以“習觀羲獻跡,,免使墨池渾”結(jié)尾,,篇首冠右軍之名,篇尾落款“王羲之書”,,有的還鈐有《王羲之印》印章,。考察這些版本的異同,,有兩點可以肯定: 一是這篇文字的內(nèi)容不會是王羲之編寫的,。王羲之是東晉朝廷大臣,是王公貴族,,同時也是當時名士,,自然很重個人名譽聲望。他即使再自信或自負,,也不會傻到自封“草圣“,,并且在自己寫的文章中自我吹噓,要別人“習觀羲獻跡,,免使墨池渾”的,。 二,從落款署名“王羲之書”的各個版本書寫水平來看,,無論結(jié)體,、用筆都與所傳王羲之草書字跡相差甚遠。有興趣的讀者可以找《王羲之十七帖》及《大觀帖》所載王羲之墨跡刻本比照對勘,,便可一目了然,。即如卷首冠有米芾集字的版本,,也與王羲之上述諸帖不可同日而語,。 三,、《草訣百韻歌》到底是出自何時何人之手,,至今無法得出明確結(jié)論。但從時間上推測極有可能是宋人編寫,。 這主要是因為整篇《草訣歌》完全是由符合近體詩格律的韻文組成,。全文106聯(lián),,除首尾兩聯(lián)外,一律采用對仗且完全符合排律的規(guī)則,。首句入韻,,雖非一韻到底,卻是全用平聲韻,,僅有少數(shù)句子略有失粘失對現(xiàn)象,。大家知道,近體詩格律發(fā)端于南朝齊梁間,,至初唐才漸趨成熟,。所以此《草訣歌》絕非晉代之作。又從整篇排律對孤平,、拗救的靈活處理上看,,亦非唐人風格。 四,,據(jù)有關(guān)資料介紹,,明代楊慎《升庵外集》卷八十八有云:”《草訣百韻歌》乃宋人編成,以示初學者,,托名王羲之,。” 總之,,《草訣百韻歌》是中國古代一本重要的草書歌訣,是學習草書的重要門徑,,歷代大家如董其昌,、韓道亨等都曾書寫過這本歌訣,。原作者之所以冒用王羲之的名號,,其目的不外乎是為了加快傳播。 另外,,小草書到了晉代王羲之集其大成,,正因為此,,亦或就是說這是關(guān)于”王羲之草書”的歌訣,。 |
|
來自: wuming0717 > 《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