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禪,,字字公嗣,,人稱“扶不起的阿斗”,卻在位四十一年,。公元263年,,鄧艾偷渡陰平,直搗成都,,劉禪開門投降,。在劉禪投降曹魏后,他的晚年是如何度過的,?下面分司馬昭和司馬炎兩個時期,,依據(jù)演義和《三國志》,分析如下,。 晉公司馬昭時期: 高平陵之變后,,世人皆知,,皇帝雖然還是姓曹,國家還是魏,,其實(shí)天下已經(jīng)是姓司馬了,。公元263年,名義上是曹魏滅蜀,,其實(shí)是司馬家族滅蜀,。本來劉禪已經(jīng)放棄抵抗,投降曹魏征西將軍鄧艾,,萬事大吉,。卻發(fā)生了意外,鐘會和姜維意圖作亂,,反被眾多魏將所殺,。經(jīng)過這次動亂,蜀漢不少大臣遭受池魚之災(zāi),,如蜀漢前太子劉璇,、漢壽亭侯關(guān)彝也被亂軍所殺。 劉禪經(jīng)歷了這次事件,,僅有樊建,、張紹、譙周,、郤正數(shù)人跟隨他去洛陽,。劉禪一行到了洛陽后,先受到了晉公司馬昭的恐嚇,,后被其封為安樂公,,還是可以世襲的爵位。我國古代爵位分為五等,,即公,、侯、伯,、子,、男,由此可知安樂公乃是“公爵”,,已經(jīng)是爵位制度中最高的了,,在它之上就是“王爵”了。當(dāng)時司馬昭因滅蜀之功,,才從晉公進(jìn)位為晉王,。 劉禪受封為安樂公后,受到了晉公司馬昭的盛情款待,。席間,,奏完魏樂,接下來奏蜀樂時,,蜀國大臣樊建,、張紹、譙周,、郤正等人皆哀傷流淚,,唯獨(dú)安樂公劉禪喜不自禁。此種情景被司馬昭看在眼里,,他故意詢問劉禪道:安樂公,,還想念蜀國嗎? 劉禪隨口答道:在這兒過得很好,,并不想念蜀國了,。后司馬昭又問劉禪還思念蜀國嗎?劉禪將郤正所教之言一字不差敘述而來,。司馬昭捧腹大笑,,認(rèn)為劉禪愚蠢誠實(shí),胸?zé)o大志,,對其徹底放心,。演義中是這樣描述的:
其實(shí),這正是劉禪的高明之處,,此時,,蜀漢已成歷史,如果自己表現(xiàn)得不服不忿,,還想和司馬昭掰手腕,,這必然會引起司馬昭的猜忌,后果很嚴(yán)重,,自己身死是小,,連累家人和蜀漢子民是大事。他以不輸于其父劉備的“精湛演技”,,安全過關(guān),,消除了司馬昭的猜忌。 如后來投降的東吳末帝孫皓,,在司馬炎面前不服不忿,,被封為歸命侯,。無論是從爵位上,還是待遇上,,他比劉禪都差多了,。演義中是這樣記載的:
晉武帝司馬炎時期: 公元265年,,司馬昭去世,,世子司馬炎繼承晉王之位。不久,,司馬炎逼迫魏元帝曹奐禪讓,,登基為帝,建國號“晉”,。洛陽發(fā)生了改朝換代的大事,,此時的安樂公劉禪看到這一樁樁、一幕幕,,想到了兩年前自己剛到洛陽時的情景,。那時,自己小心翼翼,,生怕哪一件事犯了司馬昭的忌諱,,招來殺身之禍。 現(xiàn)在,,主持滅蜀,、取笑劉禪“樂不思蜀”的晉公去世,取而代之的是更加心狠手辣的司馬炎,。司馬炎在其父司馬昭去世后,,剛剛繼承晉王爵位幾個月,就迫不及待逼迫曹奐禪讓給自己,。 陳留王曾是漢獻(xiàn)帝劉協(xié)登基為帝前的封號,,司馬炎故意將曹奐封為陳留王,這極具有侮辱性,。司馬炎對待司馬家族曾經(jīng)的老板曹魏皇帝都是這樣的,,對待曾經(jīng)的敵人蜀漢后主劉禪和東吳末帝孫皓自然不會客氣。 如東吳孫皓,,在歸降晉國后,,不服不忿,,僅僅四年就病逝于洛陽。他去世時年僅42歲,,正值壯年,,這其中或許有不可告人的秘密,也未可知,。 劉禪結(jié)局:劉禪雖然在孫皓歸順前就已去世,不知道司馬炎是怎么對待孫皓的,。但是他知道在晉武帝司馬炎時期,,比之前要加倍謹(jǐn)言慎行,才是生存之道,。他將“大智若愚”修煉到了最高境界,,在歸順?biāo)抉R家族8年后,安全度過余生,。劉禪去世時64歲,,這在古代也算長壽了。 安樂公國結(jié)局:劉禪去世后,,第六子劉恂繼位為安樂公,。西晉永嘉之亂時,劉恂及劉禪子孫幾乎被殺完,,只有劉禪之弟劉永的孫子劉玄逃往了成漢,。成漢李雄封劉玄為安樂公,直到公元347年,,東晉桓溫攻入成都,,滅成漢,順便滅了安樂公國,。安樂公國歷三世84年,。 古代的亡國之君,國破家亡,,妻離子散算好的,,更多的是身死族滅?!度龂尽分杏涊d:
劉禪及其子孫作為亡國之君,,能得善終,沒枉費(fèi)劉禪“樂不思蜀”的一番心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