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康雍乾時期有一個三朝元老是山西興縣人,,此人歷經(jīng)了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個皇帝,。因直言敢諫深獲皇帝信任,他叫孫嘉淦,,是清朝歷史上很有名的清官,,深受百姓愛戴。 貧苦家庭出身的孫嘉淦在康熙52年考中進士,,步入官場,一開始被朝廷任命為翰林院檢討,。 康熙死后,,性格比較怪異的雍正繼承了皇位,因此沒有人敢對他直言進諫,。 這時候有一個人挺身站出來了,,此人正是孫嘉淦,他勸諫雍正要和兄弟們搞好關(guān)系,,在西北少打仗,,減輕百姓的納稅負擔。 然而這些話刺痛了雍正的要害之處,,雍正十分生氣,,大發(fā)雷霆,好在當時有一個朝廷重臣叫朱軾,,他在一旁十分委婉的替孫嘉淦向皇帝說了一句好話,,他說:“孫嘉淦雖然膽大狂妄,但他敢說這樣的話,,我還真的很欽佩他的膽量,。” 雍正聽后也笑著說:“他的膽量確實還真大,,朕也很佩服啊,。” 于是孫嘉淦得到了雍正的賞識,,被皇帝直接升任為國子監(jiān)司業(yè),。從此以后,雍正就開始重用孫嘉淦,。 雍正四年,,皇帝又任命他為國子監(jiān)祭酒,雍正六年,,孫嘉淦又被任命為署理順天府尹,,就在這一年,因他的父親去世要回老家守孝,,朝廷在他守孝期未滿的時候,,就要求其回京任工部侍郎。 雍正13年,,雍正駕崩后,繼位的乾隆皇帝繼續(xù)重用孫嘉淦,,孫嘉淦被剛上臺的乾隆任命為吏部侍郎,,兩個月后又被任命為都察院左都御史。 孫嘉淦在乾隆上臺后也是一樣的,,立馬給他上書,,談?wù)摶实垡叭?xí)一弊”,直言勸誡乾隆,。乾隆看到孫嘉淦的奏折后,,對他更加信任和贊賞,授他刑部尚書一職,。 孫嘉淦上任后對各種事情明察秋毫,,并秉公辦案。乾隆派人去審理河南鄭州的冤案,,但對結(jié)果非常不滿意,,于是孫嘉淦又被皇帝派去查辦,,孫嘉淦去后梳理各種案件,反復(fù)思考,,詳細審理,,終于把案件弄得清清楚楚,涉案的十幾個人被冤,,得到還以公道,。 孫嘉淦在乾隆三年四月被皇帝任命為吏部尚書,,但他還仍然兼任著刑部尚書,六個月后,,又火速般的被升任為直隸總督,。 孫嘉淦體察民情,關(guān)心民生疾苦,,當時有一個平民叫焦韜,,他被人誣告是“邪教”首領(lǐng),因經(jīng)不起嚴刑逼供,,被迫承認,、屈打成招,數(shù)百個人因此受到牽連,。孫嘉淦認真仔細地翻看案卷,,找出了其中的破綻,焦韜和幾百名無辜受害者最后終于得以洗清冤情,。 民間私自釀酒從清朝成立之初就是不被允許的,,有很多人為此而犯法,擔任直隸總督的孫嘉淦了解情況以后,,他知道酒是用豆皮,,谷糠,高粱等這些原材料釀成的,,對朝廷和民生都并無害處,,反而有利于發(fā)展經(jīng)濟。于是他向朝廷上疏,,稟明原委,,請求廢除禁酒令,最終這個建議被朝廷采納了,。這是對百姓有益的大事,。 孫嘉淦為官清廉,,為天下百姓著想,。乾隆12年,,他因年老向皇帝請求告老還鄉(xiāng),最終得到了準許,。 孫嘉淦覺得自己不能一副窮酸相的回鄉(xiāng),,這樣就難免遭到鄉(xiāng)里鄉(xiāng)親和士紳財主們的笑話,自己的面子倒無所謂,,但不能給朝廷丟人,,于是他讓家人去買了十幾口木箱,然后自己親自去揀磚頭放到木箱里,,準備在回到家鄉(xiāng)的時候就說這些是自己的財物,。 孫嘉淦帶著這十幾口箱子準備浩浩蕩蕩的回鄉(xiāng)了,但此時有人向皇帝把他舉報了,,說孫嘉淦實際上是個貪官,,他平日里的清廉樣子都是假裝出來的。乾隆聽后很生氣,,立刻派人前去查實,。 查到的結(jié)果令乾隆十分欣慰,,那十幾口箱子里裝的并不是孫嘉淦的家產(chǎn),,而是用磚頭來充臉面。這個舉動讓乾隆感動了,,他下令讓孫嘉淦回鄉(xiāng)途中的官府把箱子里的磚頭取出來,,換成真金白銀裝進去,作為皇帝對孫嘉淦幾十年清廉為官的賞賜,。 孫嘉淦在老家養(yǎng)了兩年老,,皇帝想念他,又招他回京任職,,乾隆18年12月,,71歲的孫嘉淦去世了,一生清廉的他留下的是后世的稱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