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劉松年 《西園雅集圖》局部 《全宋詞》輯錄的1330位詞人19900首詞,很少有人能看完,。就算看得完,, 可能還是不懂—— 晏殊、柳永,、王安石,、司馬光那些年里為何相愛相殺?蘇軾和他的門生們最后的結(jié)局如何,? 從37位詞人的37首宋詞里,,看他們?nèi)绾巫哌^公元960年到1127年的167年,看個人的命運如何被時代的潮流裹挾沉浮,,看世間多少風流,,絢爛于斯,綻放于斯,,又湮滅于斯…… 讓我們回到趙匡胤初初黃袍加身的那幾年,。那時候的宋,仍是金戈鐵馬,,刀劍縱橫,。 公元964年。后蜀的摩訶池邊,,站著一位夜不能寐的國君,。 孟昶 然而奇跡到底沒有來。 寫下這詞半年以后,,孟昶投降被俘,,從成都押解去北宋汴京。迢迢長路,,曾經(jīng)的蜀國百姓一路跟隨,,哭得撕心裂肺,據(jù)說慟絕者不下百人。又半年,,孟昶到達汴京,,七天后去世,,僅僅四十七歲,。 同樣亡國的還有李煜的南唐。 公元975年,。那個冬天,,對李煜來說一定是從未有過的徹骨寒冷。 李煜 就這樣,,后蜀國和南唐國歸于寂滅,。而吳越國的命運呢?當李煜向吳越王求援,,而錢弘俶以沉默回應(yīng)的時候,,吳越國的命運早已注定。 公元978年,。就是李煜送命的那一年,,吳越國的君王錢弘俶帶著三千多人北上汴梁,面見宋太宗,,愿意歸于大宋一統(tǒng),。跟隨吳越王的人群里,有一個小小的二歲孩兒,,是他的第十四子錢惟演,。 錢惟錢惟演 錢惟演 隨州,。 公元982年,。潘閬因為卷入魏王趙廷美奪位案第一次逃亡…… 潘閬 你說他是才子吧,他說他是隱士,,自號逍遙子,;你說他是隱士吧,,他的藥都賣給了當朝的文壇巨子、政壇名流,;你說他是善于鉆營的藥販子吧,,他當了國子助教沒幾天就狂態(tài)畢露,逼得太宗收回詔命,;你說他游戲人間吧,,他兩度攪和進皇室爭位案中,攪出滿天星斗…… 宋人有一則流傳很廣的人名詩謎,,“任他風雨滿江湖”,,說的就是潘閬。 真是紛紛擾擾,,真真假假,,潘閬最終給世人留下滿天風雨,,自己卻隱入錢塘小巷中逍遙去也。這條巷子以后就叫作潘閬巷,。 比起潘閬的鬧騰,,林逋就安靜多了。四十歲以前,,林逋幾乎沒有留下什么痕跡,。 林逋 十歲以后的林逋是我們熟悉的梅妻鶴子的隱士,他漫游江淮,,隱居西湖,,結(jié)廬孤山。喜歡駕著小舟遍游西湖寺廟,,與高僧詩友交接往還,。有人來尋他,候門的童子便放飛一只鶴去喊他回家,。 時光流轉(zhuǎn),。 公元989年,范仲淹出生,。 公元990年,,張先出生。 公元991年,,晏殊出生,。 公元992年,張昇出生,。 從這時候起,,北宋的詞壇大咖們,正結(jié)伴而來,。而有一個人,,比他們走得都更快些。他叫柳永,。 公元1003年,。柳永二十歲,懷著滿腔抱負,,到了林逋出生的錢塘,,求見潘閬曾經(jīng)的好友,太守孫何,。 柳永 詞在他手里,,玩出了令、引、近,、慢,、單調(diào)、雙調(diào),、三疊,、四疊無數(shù)的花樣。平生不識柳七郎,,便稱花魁也枉然的歲月里,,他“爛游花館,,連醉瑤卮”,,“共綠蟻、紅粉相尤,,向繡幄,,醉倚芳姿睡“,他忘了,,忘了自己北上游歷,,原本是為了甚么。 公元1005年,。就在柳永流連秦樓楚館的時候,,一個十四歲的神童,已經(jīng)考上了進士,。他叫晏殊,。 晏殊 他瞧不上柳永的冶艷。他愛讀的,,是韋應(yīng)物那樣的清淡,,常常邊看邊嘆:這句子,全沒些脂膩氣呵,。他也不喜肉食,,自奉極薄。 但他待人甚豪,,性子也剛峻,。仁宗繼位的時候,他力主太后垂簾聽政,,也曾因諫阻太后被貶,。 后世的傳說里,他的優(yōu)雅大大地掩蓋了他的才能——北宋初年,,很少有南方人能做上宰相的,,而他,就是這極少數(shù)里的其中之一。 公元1009年,。柳永初試落第,。他不怎么在意,繼續(xù)流連于花街柳巷,。同一年,,長白山醴泉寺里有個刻苦的少年,每天只煮一碗稠粥,,吃完只顧讀書,。 公元1015年。柳永二試落第,。那個“劃粥斷齏”的少年,,考上了進士。他叫范仲淹,。 范仲淹 他從來不象蘇東坡,、李太白那樣天才卓著。但你去細看他的一生,,卻是暗流涌動,。他一生集能吏、良將,、忠臣,、孝子、詩人,、君子于一身,,是不折不扣的斜杠青年——他是那么的牛逼,所以死得文正之謚,。 要知道文正之謚,,比考狀元要難得太多太多了,自宋至清的大約1000年里,,能出300多個狀元,,而能得到這個謚號的,攏共只有30余人,。 公元1015年的考場里,,除了范仲淹,魁星的如矩之眼應(yīng)該還看到了另一個未來宰相,,他叫張昇,。 張昇 宋朝文官的祟尚清流是有名的。象張昇和范仲淹這樣的名臣,,他們都奉行這樣的的道德標準——“公罪不可無,,私罪不可有”,,士林以此自勵,砥礪前行,,自上而下,,皆是如此。淺斟低唱,、左擁右抱的柳永怎么也考不及格,,也就不奇怪了。 公元1018年,,柳永三試落第,。 公元1024年,柳永四試落第,。 柳永四試落第的這科,,共錄取進士207名。這一年的黃金榜,,簡直是閃瞎了眼的星光大道,,甚至出現(xiàn)了“雙狀元”——一對哥倆。 宋祁 葉清臣 算起來,,那年黃金榜上得龍眼眷顧的人,還有好幾個蘇軾的親戚呢,,比如蘇渙(蘇軾的伯父),、程濬(蘇軾的舅父)…… 沒得到龍眼眷顧的柳永這年四十一歲。第四次落第,,他終于懷著無限蒼涼的心情,,“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他離開汴京傷心地,一去就是十余年,。 柳永的離去,,并未給汴京的才子榜留下什么影響。說起來,,那些年汴京城最不缺的,,就是才子了。 公元1030年,。又一位恃才而生的年輕人一口氣拿下廣文館試,、國學解試、禮部解試頭一名,。 他叫歐陽修,。 歐陽修 踏莎行 (歐陽修) 候館梅殘,,溪橋柳細。草薰風暖搖征轡,。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 寸寸柔腸,,盈盈粉淚,。樓高莫近危闌倚。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要不是上司錢惟演總罩著他,年輕的歐陽修大概就捅下無數(shù)個漏子了,。錢惟演縱有千萬個不是,,愛才如命這一點,真應(yīng)該給他點個大大的贊,。他罩住了歐陽修,,歐陽修也就薪火相傳,日后罩下許多后輩小子——那是很久以后的事了,。 公元1030年,,歐陽修考中進士的這一年,張先也考中了進士,。 張先 到現(xiàn)在為止,,比柳永小的那些大咖們,全部都考上了進士了…… 公元1034年,。遠離汴京考場十余年的柳永終于回來了,。他終于用洪荒之力考上了進士。 北宋的歷史要翻新頁了,。這倒不是因為柳永考上了進士,,而是因為——那些足以影響北宋后半段歷史的人物,他們的面目正逐漸清晰,。 公元1038年,。一個二十歲的少年一舉進士及第,北宋后半段的歷史再也繞不過他的名字…… 司馬光 自命國家棟梁的士大夫,,也就只是寫著玩玩而已,,在不經(jīng)意間,留下他端嚴面容后的另一副面孔,。 宋詞的大開大闔,、光芒耀目,要到三十年后,,在蘇軾手里才得以成就,。否則,,司馬君實的筆下,也應(yīng)當有王介甫“登臨送目”這樣的蒼涼吧,。說起來,,司馬光和王安石,是何其相似的兩個人哪,。 公元1043年,。就在司馬光踏入汴京大道五年以后,王安石也來了,。這一對相愛相殺的對手,,終于要拉開他們纏斗一生的序幕了。 王安石 “無奈被些名利縛,。無奈被他情擔閣,。可惜風流總閑卻,。當初謾留華表語,,而今誤我秦樓約。夢闌時,,酒醒后,,思量著?!边@闕《千秋歲引》沒有《桂枝香》的蒼涼磅礴,,卻仿佛是拗相公性情的另一面。 就在王安石寫下“登臨送目”和“可惜風流總閑卻”的那一年,,他的兒子,王雱病逝了,。 王雱 公元1054年,。張耒出生,柳永離世,。 少年柳三變那些冶艷旖旎的傳說也隨他消逝了嗎,?大概沒有。柳永估計不會想到,,有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暗暗發(fā)誓要超過他,,他的詞集,后來就叫《冠柳集》,。 王觀 皆足驚人”,。王觀的新麗和輕狂,大概和柳永一樣,,是骨子里帶來的風流,,旁人那是學都學不來的,。 公元1057年。王觀考中進士,。 波瀾壯闊的熙寧變法拉開序幕,。 公元1071年。飽受各種反對困擾的宋神宗,,希望能從回京述職的一位大臣嘴里,,聽到些振奮的好消息,畢竟,,那個人是王安石的親弟弟,。 王安國 朱戶,春風自在楊花”真是小清新哪,!大抵再板著面孔做官的人,,也是要放松放松的。 可王安石放松不了,。熙寧變法的頭幾年著實艱難——其實,,從來就沒有容易過。王安石自己嫡親的弟弟尚且是這個態(tài)度,,何況他人,。 擋路石一塊一塊,明里暗里,,橫阻于地,。拗相公對擋路石沒有什么耐心。他的反應(yīng)很直接:搬走,! 于是公元1071年,,因為反對新法,大批官員被貶或自求外任——富弼罷貶汝州,,司馬光罷歸洛陽,,蘇軾通判杭州,孫洙外任海州,。 孫洙 孫洙是主動請求外任的,。那時候,他的仕途正如日中天,。 他十九歲就中了進士——和他父親一樣,。三十歲以后,他的仕途更是直線上升,,四十歲那年,,短短半載便升遷四次,真真“鮮花著錦,、烈火烹油”,。 但,,只因與王安石政見不合,四十一歲的他,,便放下這一切,,極力求外放,跑到海州去了,。 這樣的不甘羈縻,,大抵是刻在他骨子里的,所以他后來寫得出“樓頭尚有三通鼓,,何須抵死催人去”這樣性情的句子,。 可惜,算上上面這闕《菩薩蠻》,,他留下的詞不過二闕,。另一首便是《河滿子》。 河滿子 秋怨 (孫洙) 悵望浮生急景,,凄涼寶瑟馀音,。楚客多情偏怨別,碧山遠水登臨,。目送連天衰草,,夜闌幾處疏砧。 黃葉無風自落,,秋云不雨長陰,。天若有情天亦老,搖搖幽恨難禁,。惆悵舊歡如夢,,覺來無處追尋。 晏幾道 “客情今古道,,秋夢短長亭”“今宵剩把銀釭照,,猶恐相逢是夢中”“夢魂慣得無拘檢,又踏楊花過謝橋” …… 黃庭堅曾經(jīng)嘆息說:叔原有三癡,。晚清才子馮煦編《宋六十一家詞選》,編到晏幾道時,,也嘆息說:小山是古之傷心人,。 晏幾道仿佛不曾生活在北宋當世,他身上的時代烙印很少很少,。你很難相信,,他和蘇軾是生活在同一個時代的,他們其實只相差一歲,,在所有北宋詞人里,,他們的年齡最為接近,。 蘇軾 有人敢寫回來。后來,,他在黃州筑“東坡雪堂”,,開田耕地,自號東坡居士,,更于秋,、冬兩游赤壁,寫下震爍千古的代表作——前后《赤壁賦》和《念奴嬌》,。 朱服 公元1083年,。形勢又悄悄發(fā)生了變化——蹺蹺板的一頭又被壓下去了 。這回被壓的是新黨,,被貶的是舒亶,。 舒亶 這樣的憤怒與不平,十年都無人過問,。直到神宗死后,,舒亶才被召回汴京。 周邦彥 很多人記得“纖指破新橙”的香艷,,卻很少人想到,,清真也曾在新舊黨爭的漩渦里浮沉。 汴京城再不是熙寧年間“總把新桃換舊符”的汴京了,!訪鄰尋里,,再沒有那些志同道合、熱血改革的伙伴,。從此,,他專注于寫詞,成為徽宗年間國家最高音樂機關(guān)──大晟府的提舉官,。學得文武藝,,貨與帝王家——從此他只賣才情予皇帝,不再賣他的一腔抱負,,而詞史,,給了他一個這樣的評價:南北兩宋,得詞之大成者,,惟清真一人而已,。 公元1093年。高太后薨逝,,宋哲宗親政,。 公元1094年。宋哲宗改年號為紹圣元年。高太后時期,,哲宗整整看了八年舊黨大臣們上奏的臀部和背影,,看夠了的他,一親政就把那些大臣驅(qū)逐到天邊,,極力重用新黨,,并逐一恢復新法。天地又一次翻覆,,許多重臣的政治命運又走向了拐點,。其中就有秦觀。 秦觀 薨,,其弟徽宗即位,。向太后臨朝聽政。又一次的,,新黨被貶斥,,舊黨被召回。 葉夢得 十分不堪,。 但葉夢得和元佑黨人的關(guān)系一樣密切,!他的母親,就是蘇軾門人晁補之的二姐,,他算得是晁補之的外甥,。元佑黨人碑上,一樣列著晁補之的名字,。 公元1102年九月,,徽宗御書立碑,十月,,晁補之罷官歸里,。 晁補之 更能消幾番風雨》寫得太好,被后來名家瘋狂仿寫,,其實辛詞的源頭,,還在晁補之這里。 山東巨野的晁氏,,是北宋名門,、文學世家。祖先可上追到漢御使大夫晁錯,,滿門星光閃耀,,晁補之、晁說之,、晁禎之都是當時有名的文學家。 若不是這些哥哥們星光太耀眼,,晁沖之原該也是大出風頭吧,。 晁沖之 晁沖之是晁補之的堂弟,。 李清照 公元1105年。宋徽宗再下詔令,,全國大赦,,特許被貶逐的元祐黨人向內(nèi)陸調(diào)動。五月初九,,特赦令下,,五月三十,黃庭堅病死于宜州貶所,。 黃庭堅 自此,,蘇門諸君子,尚在世的,,就余下張耒,、李之儀少少數(shù)人了。 張耒 張耒也是二十啷當歲的時候就開始追隨蘇軾,,和秦觀,、晁補之黃庭堅并稱蘇門四學士。蘇軾的詞集里,,有很多寫給“張文潛”的,,文潛,就是張耒的字,。 公元1106年,。徽宗詔除一切黨禁,,張耒得以自黃州回到故鄉(xiāng)淮安,,而李之儀則復官,攜妾楊姝移居金陵,。路過長江時,,李之儀為楊姝寫下那首著名的“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 李之儀 卜算子 (李之儀) 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 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 生活,境況大抵是凄涼的,,與李之儀生前有過交往的周紫芝感慨:“清歌低唱,,小蠻猶在,空濕梨花雨”,。 周紫芝在李之儀生命的最后三年出現(xiàn),,他是李之儀的友人,還是弟子,?也許,,兩者都有吧。 公元1114年,。周紫芝第一次拜謁李之儀,。 周紫芝 他自己說:少年時我酷愛小晏詞,所以那時候的詞,,經(jīng)常有模仿他的,。 細瞧他的句子,他的意境,,是不是和小山很象很象——果然不愧是小山的粉絲,。 三年后,周紫芝第二次拜謁李之儀,,不久,,李之儀過世。又三年,,天下開始亂了,,方臘起事,周紫芝攜全家逃往山區(qū)避亂,。 公元1120年,。就在周紫芝逃難的這一年,大晟府開始裁撤冗員,。簡單說,,大晟府是全國最高級的官辦作詞機構(gòu)。文藝皇帝徽宗網(wǎng)羅來一批懂音樂的詞人,,寫新詞,、造新聲。其中尤以萬俟詠最為絕出,。 萬俟詠 公元1125年,。是年金兵南下、大晟府關(guān)門,,但七十四歲的賀鑄并未見到,,他早于春二月病故于常州的僧舍,。 賀鑄 七十四年的人間路,于賀鑄,,當是解脫吧,。 回望來處,那個曾“交結(jié)五都雄”,、“俠氣蓋一座”的少年,生來便具異相——身量高,,面色鐵中透青,,雙眉豎立,透著殺伐果斷的煞氣,。他還是宋太祖賀皇后的族孫,,妻子亦出自宗室。 公元1126年,。金兵再次南下,。 公元1127年。金兵攻破汴京,,靖康之亂爆發(fā),。中原大亂,無數(shù)人避戰(zhàn)南渡,,卻有一支人馬北上,。那是被押解的宋徽宗父子。 趙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