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亂而血腥的南方,那充斥著謀殺,、報復與爭權奪利的歷史大劇,,在吳王夫差求得霸主虛名的時候,已經(jīng)到了尾聲,。一個不斷吞吐著各色人物,、事件與場景的大口袋,也到了收束的時刻,。 事實上,,整個春秋時代也在此時象征性地結束。黃池之會次年,,即公元前481年,,魯哀公姬蔣在魯國西部的大澤之畔,獵獲了那只著名的“麟”,,而孔子也因此絕筆《春秋》,,為那個轟轟烈烈的大時代畫上了句號?!洞呵铩方Y束了,,大時代仍然一往無前,只不過因為孔子的痛哭和絕筆,,在后人心中平添了一絲異樣的凄涼,。 山東嘉祥,,據(jù)說是“獲麟”處 曾經(jīng)不可一世的吳王夫差,,就是在這樣的充滿隱喻性的時刻,連同他的國家一起,,逐漸逼近末路,。 公元前480年夏,乘吳國新敗,、士氣低落之機,,楚令尹宜申率軍伐吳報仇,一直打到了桐汭(即桐水,,源出今安徽省廣德縣),。夫差不甘心,于次年出兵伐楚,。很不幸,,他的軍隊已非當初,被楚人輕松擊敗,,對方將領曾經(jīng)在吳國待過許多年——他就是楚國已故太子熊建之子熊勝,。公元前487年,楚令尹宜申將熊勝從吳國召回,,封之于毗鄰吳國之白邑(在今河南省息縣東),,故稱白公。 白公勝擊敗了吳國的軍隊,,卻在同年踏入死地——熊勝返楚后,,幾次想伐鄭報父仇,都被令尹宜申阻止,,因而懷恨在心,;公元前479年,熊勝借獻捷(即敗吳所獲之武器裝備)之機發(fā)起叛亂,,殺令尹宜申,、王子熊結,劫持楚惠王熊章,;熊勝此舉招致楚人的憤怒,在葉公沈諸梁(沈尹戌之子)的率領下,,國人攻熊勝,,熊勝走投無路,自殺身亡,。 楚國雖然平定了白公之亂,,國內(nèi)漸趨安穩(wěn),,但實力并未因此得以提升,此后幾十年,,在南方大地上,,它始終無法再扮演老大哥的角色,因為越國蒸蒸日上,,已然搶去了楚國的光芒,。 公元前478年三月,越王勾踐再次起兵伐吳,,這一次,,是雙方實力的真正較量,也是吳,、越相爭進程中具備根本轉折性的一役,。在笠澤兩岸(即今吳淞江),吳,、越雙方夾水而陣,。如檇李之戰(zhàn)一樣,勾踐的軍事才華在笠澤之役得到了出人意料的淋漓盡致的展現(xiàn)——他在三軍之外,,另設“左右勾卒”,,實際上是用以擾亂、迷惑吳軍的偏師,。夜色中,,“左右勾卒”忽左忽右,輪番鼓噪而進,,吳軍不知底細,,分兵御之,勾踐則趁亂率三軍悄悄地,、快速地渡過笠澤,,直撲吳中軍。以三軍攻一軍,,越軍占據(jù)絕對優(yōu)勢,。 昆山,,吳淞江 是役,吳軍大敗,,勾踐也因此收獲了滅吳的信心,。 在與吳國十余年的周旋之中,勾踐不僅練就了含羞忍恥的意志,也培養(yǎng)出了足夠的耐心,,越是在臨近成功的時刻,,他越是謹慎,不容絲毫閃失,。 公元前476年春,,吳人驚訝地發(fā)現(xiàn),越國去攻打楚國了,。對吳王夫差而言,,這顯然是個好消息。吳國被越國壓得喘不過氣來,,而越國一旦主動與楚國為敵,,吳國的壓力將立時減輕。 夫差沒有料到,,這是越王勾踐的陰謀,,他派出一支部隊去伐楚,不過是為了麻痹吳國,,讓吳國徹底放松警惕,。所以,越軍入楚后,,淺嘗輒止,,一觸即撤,楚軍去追,,當然也追不上,。 最后的時刻終于到來,公元前475年冬,,沉寂一年之后,,勾踐忽然發(fā)兵,包圍了吳都姑蘇,。這一圍,,就是兩年。勾踐不想繼續(xù)在吳國身上浪費時間了,,再拖延下去已無意義,,他要用這一次曠日持久的圍城,擊垮吳國,,消滅吳國,,把太湖南北的廣闊土地納入自己的管轄之下。不僅如此,,他還要取代夫差,,北上中原,在遼闊的黃河中下游取得霸主之位。 蘇州,,閶門 吳國被圍的消息震驚列國,,諸侯們或許都已經(jīng)意識到,這一次吳國在劫難逃,。 公元前475年的冬天,,晉國的趙無恤正在居喪,他的父親趙鞅剛剛去世不久,。越國圍吳的消息傳來,,趙無恤把居喪的飲食又降了一等。他的家臣楚隆說:三年之喪,,已是親昵至極,,喪食何故又降一等?趙無恤嘆息道:昔年黃池之會,,先主(指趙鞅)曾與吳王約以“好惡同之”,;如今越圍吳,我承父業(yè),,理當前往救援吳國,,可是晉國的力量又不足以救之,只好飲食降等,,以示哀憐,。楚隆說:就算幫不上忙,總可以讓吳王知道您的心意吧,?趙無恤說:那你就去試試吧,。 這是一趟聊勝于無的旅程。趙無恤的目的,,不過是表明晉國遵禮,,不忘舊約,但這一切對于圍城中的吳王夫差而言,,已經(jīng)毫無意義,。 楚隆要想見到姑蘇城中的夫差,必須經(jīng)過城外勾踐的同意,。 楚隆對勾踐說:吳國屢次冒犯上國,,聞君王親討,諸夏之人莫不歡欣鼓舞,,陪臣唯恐君王之意愿不得實現(xiàn),,愿入城為君王一探究竟。 勾踐允諾。 他雖然不知道這個晉國人入城之后會干什么,,但他并不擔心,。 大局已定,吳人再也無力回天,。 《左傳·哀公二十二年》書影 出現(xiàn)在楚隆面前的吳王夫差,,顯然已經(jīng)無可奈何地接受了命運的安排,,言辭間透著壓抑不住的凄涼。當楚隆告訴夫差,,趙無恤沒有忘記黃池盟約,,欲救吳卻又力不從心時,夫差下拜叩頭,,感謝晉人的關心:寡人無能,,不能事奉越國,讓大夫(指趙無恤)為我憂慮,,多謝了,。他給了楚隆一小盒珍珠,請其轉交趙無恤,,以表謝意,。后來他又對楚隆說:勾踐讓我活著不好過,看來我將不得善終了,。他或許看出楚隆不知該如何作答,,忽然笑著問了一個奇怪的問題:快淹死的人一定會強顏歡笑……我還想問你一個問題啊,史黯為何被稱為君子,?楚隆回道:史黯為官時,,沒人討厭他,不做官了,,也無人毀謗,。夫差聽了,嘆息道:說得很對??! 沒有人知道,在這樣的時刻,,夫差為何忽然想起一個晉國的史官,。 公元前473年,越人圍吳的第三個年頭,,陷入絕境的吳國一戰(zhàn)而潰,。 夫差派大夫公孫雄赤胸露背,,膝行而進,向勾踐求和,,并特意言及自己當年在會稽之戰(zhàn)后曾使勾踐歸國,。夫差懷著最后一絲微茫的希望,請求勾踐赦免自己,,讓吳國得以茍延殘喘,。有一瞬間,勾踐心軟了,,他想答應夫差,但是范蠡提醒他說:吳人兵圍會稽時,,可謂上天以越賜吳,,而吳不取,;今日天又以吳賜越,,越豈可逆天?君王十余年嘔心瀝血,,不是為了滅吳嗎,?天與而不取,必反受其咎,;會稽之恥,,君王莫非忘記了?勾踐道:你說得很對,,可是我實在不忍心拒絕吳國的使者,。 范蠡聽了,立刻令人做出擊鼓進兵的姿態(tài),,向公孫雄宣布:一應事宜,,君王已交由我來處理,,吳使者速去,,否則得罪! 公孫雄哭著走了,。 勾踐派人對夫差說,,想把他安置在甬東(在今浙江省定海縣東之翁山),,衣食無憂,,安度余年。夫差謝絕了:我已經(jīng)老了,,不能事奉君王了,。 《左傳·哀公二十二年》書影 是年十一月,,吳亡,,夫差自殺。 死前,,夫差自遮其面,,說他無顏去見伍子胥。 越王勾踐安葬了夫差,,誅殺吳太宰伯嚭,,而后引兵還國。 他的國土變得廣闊無邊,,在北方,,直與魯國接壤。 其后的某一年,,勾踐率軍北上,,渡過淮水,與晉,、齊等諸侯相會于徐州(在今山東滕縣),,謀求霸主之位。像吳王夫差一樣,,勾踐得到了那個光芒四射的稱號——周元王姬仁(周敬王姬匄之子,,公元前477年即位)令人賜之祭肉,命之為諸侯之伯,。和夫差不同的是,,勾踐切切實實地做了幾年霸主,恩威并舉,,展示了一個霸主的手段和威嚴——勾踐返國后,,以淮上之地與楚,歸吳所侵宋地于宋,,又把泗水東面的百里之地送給魯國……當是時,,越兵橫行于江淮之間,諸侯畢賀,,號稱“霸王”,。 勾踐手下的兩位功臣,范蠡和文種,,以兩種截然不同的結局為后世津津樂道,。據(jù)說勾踐稱霸后,范蠡功成身退,,遠赴齊國,。在齊國,,范蠡給文種寫了一封信,信中說: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長頸鳥喙,,可與之共患難,不可與之共歡樂,;你也該離去了,。文種見信后,稱病不朝,,即便如此,,仍然沒能避開噩運——有人向勾踐進讒言,稱文種將作亂,,勾踐就賜劍令文種自殺了。此番情節(jié),,頗與伍子胥的下場相類,。 在傳說中,,范蠡和美女西施有千絲萬縷的關系 至于范蠡,據(jù)說后來經(jīng)商發(fā)了大財,,富可敵國,,世稱“陶朱公”。 當然,,這只是“據(jù)說”,。 勾踐大約死于公元前465年,此后越國再無大的作為,,終在百余年后被楚國所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