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與長江均發(fā)源于青藏高原,自源頭奔流向東之后,,黃河一路都叫“黃河”,,而長江起先是叫沱沱河,當曲口到玉樹之間又叫通天河,,此后到宜賓岷江口之前稱為金沙江,,宜賓至宜昌之間又習慣性地稱為川江,再往下到岳陽之間被稱為荊江,,到了江西九江段被叫做潯陽江,,安徽段叫皖江,揚州以下部分又統(tǒng)稱為揚子江,。 總而言之,,在不同的地區(qū),長江有不同的名字,,而同樣流域廣闊,,橫穿數(shù)省的黃河卻沒有這種情況,你不覺得奇怪嗎,?如果說長江較之黃河更長的話,,前者流經(jīng)11個省,后者流經(jīng)9個省,,同樣奔騰萬里東入海,,黃河覆蓋之廣不比長江差多少。由此可知,,造成黃河與長江在命名上不同的一定另有原因,。 實際上,回顧一下古代中華民族的主要活動區(qū)域,,這個問題便迎刃而解,。我們的祖先最早是在中原地區(qū)棲息的,對黃河流域的開發(fā)與認知遠遠早于長江流域,。甚至確切地說,,在東晉南渡之前,黃河流經(jīng)的中原腹地才是名副其實的政治、經(jīng)濟和文化中心,。那個時候的長江流域還是一片蠻荒之地,,吳、楚,、越等幾個有限的文明實體也多集中在長江下游,,可以說此時人們對長江的了解還停留在“盲人摸象”的階段。 在江南緩慢開發(fā)的同時,,中原地區(qū)無休止的征戰(zhàn)和兼并則一刻不停地進行著,。從甘肅、寧夏,、陜西,、山西到河北、河南,、山東,,恰好是那個時期發(fā)展最為成熟,同時也是爭霸最為嚴重的地區(qū),。為了贏得地利,,我們的祖先迫不及待地對黃河進行了全面的勘探和研究,再加上黃河本身支流甚少,,當時的人們很快弄清楚這些流經(jīng)各地的水系實際上是同一條河流,,于是命之為“河”。所以如果你在古書上看到“河”這個字,,不用懷疑,指的就是黃河,。 反觀長江就大不相同,,在那個未開化的年月里,長江流經(jīng)的地方不僅高山,、湖泊,、沼澤、森林密布,,而且瘴氣橫行,。在當時的人們看來,這些與無數(shù)湖泊和沼澤相連的水系究竟是不是同一條河流很難確定,。除此之外,,長江的支流也與黃河大有不同,其最大的支流漢江甚至達到1500公里的長度,,絲毫不亞于許多主干河流,。在人口不甚稠密的古代,人們往來溝通不像今天這樣頻繁,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各叫各的名稱,,各起各的名字”這種格局,。 “江、河,、淮,、濟”是中國古代的四水,其中“河”特指黃河,,“江”專指長江,,但這里的“江”卻并非現(xiàn)代意義上那條綿延六千余公里的長江,在不同地段它還是有不同的名稱的,?;蛟S深究這些名字沒有多大的實用意義,但是了解一下歷史文化的由來終究不是什么壞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