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27日下午15點,,由北京師范大學章黃國學社舉辦的“歷史與展望:西方古典學系列講座”在教十110舉行,。本次講座,章黃國學社邀請了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副教授,,明德青年學者,,中國古典學會理事吳功青老師,。本次講座由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副教授孟琢老師主持。出席本次講座的還有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的謝琰老師,、卜師霞老師,、董婧宸老師。講座正式開始之前,,孟琢老師介紹了吳功青老師的研究領(lǐng)域,,并對開設這一系列講座的用意做了簡要說明。 隨后,,講座正式開始,。吳功青老師先是對西方古典學的研究做了整體介紹。首先,,吳功青老師對研究西方古典學的重要意義加以說明,。他指出,西方古典學研究不僅關(guān)乎我們對西方古代思想的理解,,而且關(guān)系到我們對西方思想古今之變的理解,。通過反省西方古典學的歷史與現(xiàn)實,有助于中國古典學和中國思想的良性發(fā)展,。其次,,吳功青老師細致地為同學們解讀了西方古典學的概念。西方古典學從文藝復興以來發(fā)展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它是和文學,、歷史、哲學等其他學科相獨立的,。狹義的西方古典學致力于對希臘——羅馬文明進行系統(tǒng)研究,。從研究路徑來看,西方古典學最早立足于語文學,、哲學,。其中,語文學與中文系的古典文獻學比較相似,。其后又引出考古學,、銘文學、錢幣學,、紙草學等研究方法,。古典學經(jīng)過幾百年的發(fā)展,越發(fā)偏重文字與歷史,。所以在對于經(jīng)典的理解上,,越來越多的學者偏重于辭章,脫離義理,。接著,,吳功青老師介紹了西方古典學在中國的發(fā)展,。西方古典學自清末傳入中國,一些研究方法也進入了中國,,其中的主流是語文學/歷史-哲學路徑,。此后還有施特勞斯派古典學、以及分析哲學路向的研究方法傳入中國,。幾種不同的路徑同時存在,,它們之間彼此隔閡、對立,。吳功青老師指出:西學目前的發(fā)展情況是非常讓人擔心的,,因為本來不同的路徑并不是完全彼此對立,但是很多學者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接下來,,吳功青老師開始講解“文藝復興與西方古典學的興起”。他把這一內(nèi)容分為三個部分進行講解:文藝復興與古典文化復興,、人文主義與古典語文學,、古典語文學的思想意義。第一部分,,文藝復興與古典文化復興,。吳功青老師解釋了文藝復興的內(nèi)涵和意義:文藝復興即古典文化的再生,致力于讓柏拉圖等先哲的智慧重放光明,。文藝復興開辟了一個新時代,,因為它標志著人類精神的一次整體性覺醒。這不僅僅是單純的復興和模仿一種古典文化,,而是在復興的基礎上進行深度創(chuàng)造,。為了讓同學們進一步理解文藝復興,吳功青老師講述了其過程:黑暗的中世紀后,,歐洲人呼喚古典文化,。先驅(qū)者但丁在《神曲》中高度頌揚了希臘和羅馬文明的價值,但丁的精神之子彼得拉克發(fā)現(xiàn)了西塞羅的演講詞,,驚動了世人,。14世紀末,,希臘語和希臘經(jīng)典涌入西方,。1453年由于拜占庭滅亡,許多希臘知識分子被迫流亡政治開明的意大利,,希臘經(jīng)典的傳播孕育出人文精神,,古典文化迎來全面復興。第二部分,,人文主義與古典語文學,。吳功青分別講解了“人文主義”和“古典語文學”的含義,,人文主義者對語文學的運用及所產(chǎn)生的影響。在古代經(jīng)典涌現(xiàn)之前,,人們只能通過匯編間接接觸古代文化,。由于有望直面經(jīng)典,大量人文主義者應運而生,,進行“人文研究”,。人文主義者不僅用語文學作為工具閱讀古代經(jīng)典,還努力將希臘經(jīng)典翻譯成拉丁語或俗語,,推動了古代思想向民眾的傳播,。此外,人文主義者模仿古代作家的風格來寫作通信言說,,擅長者地位顯赫,。這不僅深刻地改變了意大利的政治和文化生態(tài),而且促進了古代文化和基督教的融合,。第三部分,,古典語文學的思想意義。這部分講解的是文藝復興期間人文主義者對于古典的分析和判斷意義何在,。吳功青老師希望同學們能夠看到,,意義絕不僅僅落在所謂的小學上,絕不僅僅落在語文學自身,,而是伴隨著新的思想生成,。文藝復興的語文學是一種理解問題的新方法,它要求首先對原文自身進行精確的理解,,還原那個歷史上的思想家究竟說了些什么,,而拒絕一切形式的空洞的討論。嚴格意義上的語文學是一種歷史批評法,,根本改變了中世紀對古代文本,、思想的理解。比如,,中世紀教會將亞里士多德樹立為唯一權(quán)威,,而語文學卻要求還原一個會犯錯誤的、希臘文并不高雅的亞里士多德,。此外,,當人文主義者用古典語文學研究古代文本時,他們就樹立了一種古今歷史意識,。伴隨著歷史意識的確立,,人也被重新發(fā)現(xiàn)。對古代經(jīng)典含義的理解,,就是對我們?nèi)诵韵薅群涂赡苄缘睦斫狻?/p> 最后,,吳功青老師對本次講座的進行了總結(jié),。在提問環(huán)節(jié),吳功青老師對在場各位老師,、同學們的問題進行了解答,。在熱烈的掌聲中,本次講座落下了帷幕,。 |
|
來自: 黃埔N期 > 《西方文化及古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