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四周,,世間萬象, 光鮮的,、亮麗的,、粗俗的、無趣的,, 都在這個包容性的時代里 大放異彩,,兀自張揚。 而審美,,在一些人的眼里,, 似乎變得無關緊要,,想想真是“隨性”,。 木心先生說: “沒有審美力是絕癥, 知識也救不了”,。 吳冠中先生說: “文盲不多,,美盲很多”。 美對人有種天生的吸引力,, 豐子愷亦曾說過,,人欲有五: 食欲、色欲,、知欲,、德欲、美欲,。 精于審美之人,, 往往能凸顯更高的生命品質(zhì)。 每一個熱愛生活的人,, 都應該具備一定的審美格調(diào),。 如果活得太務實太無趣, 便失去了生命存在的意義。 但是審美不是靠物質(zhì)去堆砌的,, 它源自于你對生活的態(tài)度,。 美學家張世英說: 人生有四種境界—— 欲求、求知,、道德,、審美。 審美為最高境界,。 它可能是一花一葉,,一木一石, 書房里的焚香一炷,, 客廳里的佳器一件,, 終日與之相伴的案幾, 一幅簡簡單單卻不失珍貴的畫,。 我們被喧囂亮麗的物質(zhì)時刻沖擊著,, 到最后才發(fā)現(xiàn), 審美的最高境界,, 一定是極簡,。 極簡是不被他物所干擾, 選擇內(nèi)心真正需要的東西,, 活出真正的自我,, 這是一種大智慧, 也是一種高級的生活哲學,。 審美能力決定生活品質(zhì),, 那些在其他人眼里看似“無用”的事情, 比如花道,、茶道和香道,, 只要有助于陶冶性情,心生安寧,, 都可以視為書齋的品味和樂趣,, 讓它們作為一種有儀式感的生活情調(diào), 融入我們的靈魂之中,。 審美沒有一定的標準,, 更不可能一蹴而就。 如果一個人長期接觸真正美好的事物,, 繪畫,、品茗、彈奏樂器,, 靜心讀書和寫字,, 去爬最高的山,,看最美的海, 這種美好會潛移默化地在心里生根發(fā)芽,。 我們曾如此渴望生活要五彩斑斕,, 但在浮浮沉沉、兜兜轉(zhuǎn)轉(zhuǎn)中,, 卻突然領悟,,世間萬象紛呈, 最能打動人心的竟是這清淡的歡愉,。 |
|
來自: dy_xhui > 《茶書茶畫美學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