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數(shù)后人對這段歷史的評價,,對諸葛亮的戰(zhàn)略方針,,都是有貶有褒,作為歷史上偉大的政治家來說,,諸葛亮不可能不知道,,蜀漢只有一個益州,就算資源富庶,,也不可能和曹魏的整個北方相比,,作為一個弱小的國家,要想別人不打你,,只有你去主動打別人,,說的好像有點道理,但從軍事上分析,,諸葛亮這種想法是完全錯誤的,。甚至有點不顧及國家安危,自私自利了,。 我的觀點是,,既然明知道打不過,為什么不死守呢,,守住守不住先另說,,但至少力保蜀漢壽命延長五十年是沒有問題的。 諸葛亮北伐 首先,,蜀漢漢中防線的險峻和易守程度本身就超過了東吳的長江天險,。東吳雖然擁有荊州大部分領(lǐng)土,但由于襄樊和淮南被曹魏牢牢控制,,只能單純的依靠長江來防守,而歷來的形勢都是“守江必守淮”,,現(xiàn)在襄樊和淮南不在手里,,守淮根本無從談起,,所以如果說必須用北伐來換取國家安定的話,東吳比蜀漢更需要,。蜀漢就地勢而言,,從北面來攻的話是非常困難的,而漢中防線其實就起到了淮河的作用,,可以說“守川必守漢”,,和東吳不同的是,漢中和巴蜀都是劉備的,,這就構(gòu)成了一個整體的防線,。只要東吳扛得住,曹魏是很難從正面進攻拿下西川的,。 三國版圖 事實也證明了這點,,曹魏至少有過兩次主動進攻漢中的戰(zhàn)役。第一次曹真帶隊,,而且司馬懿和張郃等大將都在,,由于天氣原因,最后不得不退兵,。第二次是曹爽,,就比較慘了,被王平用少數(shù)兵力據(jù)守興勢山,,導致進退兩難,。由于當時司馬懿不在,曹爽猶豫不決,,差點被蜀漢的大軍抄了后路,,幸好司馬懿文書送到,說明利害關(guān)系,,曹爽才開始火速退兵,,雖然受到猛烈追擊,死傷慘重,,但勉強算是全身而退吧,。自此以后,曹魏多年不敢主動進攻蜀漢,。后來司馬懿政變,,篡奪曹魏政權(quán)。而司馬家族上臺以后也是多年不敢攻擊漢中,,其實在這段雙方停戰(zhàn)的時間里,,蜀漢能夠發(fā)展經(jīng)濟人口,補充自己的軍事力量,,相信再堅持個十幾甚至幾十年也沒有問題,,可惜由于姜維不停的北伐,,不停的失敗,白白耗費了蜀漢的國力財力軍力,。導致了雙方的實力差距越來越大,。最后的結(jié)果就是,在絕對力量面前,,再高明的戰(zhàn)術(shù),,再堅固的防線,也變得毫無作用了,。如果說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是名正言順,,繼承劉備的遺志,報答先主的知遇之恩的話,,后來的幾次北伐就略顯沖動,,到了姜維時期,更加變得不可理喻,,讓人無法理解了,。 劍閣 在司馬家族掌權(quán)之后,中原相對安定,,各方面發(fā)展平穩(wěn),,國力在進一步加強,在這種情況下,,姜維不分析彼此實力的差距,,還在玩火自焚,不停的進攻,。當司馬氏蓄積力量,,準備全力滅蜀的時候。他還在分析一直以來司馬懿時代貫徹的守勢態(tài)度,。最終由于對局勢的判斷錯誤加之對自己能力的過于自信,,導致漢中失守,被迫退守劍閣,。漢中這個蜀漢賴以生存的防線一旦失去了,。就只剩下巴蜀防線支撐,而這樣的防線雖然險峻,,但僅僅只有這一條防線了,,后面一片開闊加上雙方兵力差距實在太大,因此只要是突破了,,不管從哪里突破,,蜀漢必滅。這才有了鄧艾陰平弄險,,翻山越嶺的奇襲成都,??梢韵胂螅绻菨h中防線被突襲,,那么很可能遭到蜀漢二線部隊的反擊,而姜維的大部隊分出部分兵力回師夾擊,,很可能鄧艾會全軍覆沒,。即使姜維沒有留下二線部隊,但是巴蜀的地方守備部隊也足夠守住劍閣,,等待姜維回師攻擊鄧艾,,怎么也不至于讓鄧艾偷渡陰平直取成都了。 陰平關(guān) 整體上講,,即使是諸葛亮那樣小心謹慎,,但是他所指揮的北伐,也基本是以小博大的賭博之舉,。當然從軍事上也可以視為是短線突擊的試圖蠶食曹魏土地的舉動,,畢竟還有馬超馬岱在隴西的勢力配合,有進取涼州的可能,??墒怯捎谑駶h和曹魏軍力上的巨大差距,曹魏只需要在關(guān)隴一帶保持部分部隊就能夠應(yīng)付蜀漢的攻擊,,甚至還有余力反擊,。曹魏占據(jù)中原和河北,實力遠遠超過吳蜀之和,。即使加上在襄樊和淮南應(yīng)付東吳的常備軍,,曹魏的軍力也還是有很大的富裕。一旦吳蜀聯(lián)聯(lián)合進攻的時候,,曹魏也可以立即征調(diào)大軍去同時支援自己在東線和西線,。 而這種實力上的巨大差距,加上關(guān)隴一帶地形上的特點,,即使蜀漢占據(jù)了巴蜀和關(guān)隴之間的制高點漢中也很難順利進攻關(guān)隴,,所以蜀漢經(jīng)常是動用傾國之兵而毫無收獲,白白消耗國力和軍力,,由于諸葛亮的小心謹慎和善于治國,,他基本化解了對部隊和后方的巨大傷害,蜀漢的經(jīng)濟盡管承受重壓,,但是整體運行平穩(wěn),。而諸葛亮死后,蜀漢采取和曹魏相安無事的態(tài)度,,不再北伐,,立即取得了成效,,國力和軍力都有所恢復和加強。其實如果這個時候收手,,也還算來得及,,采取死守漢中等待機會,和當初對付司馬懿曹真曹爽一樣,,因為蜀漢只要還有一定的實力,,曹魏就不會主動進攻。但到了姜維時代,,姜維看不清蜀漢整體實力和曹魏的差距,,他又不像諸葛亮善于治國理政,繼續(xù)無腦的北伐,,導致剛剛有點起色的蜀漢國力和軍力開始直線下降,,最終成為三國時代第一個被滅掉的國家。失去了蜀國的吳國也沒能堅持多久,,十七年后,,三國統(tǒng)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