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寫了文章討論如何培養(yǎng)一個靠譜的孩子,,私信也收到有讀者朋友咨詢,,“這些觀點我都贊同,但如果孩子做了錯事應該怎么辦,?我們管不管,?難道放手也意味著不給孩子立規(guī)矩嗎?” 當然不是的,,孩子需要關愛和信任,,希望我們給予放手的空間,但是同樣也需要進行行為規(guī)范,,愛與規(guī)則并不沖突,,并且很多時候是相輔相成的。關愛和信任是親子教養(yǎng)所有行為的基礎和保障,,而規(guī)矩和限制則是孩子內心安全堡壘的一環(huán),。 把握好這里面的分寸的確很難,我之前分享過的W的例子,,其實有一部分原因,,也是家庭系統(tǒng)里規(guī)則和愛之間的分寸并沒有處理好:爸爸只知道愛孩子,卻不懂得如何去約束孩子,,媽媽只懂得約束孩子,,卻不知道如何更好去愛孩子。這些都會讓整個家庭關系出現(xiàn)失衡,。
每一個人之所以稱之為“社會人”,,是因為我們是群居動物,我們內心是渴望團體中共同的價值觀,,而行為規(guī)范是價值觀的體現(xiàn)維度之一,。 事實上哪怕我們內心對規(guī)則有忐忑,實際我們一直都在參與規(guī)則的制定中,,而大部分的規(guī)則,,我們都是出于對孩子的保護而制定的,當我們希望孩子在外面的社區(qū),,比如學校和托兒所能夠遵守規(guī)則之前,,我們其實同樣幫助孩子理解和遵守家里的規(guī)則,。 每一個孩子啊,成長里內心都希望可以得到老師和家長適當?shù)募s束,因為這同樣也是愛的一種表現(xiàn),。合理的規(guī)則意識,最起碼可以幫助孩子獲得以下的能力: 提高環(huán)境適應力?,F(xiàn)實世界一定是有規(guī)范和約束的,,這是任何社會人的行為準則,孩子需要明白規(guī)則和后果,比如社會場合“不準打人”是規(guī)則,,而違反了規(guī)則之后一定會有某些后果發(fā)生,,提前明白這些也是孩子對現(xiàn)實世界的準備; 提高社交力,。有些規(guī)則是很重要的禮節(jié),,比如需要人幫忙的時候得提出“請”,損害別人利益的話得道歉,,這些規(guī)則的提前了解和學習都可以讓孩子不僅僅能更好地融入集體,,也能明白如何通過恰當?shù)姆绞?/strong>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
增強力量和合作性,。大家也許沒有意識到,,其實明確的界限意識是可以幫助孩子減少對抗,孩子不需要去不停測試父母的底線在哪里,。比如當我們用積極的態(tài)度來陳述規(guī)則,,告訴孩子“你只能在廚房和客廳吃東西”的時候,孩子是能感受到我們內心想要實現(xiàn)怎么樣的家庭期望的,,同樣當我們強化鼓勵的行為的時候,,比如告訴孩子“謝謝你專心聽我講話”,都會鼓勵孩子更愿意去合作,。 讓孩子獲得安心,。其實很多時候不管孩子表現(xiàn)得他們有多么大的能力能掌控一切,但實際上年幼的孩子還是需要我們在細節(jié)上給到他們一些引導和指令,,這會讓孩子對自己的獨立性和處理責任的能力更加有信心的,。比如當我們跟孩子約定坐車的時候,得坐安全座椅系上安全帶,,這一定好過讓孩子在車里到處亂爬,,東倒西歪來得安全和舒服。 所以其實大家也發(fā)現(xiàn)了么,?很多時候,,規(guī)則并不是“你不可以做什么”,而更多的是,,“我可以做些什么”,,“我們可以共同做點什么”。
如何保證我們提出來的規(guī)則不僅符合孩子的發(fā)展,,還能夠支持到孩子探索,、學習并實踐新技能呢?有幾點大框架我想跟大家分享,。 規(guī)則需要符合孩子年齡和能力 家里雖然是孩子意識到規(guī)則的第一站,,但是太嚴格或者超出孩子年齡段基礎能力的規(guī)則,往往都會有反效果。完全放任當然會寵壞孩子,,但是太多的限制也會嚴重限制孩子的自主性,。 舉個例子,,如果你希望一個一歲多的孩子就能夠用叉子或勺子吃完他所有的食物,,或者約定好家里一定不能夠大聲說話,這些規(guī)則可能很多時候都會給你的實際執(zhí)行中帶來很大的阻力,,畢竟前面的那點已經超出了年齡范圍,,后面的那條又約束得太過太泛,這些過高的期待,,會讓孩子內心種下“我沒有辦法讓爸媽喜歡我”的陰影,。
因此,當我們制定規(guī)則的時候,,一定要考慮孩子的年齡和能力,。我們可以內心希望一歲多的孩子能用勺子和叉子吃完所有的食物,但我們也要明白一點,,對于一歲多孩子來說,,能夠主動拿起勺子和叉子吃,已經是一個很值得鼓勵的事情,,我們不能指望孩子立刻就能夠完美地做到任何的事情,。 再比如收拾玩具可能是很多家長內心的期望,但是我們不能完全指望3歲的孩子在沒有任何提醒,、要求的情況下,,就能完全自覺地把玩具放好,更合適的期望是我們可以引導并且提醒孩子,,跟家長一起來清理和收拾東西,,比如告訴孩子,“我們早點把玩具收拾好,,我們就可以快點開展下一個游戲了,。” 每制定一個規(guī)則,,多跟孩子解釋一下為什么,,以及可以帶來怎么樣的幫助,都會有利于孩子增進對規(guī)則的理解,。 規(guī)則不能毫無約束力 規(guī)則是成人對孩子的一種期待,,本身就是“從上到下”的視角,這是無可厚非的,。但是很多時候,,我們在制定規(guī)則的時候也容易走兩極端,除了太嚴格超出了孩子能力和年齡范疇之外,還有就是太松散太容易,,讓孩子感覺自己的每一個行為和舉動,,都可以得到父母的迎合。 這大多體現(xiàn)在,,孩子行為不妥當?shù)臅r候父母沒有及時提醒,,或者講述規(guī)則的時候只能使用空洞而無效的威脅,這些都會阻止了孩子對負責任意識的學習,。
舉個例子,,很多蹣跚學步的孩子在生氣的時候容易大喊大叫,在發(fā)脾氣的時候出現(xiàn)打人,、扯頭發(fā)等推搡行為,,這些行為當然是這個年齡段常見的表現(xiàn),也應該得到我們的寬容和理解,。 但是寬容和理解并不意味著我們完全“l(fā)et it go”,,什么也不需要去做,相反,,我們更應該借此機會引導孩子,,告訴他們,即便很生氣,、內心很難受,,但是我們可以有更多的合適的方法來疏解內心的郁悶,“我們可以一起學習更多更合適的方式,?!?/strong> 我們需要注意的恰恰是,我們在這個過程中陳述的方式,,當我們希望孩子做得更好的時候,,多用肯定句,比如平靜而堅定的方式告訴孩子,,“我們不尖叫,,如果你難受,可以跟我一起做下深呼吸”,。 別小看一個一歲的孩子看起來好像什么都不懂,,但是孩子能夠最直接地感受到你的表情狀態(tài),我們的大方,、平靜和積極,,都可以讓孩子更快地學會新的方式來調節(jié)自己內心的不安。
規(guī)則需要保持一致性 這里當然是我們古語一直說的“以身作則”,,很多時候家庭的規(guī)則是有通用性的,,如果我們今天心情好就允許某種行為的發(fā)生,,第二天又對這種行為反應過度,那么對孩子來說,,不僅僅會產生困惑,,還會讓孩子更進一步想要去測試家庭的底線,找出真正的界限在哪里,。 我們制定規(guī)則,,一定要避開個人主觀喜好類的,不定期,、但是又必須得強制執(zhí)行的規(guī)則,,比如在家里打人覺得是開玩笑,不僅不反對,,還跟著孩子一起笑,但是在外面打人卻不被允許,,覺得不禮貌,、很困擾,又或者自己時不時會說臟話,,但是又不允許孩子說臟話等等,,這些規(guī)則不僅會讓孩子非常困擾,還會失去了規(guī)則本身的價值,。 很多時候,,家庭的規(guī)則不需要多,但一定是我們愿意一視同仁,。比如孩子一定會有很多各種各樣的不妥當行為,,打人、吐口水,、推搡,、發(fā)脾氣、說臟話等等,,這需要我們敏銳地意識和判斷到這些行為,,并且以一個溫和但堅定的方式去及時引導孩子學習規(guī)則,這些都會讓孩子更容易形成連貫的行為準則,。 如果我們從一開始就告訴孩子,,“我能理解你很生氣,但我們生氣的時候不能打人,,我想我們可以一起學習更多合適的方式,。”這才是更具有一致性的規(guī)則,。
同樣,,保持規(guī)則的一致性,,不意味著死板執(zhí)行。規(guī)則不是不可以變動和改變,,完全不能協(xié)商的規(guī)則不僅容易打破整個家庭的平衡,,甚至會讓孩子覺得自己在家里沒有參與價值。只是說我們在調整和改變規(guī)則的時候,,一定要跟孩子解釋理由,,給孩子也多一個表達和理解的聲音。 比如睡前不能吃東西可能是家里的一個規(guī)則,,但是如果孩子晚餐沒吃好,,實在太餓了呢,這里其實并不存在“一定不能破令”,,或者“一定需要調整”的絕對教養(yǎng)法則,,只是我們在做出最后決定的時候,一定要跟孩子解釋,,并且觀察孩子的狀態(tài),,讓孩子知道我們不是“意氣用事”。 再比如睡前哄睡,,如果孩子一定要晚點睡覺,,其實除了強制讓孩子睡覺之外,我們當然也可以通過適度地調整規(guī)則,,來看看孩子是否有足夠的能力承擔更多的責任,,畢竟睡覺其實是孩子自理能力的一部分,任何人最終都還是自己去判斷和管理自己的睡眠作息時間的,。 我家孩子也經常會在睡前跟我討論說“我想怎么樣,,以及今天我可以延遲多久睡覺嗎?”我也會跟他們去試: “我唯一擔心的是你們睡晚了明天早上不僅起不來,,也會影響到你明天的整個精神狀態(tài),,但我們今晚可以去試,延長半小時你們把手頭上的事情都做完,。只是如果明天早上我很難把你們叫醒,,或者老師告訴我你們在學校精神萎靡,那我們明天還是得回到之前的睡眠時間,?!?/p>
經過這幾年下來我們三反復地去建立、測試,、調整和討論,,我家孩子也明確知道,超過了9點之后的睡眠會讓他們精神萎靡,、很難叫醒,、容易遲到等等,,這些反過來其實也會提高孩子對時間管理的意識,并且更加從容地判斷自己的選擇后果,。 隨著孩子年齡越大,,其實我也越明白一個道理,教養(yǎng)是無統(tǒng)一標準的,,但是我們可以有一些大的原則,,可以幫助我們走得更踏實、更安心,,并且更清晰,。這里其實也同樣需要一個平和的心態(tài)去幫助我們去觀察孩子的一言一行,并且得出自己當下做妥當?shù)臎Q定,。 這些都不會有任何教養(yǎng)書告訴我們答案,,它需要我們自己跟孩子一起摸索過來。 所以大家看我的文章也明白的,,我看起來隨和溫柔,,但實際上有自己的底線和原則,而我也會敏銳看到孩子的行為反饋,,或推翻或重組自己,這些都會讓我能夠在實際養(yǎng)育中跟孩子建立一個更親密,、更協(xié)作,、并且更平等的關系。 這也讓孩子現(xiàn)在可以更獨立地參與到我這邊更多的課程研發(fā)中,,并且逐漸從自己的角度提出對產品的期望,、對團隊協(xié)作的期望,這些反過來,,也是他嘗試“制定規(guī)則”的過程啊,。 曬個“小工作照”啦 所以別害怕界限和規(guī)則,合適的界限和規(guī)則意識,,不僅不會限制孩子,,反而會讓孩子擁有更多的安全感,真正成為一個獨立的,、有責任感的社會人,。 |
|
來自: 博采簡納 > 《教育--職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