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格律詩詞創(chuàng)作中,習慣上寫格律詩依《平水韻》,,填詞依《詞林正韻》,。《中華新韻》或《中華通韻》則詩詞通用,,由于在新韻的編制中,,韻部已很寬,故不在本文討論范圍,。
第一部:平聲一東二冬通押。上聲一董二腫,、去聲一送二宋通押,。 第二部:平聲三江七陽通押。上聲三講二十二養(yǎng),、去聲三絳二十三漾通押,。 填詞之所以容許鄰韻通押,是因為詞原來是配樂演唱的,,歌妓可在演唱時,,將字的尾音作適當變調,使其變得押韻,。 而格律詩是以吟誦作表現(xiàn)的,,其相對于詞而言,,用韻要嚴得多。因此,,寫格律詩不能依《詞林正韻》,,也不容許鄰韻通押。若以鄰韻通押的作品參加詩賽,,基本上都過不了較律員這一關,。 但有兩種情況,借用鄰韻,,可視為合律: 一,、孤雁出群格前兩日,我答題時討論過近體詩的格律,,其中首句有押韻(平收)和不押韻(仄收)兩種情況,,那么,在首句入韻式中,,起句可借用鄰韻,,這種體例,稱作孤雁出群格,。其不會被視為出韻,。我舉兩個詩例: 例一《題西林壁》(宋.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二冬韻) 遠近高低各不同,。(一東韻)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一東韻) 例二《山園小梅》(宋.林逋) 眾芳搖落獨暄妍,。(一先韻) 占盡風情向小園,。(十三元韻) 疏影橫斜水清淺, 暗香浮動月黃昏,。(十三元韻) 霜禽欲下先偷眼,, 粉蝶如知合斷魂,。(十三元韻) 幸有微吟可相狎, 不須檀板共金樽,。(十三元韻) 首句入韻的格律詩,,借用鄰韻的韻字,,作為首句的韻腳,。唐宋幾成風氣,,視為定例,叫‘借韻’,。起名號‘孤雁出群’…… 如冬韻詩起句入東韻,支韻詩起句入微韻,豪韻詩起句入蕭肴是也,。(摘自《今韻說略》) 二、孤雁入群格孤雁入群格的應用并不多。其與孤雁出群格的不同是,,在首句入韻式中,其是在結句借用鄰韻,,一般情況下,,也不視為出韻。也舉兩個詩例: 例一,、呼陀河(宋.范成大) 聞道河神解造冰,。(十蒸韻) 曾扶陽九見中興。(十蒸韻) 如今爛被胡羶浣,, 不似滄浪可濯纓,。(八庚韻) 例二:故行宮(唐.元稹) 寥落故行宮,。(一東) 宮花寂寞紅,。(一東) 白頭宮女在, 閑坐說玄宗,。(二冬),。 除以上兩種情況外,也有一些詩作,,采用了其他的借韻形式,,但多是作為一種創(chuàng)作實踐,并未獲得廣泛認同,,故不被列為定例,,仍會被視為出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