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移動均線( Moving Average),恐怕無人不識,,卻也無人敢稱自己盡在掌握,。它是最基本的趨勢指標,卻又蘊藏著千變?nèi)f化的套路,。對此,,筆者所知也極其有限,故而僅從四個簡單的視角,,與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拙見,。
以股票的收盤價為例,,5日移動平均的計算公式可以寫成:
MA5(T) = (C(T) + C(T-1) + C(T-2) + C(T-3) + C(T-4))/ 5
其中C(T)表示T日的收盤價。以此類推,,MA10就是最近10個收盤價相加后除以10,,亦即它們的算術平均數(shù)。在這里,,“移動”的特征體現(xiàn)在,,當我們想要計算下一個指標值MA5(T+1)時,其實是在原有公式的基礎上去掉了最老的數(shù)據(jù)C(T-4),,并添上最新的數(shù)據(jù)C(T+1),。于是我們立即得出下述結(jié)論:
移動均線上行(或下行)的本質(zhì)僅僅是新價格高于(或低于)歷史上的某個老價格,而與兩者之間的其他價格,、形態(tài)都無關,。
我們通常不會這樣孤立地去看一條均線的局部,但在它發(fā)生轉(zhuǎn)向的那幾天,,仍可能犯下過度解讀的錯誤,。這也是為什么人們更多地將它與其他周期的MA或者價格本身結(jié)合使用:
價格向上突破MA為多頭信號,向下突破MA為空頭信號,。
假如我們想選一個歷史價格來近似地刻畫MA,,那么5天的平均價格大約會出現(xiàn)在周期的中間,即第3天,。類似地,,13周的平均價格可能早在第7周就出現(xiàn)過,這就產(chǎn)生了6周的延遲,。
在真金白銀的市場里,很多人無法忍受這種程度的滯后,。一種解決方案是使用“加權移動平均”,。增加新近數(shù)據(jù)的權重,能讓指標更加敏感,,從而更及時地發(fā)出趨勢轉(zhuǎn)變的信號,。比如,MA5的公式就可以改寫成:
WMA5(T) = ( 5 C(T) + 4 C(T-1) + 3 C(T-2) + 2 C(T-3)+ C(T-4) ) / 15
不過,,也有人樂于利用MA的滯后性,,甚至認為它滯后得還不夠。他們會把25日MA繪制在第28天或第30天的位置,,即便我們剛剛才懷疑它反映的只是第13天左右的價位,。這樣做的好處在于,它能過濾掉許多虛假的突破信號,,從而降低不必要的交易成本,、風險暴露和時間損失。
事實上,這與我們在設定MA的周期參數(shù)時所遇到的是相同的問題,。是選擇敏感,,還是選擇平滑?前人的答案是,,沒有完美的公式:所有形式的移動均線都是時效性與敏感性的綜合表現(xiàn),。
阻力與支撐是一個情緒現(xiàn)象,這在往期文章《【羽時學院】你可能掉過的情緒陷阱:錨定效應》以及《【羽時學院】如何識別阻力和支撐》里都有詳細的解釋與探討,。舉例來說,,那些在上一個高點沒有賣出股票的人出于后悔,可能早就想好了“下次股價再漲到那里我一定賣”,;同時當時接了盤的人也會急于在該價位解套,,于是這個高點就成一個天然的阻力。
通常所說的阻力與支撐就像上面的例子,,是靜態(tài)錨定的,。相對的,移動均線應被視為動態(tài)變化的阻力位與支撐位,。也就是說,,低位反彈的股價有不突破移動均線的傾向,一旦突破成功,,又能在回調(diào)至移動均線時尋得支撐,;反之亦然。
如何理解這個現(xiàn)象是一件很有趣的事,。你可以再次從公式入手層層推導,,也可以將它更多地歸結(jié)于一種自我實現(xiàn)。而據(jù)此為原理,,又能衍生出更多花哨的套路,,比如葛蘭威爾的八項法則。正如開篇所言,,MA的世界千變?nèi)f化,,平凡而不平庸。打磨出一套屬于你自己的卓見,,就沒有人敢說他比你懂得更多,!
MA的初衷是平滑化,因此它在許多其他領域的數(shù)據(jù)處理過程中都有相似的應用,。僅技術分析而言,,在后續(xù)將會介紹的KDJ、DMI,、TRIX等技術指標的構(gòu)造過程中,,都對某個步驟的計算結(jié)果進行了一次甚至多次的移動平均處理,。
那么,對于這些成分如何產(chǎn)生作用的理解,,本文所有的討論自然也是有效的,。它們甚至能幫助你構(gòu)造屬于你自己的指標,只要你覺得哪組序列的震蕩過于劇烈了,。只不過別忘了,,有MA的地方就有周期。不同的周期參數(shù)勢必對應著不同的意義,,因而它十分重要,,但你又恰恰應當避免執(zhí)著其中。對于這一點,,下面的諫言可能有益:
不要追求完美,,要尋求一種持續(x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