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進入了春天,,活躍的不僅是無錫人,還有即將進入餐桌的各路野菜,。馬蘭頭,薺菜,,香椿頭……以“七頭一腦”為代表的葉菜,,各個鮮嫩無比,讓無數(shù)老饕摩拳擦掌,,準(zhǔn)備大吃一頓,。 然而有一樣除外——香椿頭。這貨和榴蓮,、螺螄粉能一起并稱“美食界三大邪教”:愛得人能一口入魂,,恨得人能捂鼻避讓。關(guān)于香椿頭,,老饕汪曾祺曾說過:嫩香椿頭,,芽葉未舒,顏色紫赤,,嗅之香氣撲鼻,,入開水稍燙,梗葉轉(zhuǎn)為碧綠,,撈出,,揉以細(xì)鹽,候冷,,切為碎末,,與豆腐同拌,下香油數(shù)滴,。 香椿,,又名椿芽。當(dāng)春風(fēng)攜著細(xì)雨澆濕了大地時,,椿芽如一張張涂了口紅的欲開還閉,、嬌羞欲語的小嘴,滿含心事,,又似一朵朵嫩蕊初張,、濃香流溢的花,清冽芳醇,。初生的椿芽葉梗粗短,,紅芽子色澤淡紅,香氣撲鼻,,鮮嫩無骨,;青芽子綠如碧玉,葉片厚實,清香淡雅,。這些初春時開始抽芽的香椿被稱為“樹上蔬菜”,。 香椿一般生長于河邊、宅院周圍以及山林間肥沃濕潤的土壤中,。在農(nóng)村,,是可以隨手掏一把的鄉(xiāng)間野菜。元代著名詩人元好問在《溪童》詩里有云:“溪童相對采椿芽,,指擬陽坡說種瓜,。想是近山營馬少,青林深處有人家,?!?/strong>廖廖數(shù)語間,春天孩童在山中溪水邊采摘香椿的快樂情景躍然紙上,,引人入勝,。 其實,這種醉于舌尖早于春日的香氣早被古人享用了,,并被當(dāng)作貢品向朝廷進貢,,足可見其青睞之廣。清代李漁曾在《閑情偶寄》中贊道:“菜能芬人齒頰者,,香椿頭是也”,,十余個字把香椿的葉嫩芽肥味香刻畫得形象生動,令人回味無窮,。 康有為在品嘗了香椿之后,,更是贊不絕口,揮筆寫下《詠香椿》:“山珍梗肥身無花,,葉嬌枝嫩多杈芽,。長春不老漢王愿,食之竟月香齒頰,?!?/strong>香椿不僅讓康有為齒舌沉醉,就連臉上也綻放起香了,。從詩中你是否也聞到了香味,,流起了口水…… 我國是世界上唯一以香椿入菜的國家,至今栽培已有2000多年,,漢代起就遍布大江南北,,宋代《國經(jīng)本草》則稱椿樹葉香可啖,宋代文人蘇頌曾盛贊:“椿木實而葉香可啖,?!倍K武的《春菜》一詩中則寫道:“豈如吾蜀富冬蔬,,霜葉露芽寒更茁?!毕愦弧爸憾l(fā)”,,走在所有菜蔬的前列,讓寂寞一冬的牙齒嚼到春的味道,,所以也被稱作“報春樹”,。 一把香椿,雖然很多人也不太喜歡它的味道,,簡單搜了一下它的功效:醫(yī)學(xué)認(rèn)為,香椿味苦,、性平,、無毒,有開胃爽神,、祛風(fēng)除濕,、止血利氣、消火解毒的功效,,故民間有“常食香椿芽不染病”的說法,。用鮮椿芽、蒜瓣,、鹽搗爛外敷,,對治瘡?fù)茨[毒有較好療效;民間用香椿煮水服用,,治療高燒頭暈等病,。 看完后感覺是可以治“百病”~~不過什么東西都不能過量,潛嘗則是美味的,,起碼還有一些念想,。 香椿,正如其名字般,,香氣濃郁,,香味悠遠(yuǎn),不論做什么菜肴,,只要香椿的香味一出,,就會沉浸在它的氣息之中。正是“一箸入口,,三春不忘”,。 香椿最常見的吃法就是和雞蛋一起炒。香椿下水焯一分鐘撈出瀝干,,用手把多余的水?dāng)D干,,切成碎末,,準(zhǔn)備3個雞蛋打散,鍋預(yù)熱,,下入食油,,下入蛋液,快速攪散,,下入香椿,,撒上適量鹽,生抽,,雞精粉,,翻炒均勻即可出鍋。一盆香噴噴的香椿炒雞蛋就上桌了,。在美食界流傳著“香椿芽炒雞蛋,,肉魚都不換”之說。 香椿散發(fā)出特殊的香味和雞蛋香的“混搭”,,更讓不少吃貨“神魂顛倒”,。《舌尖上的中國》也曾在全國觀眾面前大力推廣香椿炒蛋,、豆腐拌香椿,。吃過香椿做的菜肴后,其香氣會充盈于唇舌之間,。 香椿的時令性很強,,真正能吃新鮮香椿芽的時間,也就是一個月不到,。民諺曰:“雨前香椿嫩無比,,雨后香椿生木體?!背韵愦?,一定要趕在谷雨前,那時還是嫩芽,,一旦香椿發(fā)了芽后,,生長就特別快,沒幾天就長老了,,到時候味道,、口感都會大打折扣。慢性疾病患者應(yīng)該少食或者不食,。 剛上市新鮮到尖叫的香椿,,是時候擺上餐桌啦! 文:無錫漫生活 編輯:小慢
|
|
來自: 共度朝夕pclwol > 《文件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