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世界文化遺產(chǎn)——佛國寺 韓國的傳統(tǒng)建筑與中國和日本的傳統(tǒng)建筑有很多相似之處,,受到陰陽,、天地五行、風水,、佛教,、道教和儒教等的影響。自然是韓國建筑最重要的因素,。韓國建筑不追求高大雄偉,,而是講究建筑對自然的尊重,和諧于自然,。傳統(tǒng)的韓國建筑很少在規(guī)模和裝飾上有鋪張炫耀,。房間相對較小,裝飾也比較簡單,。據(jù)認為,,富有修養(yǎng)和君子風度的人的房間主要是用于讀書和談論學術的,不應在裝飾上顯得浮華,。 世界最大非標準建筑——首爾東大門設計廣場 19世紀末,,西方建筑開始傳入韓國。西方和日本的建筑師和工程師在這一時期在韓國修建了教堂和辦公樓,,例如哥特式的天主教堂明洞圣堂(1898年),、文藝復興式的韓國銀行總行大樓(1912年)和首爾火車站(1925年)以及羅馬式的圣公會教堂貞洞堂(1916年)和首爾市政廳大樓(1925年)。1916年,,韓國的學校開始教授西方建筑學和工程學,。活躍于30年代初的韓國建筑師包括設計和信百貨公司大樓的樸吉龍和設計高麗大學校主樓的樸東鎮(zhèn),,是韓國現(xiàn)代建筑的早期開拓者,。 朝鮮戰(zhàn)爭結束后,韓國建筑進入了一個新的發(fā)展階段,。兩位從海外學成歸來的韓國建筑師在這一時期將韓國建筑引入了博采眾長的境界,。一位是從法國留學歸來的金重業(yè),,另一位是從日本留學歸來的金壽根。1960年代,,金重業(yè)設計的法國駐韓大使館和金壽根設計的自由中心為當時的首爾建筑添加了令人耳目一新的景象,。其它一些有影響的建筑包括金重業(yè)設計的三一路大樓,嚴德紋設計的世宗文化會館,,樸春鳴設計的大韓生命保險公司大樓,;金壽根設計的基督教衛(wèi)理公會教堂京東堂和設計的奧林匹克體育場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