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雖說是一部沒有明確“主角”的名著,,但咱們都知道,其中的“主角”無疑就是梁山好漢這一群體,,不過硬要拿出幾個代表性人物,,無疑就是武松、魯智深,、林沖,、宋江等人了,他們在書中的戲份最多,,作者施耐庵也花了最多的筆墨去豐滿他們的形象,,但事實上他們在原著中的表現(xiàn)都算不上聰明,要不然最后也不會落得凄慘的結局了,。 (武松,、魯智深劇照) 水泊梁山聚義無疑是失敗的,這幫好漢本就不是一路人,,他們有的本就是賊人,,有的是犯人,有的是官軍,,沒有共同的愿景,,跟著宋江這個半桶水的大哥莫名其妙的選擇招安,結果在征方臘時十損七八,,活下來的那些好漢中得了善終的也寥寥無幾,,可見這幫人雖然有的武藝高強,比如武松,、盧俊義,,有的自詡聰明,如吳用、公孫勝,、朱武,,但事實上都是一幫“臭皮匠”根本沒有前途,而原著中有四位好漢雖然戲份不多,,卻比梁山那一百單八將都強,,筆者這里說的“強”并不單單指武藝,而是指綜合實力,,其中也包括了頭腦,。 (李俊劇照) 此四人并非什么善類,原著中對他們的定位十分明確,,這就是一幫強盜,,也如同周通、李忠,、王英那種人一樣,,給自己取了個唬人的外號便作惡一方,不過既然王英那廝都算得上好漢,,那這四人自然也算得上,,他們就是所謂的“太湖四杰”,分別叫“赤須龍”費保,、“卷毛虎”倪云,、“瘦臉熊”狄成以及“太湖蛟”卜青。 四人登場比較晚,,也許大部分讀者對他們都沒有什么印象,然而在筆者看來,,他們的思路比梁山好漢清晰多了,,完全不是像是幾個強盜,而那“智多星”吳用比起他們來說簡直就不配當軍師,,因為這太湖四杰想到了吳用沒想到的另一條出路,,那即是出海謀生。 (童威,、李俊劇照) 那梁山上的絕大多數(shù)好漢都曾抱怨過朝廷奸臣當?shù)?,昏君無能,既然他們已經(jīng)有了這樣的想法,,怎么就只會一股腦的盲目落草,,又跟著宋江這個沒遠見的人接受招安呢?沒有一個人想過要出海另謀出路,,吳用沒有,,宋江更沒有。 其實這幾人的高明也能夠從幾位梁山好漢的表現(xiàn)體現(xiàn)出來,,那便是李俊,、童威,、童猛這三人,原著中正是由他們三人引出“太湖四杰”的劇情,,也是他們與費保等人結義,,相約在平定戰(zhàn)事之后便一起出海,要知道李俊等人與宋江早在聚義廳結義,,而且李俊又是一個重情義的人,,怎么會對費保這些個剛剛認識的人一見如故呢?答案很簡單,,因為人家比宋江有遠見多了,。 (宋江之墓劇照) 《水滸傳》故事的結局也證明了梁山好漢與這四人的差距,李俊,、童威,、童猛算是“識時務者”,宋江,、盧俊義被害,,吳用、花榮自縊,,這都是智商被人碾壓的表現(xiàn),,如果他們有費保等人這種覺悟,只怕后來在暹羅國稱王的就不是李俊,,而是他宋江了,,可惜《水滸傳》沒有如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