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第一謀士是誰,?若是在普通三國演義愛好者的眼中,那這個殊榮必然非諸葛亮莫屬,。不過如果您問的這位三國愛好者是個“老饕”,那么你可能得到不同的答案,,比如,,郭嘉?!肮问钦l?”許多不了解前期三國的朋友肯定會這么問,,“郭嘉不死,,臥龍不出,。”老三國愛好者們會這么回答,。那么郭嘉真的有這么厲害嗎?今天筆者就來帶大家分析一番,。既然有分析,,那我們就需要有對比,,這個用來和郭嘉做對比的人物,,最適合的,無疑就是諸葛亮了,。 先來看諸葛亮的事跡,,諸葛亮,字孔明,,別號臥龍先生,。水鏡先生司馬徽曾經(jīng)如此評價自己的兩位徒兒:“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倍抉R徽是東漢末年有名的隱士大才,,所以能得到司馬徽先生的如此評價,,證明諸葛亮的能力和天資還是十分優(yōu)秀的。 諸葛亮在劉備三顧茅廬后出山,,演義中的第一戰(zhàn)便是博望坡之戰(zhàn),,在這場戰(zhàn)斗中,諸葛亮一把大火把曹軍燒得片甲不留,,是為“火燒博望坡”,,使劉備取得了前期一場難得的戰(zhàn)術(shù)勝利,也得到了劉備的初步信任,,第二戰(zhàn)則是劉備軍撤出新野后,,諸葛亮安排弓箭手埋伏在新野城外,,以火箭射擊新野城內(nèi)早就準備好的柴薪,引發(fā)了大火,,進入新野的曹軍遭到重創(chuàng),,士氣低迷,不敢再追擊撤退的劉備,,為劉備的撤退爭取了足夠的時間,,是為“火燒新野”。再然后,,諸葛亮出使江東,,舌戰(zhàn)群儒,用一口三寸不爛之舌說服了江東的投降派,,此后劉備和孫權(quán)達成共識,,聯(lián)合抗擊曹操。赤壁之戰(zhàn)是日,,諸葛亮開法壇,,借東風,瞬間改變風向,,東吳大將黃蓋以火船十艘詐降,,曹操上當,被火燒連船,,八十萬大軍全軍覆沒,,曹操僅以身免,孫劉聯(lián)軍大獲全勝,,為三足鼎立的局勢奠定了基礎(chǔ),。 之后,諸葛亮在劉備得到荊州后,,將隆中對戰(zhàn)略的實施提上了議程,,劉備對諸葛亮深度信任,言聽計從,,恰好此時劉璋向劉備求援,,劉備趁機入蜀,雄踞天下荊益兩州之地,,虎視天下,。再之后,諸葛亮的高光時刻是在劉備去世以后,,諸葛亮一個人總攬蜀漢大局,,六出祁山,屢次北伐,,雖然沒有大的勝利,,但是嚴重消耗了曹魏國力,,分散了曹魏精力,達成了“以攻代守”的攻勢防御戰(zhàn)略目標,,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無論是才華還是道義,諸葛亮都是古今罕有的人物,。 我們再看郭嘉,。郭嘉,字奉孝,,年少時就飽讀詩書,,謀略過人,不過在二十一歲之前,,郭嘉都是隱士,,二十一歲以后,郭嘉覺得書本上的學問已經(jīng)學得差不多了,,于是開始出山尋找適合自己的主公,,郭嘉第一個看上的是龍盤河北的袁紹,袁本初此時春風得意,,占據(jù)著當時中國最富庶的地區(qū)之一,正在招賢納士,,看見郭嘉來投,,自然也是高遇有加,不過郭嘉呆了不到一個月就走人了,,不是因為郭嘉能耐不行,,而是他覺得袁紹這人沒啥前途,十分失望的郭嘉回到了自己家,,這一呆就是六年,,之后應好友荀彧的邀請,郭嘉投奔了曹操,。 曹操為人不拘小節(jié),,只要有才我就要,而郭嘉希望認識慧眼識英才的明主,,于是兩人一拍即合,,郭嘉在曹操帳下一呆就是十一年,郭嘉之于曹操,,就好比諸葛亮之于劉備,、周瑜之于孫策,郭嘉在曹操敗于張繡之時,,鼓勵他不要氣餒,,并且提出“十勝十敗”論,,從戰(zhàn)略上明確了曹操的方向,并且將其優(yōu)勢擴大,,而三國三大戰(zhàn)役之一的官渡之戰(zhàn),,也是郭嘉為曹操設(shè)定的戰(zhàn)略思想,成功擊敗袁紹,,統(tǒng)一北方,,直到赤壁之戰(zhàn)前,郭嘉去世,,曹操痛哭流涕數(shù)日之久,,而此后,曹操再也沒有過大的戰(zhàn)略勝利,,也沒能看到統(tǒng)一的那天,。 而在三國野史里,水鏡先生也告誡過諸葛亮,,不要讓他和郭嘉搶風頭,,時間也恰好證明了這一點,諸葛亮在郭嘉病逝后不久就出山了,,但是讓我們這群三國愛好者遺憾的是,,兩人沒有一次正面對決,不過就諸葛亮避郭嘉風頭而不出這一點而言,,無疑從側(cè)面證明了,,郭嘉的智慧和戰(zhàn)略頭腦甚至高于諸葛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