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為桔??浦参锝酃5母稍锔?,味苦、辛,,性微溫,。入肺經,。能祛痰止咳,并有宣肺,、排膿作用,。 【出處】 《神農本草經》 【別名】 符蔰、白藥,、利如,、梗草、盧茹,、房圖,、薺世紀、苦梗,、苦桔梗,、大藥、苦菜根 【功效分類】 止咳藥,;祛痰藥 【相關藥材】 洱源土桔梗 桔梗蘆頭 【歸經】 歸肺,;胃經 【性味】 味苦,辛,;性平 【功效】 宣肺,;祛痰;利咽,;排膿 【主治】 咳嗽痰多,;咽喉腫痛;肺癰吐膿,;胸滿脅痛,;痢疾腹痛;小便癃閉 ?。鬯幏竭x錄】 ?、僦畏伟b,咳而胸滿,,振寒脈數,,咽干不渴,時出濁唾腥臭,,久久吐膿如米粥者:桔梗一兩,,甘草二兩。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分溫再服,則吐膿血也,。(《金匱要略》桔梗湯) ?、谥翁邓源辈欢ǎ航酃R粌砂搿v羅為散,,用童子小便半升,,煎取四合,去滓溫服,。(《簡要濟眾方》) ?、壑魏肀约岸練猓航酃6伞K?,煮取一升,,頓服之。(《千金方》) ?、苤魏畬嵔Y胸,,無熱證者:桔梗三分,巴豆一分(去皮,、心,,熬黑,研如脂),,貝母三分,。上三味為散,以白飲和服,,強人半錢匕,,羸者減之。病在膈上必吐,,在膈下必利,,不利,進熱粥一杯,,利過不止,,進冷粥一杯。(《傷寒論》白散) ?、葜蝹?,胸滿欲死:桔梗、枳殼(炙,,去穰)各一兩,。上銼如米豆大,用水一升半,,煎減半,,去滓,,分二服,。(《蘇沈良方》枳殼湯) ?、拗窝鲤岢魻€:桔梗、茴香等分,。燒研敷之,。(《衛(wèi)生易簡方》) 【使用注意】 本品性升散,凡氣機上逆,,嘔吐,,嗆咳,眩暈,,陰虛火旺咳血等不宜用,;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者慎服。用量過大易致惡心嘔吐,。 1.朱震亨:下虛及怒氣上升者不宜,。 2.《本經逢原》:陰虛久嗽不宜用,以其通陽泄氣也,。 【采收和儲藏】 播種兩年或栽培當年秋季采挖,,割去莖葉,挖出全根,,洗凈泥土,,乘鮮用碗片或重型片刮去外皮,放清水中浸2-3小時,,揮起,,曬干;或去蘆切片,,曬干,。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10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燒灰研末敷,。 【考證】 1.陶弘景:桔梗,近道處處有,。葉名隱忍,,二、三月生,,可煮食之,。俗方用此,乃名薺苨。今別有薺苨,,能解藥毒,,所謂亂人參者便是,非此桔梗,,而葉甚相似,,但薺苨葉下光明滑澤無毛為異,葉生又不如人參相對者爾,。 2.《唐本草》:人參苗似五加闊短,,莖圓,有三,、四椏,,椏頭有五葉。陶引薺苨亂人參,,謬矣,。且薺苨、桔梗,,又有葉差互者,,亦有葉三、四對者,,皆一莖直上,,葉既相亂,惟以根有心無心為別爾,。 3.《綱目》:桔梗,、薺苨乃一類,有甜,、苦二種,,故《神農本草經》桔梗一名薺苨,而今俗呼薺苨為甜桔梗也,。至《別錄》始出薺苨條,,分為二物,然其性味功用皆不同,,當以《別錄》為是,。 【不良反應】 1)本品服后能刺激胃粘膜,劑量過大,,可引起輕度惡心,,甚至嘔吐。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慎用,,劑量也不宜過大,。 2)本品桔梗皂苷有較強的溶血作用,,故只宜口服,不能用于注射,;口服后桔梗皂苷在消化道被水解而破壞,,即無溶血作用。 3)給小鼠皮下注射,,最小致死量為770mg/kg,。 【生態(tài)環(huán)境】 生于山地草坡,、林緣或有栽培,。 【各家論述】 1.《綱目》:朱肱《活人書》治胸中痞滿不痛,用桔梗,、枳殼,,取其通肺利膈下氣也;張仲景《傷寒論》治寒實結胸,,用桔梗,、貝母、巴豆,,取其溫中,、消谷、破積也,;又治肺癰唾膿,,用桔梗、甘草,,取其苦辛清肺,,甘溫瀉火,又能排膿血,、補內漏也,。其治少陰證二、三日咽痛,,亦用桔梗,、甘草,取其苦辛散寒,,甘平除熱,,合而用之,能調寒熱也,。后人易名甘桔湯,,通治咽喉口舌諸病。宋仁宗加荊芥,、防風,、連翹,,遂名如圣湯,極言其驗也,。按王好古《醫(yī)壘元戎》載之頗詳,,云失音加訶子,聲不出加半夏,,上氣加陳皮,,涎嗽加知母、貝母,,咳渴加五味,,酒毒加葛根,少氣加人參,,嘔加半夏,、生姜,唾膿血加紫菀,,肺痿加阿膠,,胸膈不利加枳殼,心胸痞滿加枳實,,目赤加梔子,、大黃,面腫加茯苓,,膚痛加黃耆,,發(fā)斑加防風、荊芥,,疫毒加鼠粘子,、大黃,不得眠加梔子,。 2.《本草經疏》:桔梗,,觀其所主諸病,應是辛苦甘平,,微溫無毒,。傷寒邪結胸脅,則痛如刀刺,;邪在中焦,,則腹?jié)M及腸鳴幽幽,辛散升發(fā),,苦泄甘和,,則邪解而氣和,諸證自退矣,。其主驚恐悸氣者,,心脾氣血不足,,則現此證,諸補心藥中,,借其升上之力,,以為舟楫勝載之用,此佐使之職也,?!秳e錄》利五臟腸胃,補血氣者,,蓋指邪解則臟腑腸胃自和,,和則血氣自生也。除寒熱風痹,、溫中,、療喉咽痛,、下蠱毒者,,皆散邪解毒通利之功也、消谷者,,以其升載陽氣,,使居中焦而不下陷,則脾中陽氣長浮,,而谷食自消矣,。甄權用以治下痢,及去肺熱氣促者,,升散熱邪之故也,。日華子用以除邪辟瘟,肺癰排膿,;潔古用以利竅除肺部風熱,,清利頭目,咽嗌胸膈滯氣及痛,,除鼻塞者,,入肺開發(fā)和解之功也。 3.《本草通玄》:桔梗之用,,惟其上入肺經,,肺為主氣之臟,故能使諸氣下降,,世俗泥為上升之劑不能下行,,失其用矣。 4.《本草崇原》:桔梗,,治少陽之脅痛,,上焦之胸痹,,中焦之腸鳴,下焦之腹?jié)M,。又驚則氣上,,恐則氣下,悸則動中,,是桔梗為氣分之藥,,上中下皆可治也。 5.《本草求真》:桔梗,,按書既載能引諸藥上行,,又載能以下氣,其義何居? 蓋緣人之臟腑胸膈,,本貴通利,,一有寒邪阻塞,則氣血不通,,其在于肺,,則或為不利,而見痰壅喘促鼻塞,;其在陽明,,則或風熱相搏,而見齒痛,;其在少陰,,則困寒閉火郁,而見目赤喉痹咽痛,;久而火郁于肺,,則見口瘡肺癰干咳;火郁上焦,,則見胸膈刺痛,;肺火移郁大腸,則見下痢腹痛,,腹?jié)M腸鳴,。總皆寒郁于肺,,閉其竅道,,則清不得上行,濁因不得下降耳,。桔梗系開提肺氣之藥,,可為諸藥舟楫,載之上浮,,能引苦泄峻下之劑,,至于至高之分成功,,俾清氣既得上升,則濁氣自克下降,,降氣之說理根于是,。 6.《藥征》:桔梗,主治濁唾腫膿也,,旁治咽喉痛,。仲景曰:咽痛者,可與甘草湯,,不瘥者,,與桔梗湯也。是乃甘草者,,緩其毒之急迫也,,而濁唾吐膿,非甘草之所主,,故其不瘥者,,乃加桔梗也。由是觀之,,腫痛急迫則桔梗湯,,濁唾吐膿多則排膿湯。 7.《重慶堂隨筆》:桔梗,,開肺氣之結,宣心氣之郁,,上焦藥也,。肺氣開則府氣通,故亦治腹痛下利,,昔人謂其升中有降者是矣,。然畢竟升藥,病屬上焦實證而下焦無病者,,固可用也,;若下焦陰虛而浮火易動者,即當慎之,。其病雖見于上焦,,而來源于下焦者,尤為禁劑,。昔人舟揖之說,,最易誤人。夫氣味輕清之藥,,皆治上焦,,載以舟楫,,已覺多事。質重味厚之藥,,皆治下焦,,載以上行,更屬無謂,。故不但下焦病不可用,,即上焦病,亦惟邪痹于肺,、氣郁于心,,結在陽分者,始可用之,。如咽喉痰嗽等證,,惟風寒外閉者宜之。不但陰虛內傷為禁藥,,即火毒上升之宜清降者,,亦不可用也。 8.《本經》:主胸脅痛如刀刺,,腹?jié)M,,腸鳴幽幽,驚恐悸氣,。 9.《別錄》:利五臟腸胃,,補血氣,除寒熱,、風痹,,溫中消谷,療喉咽痛,。 10.《藥性論》:治下痢,,破血,去積氣,,消積聚,,痰涎,主肺熱氣促嗽逆,,除腹中冷痛,,主中惡及小兒驚癎。 11.《日華子本草》:下一切氣,,止霍亂轉筋,,心腹脹痛,補五勞,養(yǎng)氣,,除邪辟溫,,補虛消痰,被癥瘕,,養(yǎng)血排膿,,補內漏及喉痹。 12.《本草衍義》:治肺癰,。 13.《珍珠囊》:療咽喉痛,,利肺氣,治鼻塞,。 14. 李杲:利胸膈,,(治)咽喉氣壅及痛,破滯氣及積塊,,(除)肺部風熱,,清利頭目,利竅,。 15.《綱目》:主口舌生瘡,,赤目腫痛。 16.《中藥形性經驗鑒別法》:催乳,。 【藥理作用】 1.祛痰與鎮(zhèn)咳作用,; 2.降血糖作用; 3.抑制胃液分泌和抗?jié)冏饔茫?/p> 4.抗炎作用,; 5.對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作用,; 6.其它作用:粗桔梗皂甙有鎮(zhèn)靜、鎮(zhèn)痛和解熱作用,。本品煎劑1:10對絮狀表皮癬菌有抑制作用,。本品所含的樺木醇400mg/kg時對大鼠瓦克Z56肌注腫瘤系統(tǒng)(SWA16)有邊緣抗腫瘤活性。 注:白桔梗尤為珍貴,! 桔梗的藥(毒)理學 桔梗皂甙有溶血作用,不能用于注射,,口服后在消化道水解破壞,,即無溶血作用。給小鼠皮下注射,,最小致死量為770mg/kg,。 小鼠灌胃桔梗煎劑的半數致死量為24g/kg,兔灌胃本品煎劑40/kg,,于24小時內5兔全部死亡,,劑量為20/kg時,則全部存活,桔梗皂甙有很強的溶血作用,,其溶血指數與來源產地和生長年限,、采集時間、加工方法等而異,,從1:100到1:1000不等,,韌皮部的溶血作用為本質部的4.4-6.5倍,不去皮的桔梗溶血作用略大于去皮桔梗,。因此桔梗不可注射給藥,。小鼠皮下注射的最小致死量為770mg/kg。粗桔梗皂甙灌胃小鼠和大鼠的半數致死量分別為420mg/kg和人于800mg/kg,,皮下注射分別為22.3mg/kg和14.1mg/kg,。灌胃大劑量桔梗皂甙,可反射性興奮嘔吐中樞,,可引起惡心,、嘔吐。 食療價值 桔??撇荼局参锝酃5母?。又稱苦桔梗、鈴當花根,、道拉基(吉林),。我國東北、華北,、華東等多數地區(qū)均有分布,,野生或栽培。春,、秋季采收,,除去莖葉,洗凈,,刮去栓皮,,曬干,于沸水中焯過,,撕碎后供食用或切片用,。 [性能]葉微苦、辛,,性平,。能祛痰排膿,宣通肺氣,。 [參考]含桔梗皂甙C,、桔梗皂甙D,、α-菠菜甾醇、α-菠菜甾醇-β-D-葡萄糖甙,、白樺酯醇,、三萜烯物質桔梗酸A、B,、C,,以及桔梗聚糖、菊糖等成分,。 有較明顯的祛痰作用,。對實驗性動物的炎癥有抗炎作用。給家兔灌服桔梗的水或醇提取物均可使血糖下降,。粗制桔梗皂甙有抑制胃液分泌和抗消化性潰瘍的作用,,并有鎮(zhèn)靜、鎮(zhèn)痛和解熱作用,。 [用途]用于咳嗽痰多,,咯痰不爽,胸膈痞悶,;肺痛胸痛,,咳吐膿痰;外感所致的咽痛,、失音,。此外,亦可試用于潰瘍病,。 [用法]煎湯,,拌食。 [注意]陰虛久咳或有咳血傾向者不宜食,。對胃有一定的刺激性,,食用過多可導致胃部不適、惡心,。 [附方] 1,,桑菊薄荷飲:桑葉、菊花各10g,,薄荷6g,,甘草3g。加水煎湯服,。 本方用桑葉、菊花,、薄荷疏散風熱,,甘草祛痰止咳、利咽喉。用于外感風熱,,發(fā)熱咳嗽,。 2,桔梗魚腥草湯:桔梗15g,,冬瓜仁12g,,魚腥草30g,甘草6g,。加水煎湯服,。 本方是以《金匱要略》桔梗湯加魚腥草、冬瓜仁而成,。方中以桔梗,、冬瓜仁、甘草祛痰排膿,,魚腥草清熱解毒以消癰,。用于肺癰唾膿痰。亦可用于大葉性肺炎,。 3,,玄麥甘桔湯:玄參、麥門冬各12g,,桔梗10g,,甘草3g。加水煎湯服,。 本方以玄參清熱解毒,、養(yǎng)陰潤肺,麥門冬協助玄參養(yǎng)陰,;桔梗,、甘草宣肺利咽。用于熱毒或肺胃有熱,,陰液耗傷所致的咽喉干燥,、疼痛或失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