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燕人共立太子平,,是為昭王。 半民:太子平應(yīng)該是“子之之亂”時候死掉了,,繼立的燕昭王應(yīng)該是趙武靈王扶植并且派將軍樂池送回燕國的公子職,。《史記》和《資治通鑒》疑有誤。 昭王于破燕之后即位,,吊死問孤,,與百姓同甘苦,卑身厚幣以招賢者,。謂郭隗曰:“齊因孤之國亂而襲破燕,,孤極知燕小力少,不足以報,。然誠得賢士與共國,,以雪先王之恥,孤之愿也,。先生視可者,,得身事之!”郭隗曰:“古之人君有以千金使涓人(內(nèi)侍)求千里馬者,,馬已死,,買其首五百金而返。君大怒,,涓人曰:‘死馬且買之,,況生者乎?馬今至矣,?!黄谀辏Ю镏R至者三,。今王必欲致士,,先從隗始。況賢于隗者,,豈遠(yuǎn)千里哉,?”于是昭王為隗改筑宮而師事之。于是士爭趣(趨)燕,。樂毅自魏往,,劇辛自趙往。昭王以樂毅為亞卿,,任以國政,。 半民:這就是著名的燕昭王筑黃金臺招賢的故事。賢人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確實曾經(jīng)起到過馬拉多納式的“球星”的作用,。但是,,燕昭王“吊死問孤,與百姓同甘苦,,”更是燕國得以復(fù)原,,強(qiáng)大到差點滅掉齊國的主要原因,。就像是春秋時候的越王勾踐,“十年生聚,,十年教訓(xùn)”,,他手下的賢臣還是范蠡,、文種幾個,,為什么會“成敗異變,功業(yè)相反”呢,?恐怕燕昭王也沒有注意到自己的作用,,而把功勞放在樂毅他們身上。所以,,我們不能僅僅把成功寄托在某些人或者某個人身上,。東方六國和秦國的差別就在這兒,秦國除了孝公招賢商鞅之外,,都是賢人們自己往那兒跑,,像張儀、范雎,、李斯,、衛(wèi)繚等等,秦國自己也不缺少良將,,像樗里子,、白起、蒙恬,、王翦等等,,有了好的制度還愁賢人不成? 韓宣惠王薨,,子襄王倉立,。 四年庚戌,蜀相殺蜀侯,。 半民:蜀相是陳莊,,蜀侯是贏通。 秦惠王使人告楚懷王,,請以武關(guān)之外易黔中地,。楚王曰:“不愿易地,愿得張儀而獻(xiàn)黔中地,?!睆垉x聞之,請行,。 半民:容易沖動,,情商特低的楚懷王又開始“昏招連連”了,。 王曰:“楚將甘心于子,奈何行,?”張儀曰:“秦強(qiáng)楚弱,,大王在,楚不宜敢取臣,。且臣善其嬖(因必,,寵臣)臣靳尚,靳尚得事(服侍)幸姬鄭袖,,袖之言,,王無不聽者。”遂往,。楚王囚,,將殺之。靳尚謂鄭袖曰:“秦王甚愛張儀,,將以上庸六縣及美女贖之,。王重地尊秦,秦女必貴而夫人斥(被斥逐)矣,。”于是鄭袖日夜泣于楚王曰:“臣各為其主耳,。今殺張儀,秦必大怒,。妾請子母俱遷江南,,毋為秦所魚肉也!”王乃赦張儀而厚禮之,。 半民:鄭袖的確是個善妒的女人,。《韓非子·內(nèi)儲》:荊王所愛妾有鄭袖者,。荊王新得美女,,鄭袖因教之曰:王甚喜人之掩口也,為近王,,必掩口,。美女入見,近王,,因掩口,。王問其故,鄭袖曰:此固言惡王之臭,。及王與鄭袖,、美女三人坐,袖因先誡御者曰:王適有言,,必亟聽從王言,。美女前近王甚,,數(shù)掩口。王悖然怒曰:劓之,。御因揄刀而劓美人,。 鄭袖還是個狠毒的女人,為了爭寵,,進(jìn)入割了人家的鼻子,。 當(dāng)然,鄭袖也真是個聰明的女人,,看人家說話,,底牌一點也不透,卻可以做到滴水不漏,,明明是為了爭寵,卻說秦軍必會報復(fù),,倘若如此,,為什么秦還會讓張儀來楚國死呢? 張儀因說楚王曰:“夫為從者(合縱)無以異于驅(qū)群羊而攻猛虎,,不格(格斗)明矣,。今王不事秦,秦劫韓驅(qū)梁而攻楚,,則楚危矣,。秦西有巴、蜀,,治船積粟,,浮岷江而下,一日行五百馀里,,不至十日而拒捍關(guān)(重慶奉節(jié)),,捍關(guān)驚則從境以東盡城守矣,黔中,、巫郡非王之有,。秦舉甲出武關(guān),則北地絕,。秦兵之攻楚也,,危難在三月之內(nèi),而楚待諸侯之救在半歲之外,。夫待弱國之救,,忘強(qiáng)秦之禍,此臣所為大王患也,。大王誠能聽臣,,請令秦,、楚長為兄弟之國,無相攻伐,。”楚王已得張儀而重(以為重,,就是不舍得)出黔中地,乃許之,。 半民:最后是兩拉倒,,楚舍不得黔中地,秦也沒有失去張儀,。前邊的楚國外交,、軍事上的巨大損失,由楚國人慢慢消化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