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籍版本學近幾十年經(jīng)過專家學者的努力形成了較為完善的體系,,在越南古籍的收藏,、研究中,我覺得有必要把中國古籍版本學的“善本”觀引入越南古籍研究中,,以便把普通越南古籍與善本古籍區(qū)分開來,,是大家知道什么是普通之本,什么是真善之本,,這樣有助于推動越南古籍版本學的研究向前發(fā)展,。“善本”是內(nèi)容有用,,流傳稀少,,校刻精良,,具有文物,、學術或藝術價值之本。善本書的標準隨著時代變遷而變化,,沒有鐵定的標準,,但也并非沒有衡量的尺度。早在上世紀80年代初,,有關部門在整理《中國古籍善本書總目》時,就聽取了許多專家的意見,,將善本書的標準定為“三性九條”,。 以此“三性”為原則,延伸出下列具體可操作的“九條”: 第一,,元代或元代以前刻印或抄寫的圖書,; 第二,,明代刻印或抄寫的圖書(版本模糊、流傳較多的除外),; 第三,,清代乾隆及乾隆以前流傳較少的刻本,、抄本,; 第四,太平天國及歷代農(nóng)民革命政權所印行的圖書,; 第五,,辛亥革命前在學術研究上有獨到見解或有學派特點,,以及流傳很少的刻本、抄本,; 第六,,辛亥革命前反映某一時期、某一領域或某一事件資料方面的稿本及較少見的刻本,、抄本,; 第七,辛亥革命前有名人,、學者批校,、題跋或抄錄前人批校而有參考價值的刻本、抄本,; 第八,,在印刷上能反映我國印刷技術發(fā)展、代表一定時期印刷水平的各種活字本,、套印本,,或有較精版畫的刻本; 第九,,明代印譜,、清代集古印譜、名家篆刻的鈐印本,,有特色或有親筆題記的,。 凡是符合上述九條細則之一者,可稱為善本書,。 越南古籍研究中我覺得“三性”可以引入,,( “三性”:一是因其書年代久遠而具有的“歷史文物性”,二是因其書內(nèi)容有重要參考價值而具有的“學術資料性”,,三是因其書雕版印制考究,、插圖等精美而具有的“藝術代表性”。 )這同樣適用與越南古籍。但“九條”的標準,,就不能完全照搬了,,需要因地制宜。 一是全套的印本皆可入善,。如珍貴的河內(nèi)成文堂嗣德十二年(1859)委托廣州福文堂刊本《醫(yī)學入門》七卷九冊大全套(罕見的越南大部頭成套古籍,、在冊善本、品相完好,、刻印精美,、千余頁黃棉紙精印)在越南古籍中實屬罕見,,又是中國廣州書坊成文堂代刻本,,屬于中國外銷書,代刻本目前存世不多,,雙牌記具有特別的意義,,使本書一身多重身份,為研究中越刻書傳承和刊刻銷售情況提供了難得的實物資料,,具有較高的學術研究價值和極高的收藏價值,,可以視為善本。 二是有重要歷史文物價值,、學術研究價值和藝術代表性,,刻印精美的殘本皆可入善。越南古籍存世較少,,如果用全套,、足本的標準去苛求,恐怕就沒多少善本了,,結合自己的收藏實踐,,我認為應放寬標準。以殘本入善,,這是個新觀念,,也是根據(jù)越南古籍存世量少的實際情況提出的。如越南阮朝開國第一朝嘉隆九年(1810)刻本《龍舒凈土文》雖殘存前半部,,但它是嘉隆九年(1810)刻本,,是目前所能見到的流傳到中國的最早越南刻本,同時,,六個序言,,從宋代到明崇禎,到黎朝永盛七年(1712年),,再到越南嘉隆九年(1810)刻本,,千余年年,,中國和越南數(shù)個版本之間的關系傳承有序,反映了從佛家思想到古籍刊刻中國對越南都存在巨大影響,,研究價值較大,時間早,,存世較少,,流傳稀少,可列為善本,。 三是書寫水平高,,學術研究價值大的稿抄、批校本可入善,。手抄本存世較多,,不可能都入善,需要擇優(yōu)入善,。反映某一時期,、某一領域或某一事件資料方面的珍貴、較為少見的稿本,、抄本及名人,、學者批校、題跋本可視為善本,。 四是在印刷上能反映越南印刷技術發(fā)展,、代表一定時期印刷水平的各種活字本、套印本,,或有較精版畫的刻本,。越南文學珍本!河內(nèi)致中堂嗣德庚午(1870)年刊本《二度梅歌演歌》,,版本珍罕,、無著錄、是目前世界范圍內(nèi)已知《二度梅歌》的最早印本,,14幅精美人物版畫栩栩如生,,是越南古籍中的人物版畫的上品,可列為善本,。又如越南啟定八年(1923)南與河原版,、安仙侶佳麗化善壇重刊《萬寶國音真經(jīng)》(極為稀少的兩頁帶版畫紅印牌記、越南國內(nèi)公藏僅一種)可列為善本,。 五是越南民主共和時期,,一些精抄精印本,作為一個時期的代表,,也可入善,。如下面的民主共和時期的陳朝顯圣文讚,是越南一個重要的神的文獻,對民族俗信類有重要研究價值,,書寫水平高,、字跡工整、又是精抄本,,可視為善本,。這條與中國古籍相比,時間向后推了幾十年,。 六是孤本無論全本和殘本,,皆可入善。如孤本,!無著錄,!中越文化交流史上的珍品——嶺南耆儒,愛國華僑,、抗日志士,、教育家伍羲于庚申(1920)年在越南河內(nèi)吳氏濱南精舍刊刻的紅印本《書法間架結構舉偶》,紙張潔白細膩,,是二十世紀初旅居越南的中國華僑刻書精品,,從中可以見知華僑在越南的社會教育狀況,還可以補充嶺南近代文人的生平資料,,是中越文化交流史上的不可多得的刻書精品,,有著較高的學術研究價值和史料收藏價值,孤本,,無著錄,,可列為善本。以上是我的一些初步想法,,拋磚引玉,,供專家們參考,希望大家各抒己見,,共同研究,,共同探討,共同完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