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19年1月19日,,星期六美東時間晚上8:30北京時間,,星期日早上9:30大家晚上好,早上好,! 今天的演講嘉賓是劉恩明教授,,在2018年11月9日劉恩明教授《針灸特色療法毫火針》第一講,著重介紹了不可思議的“毫火針”,,毫火針是一種直徑在0.33到0.35毫米,,針細如毛同時承載600到800度的熱量,進行治療的一種方法,一法可治多病,,深淺可控,,量化進針,一秒種的進針,,一分種的治療...... 紐約中醫(yī)論壇 2019 年《微信講座》#005 【毫火針第二講:毫火針實戰(zhàn)】主講:劉恩明教授 主持:王紅濤 錄音:李麥克 美東:1月19日周六晚8:30 北京:1月20日周日早9:30 主場:紐約中醫(yī)論壇1群 同步轉(zhuǎn)播紐約各群 講課錄音 請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 或“read more” 進入荔枝APP收聽荔枝FM的錄音,。 講課資料 各位專家,老師,,同仁,,網(wǎng)友,你們好,。 今天論壇,,我要講的題目是,毫火針的實戰(zhàn),。由于毫火針是一項新的療法,,因此在我的講解中,難免有不對的地方,,希望得到諒解與指正,。 毫火針,一針兩法,,將“針”與“灸”兩種療法融成一體,,充分發(fā)揮了“針”與“灸”的各自功能。 毫火針,,一針雙效,,體現(xiàn)了“針”與“灸”1 1>2的療效,形成以內(nèi)灸為本質(zhì)的針灸特色療法,。 毫火針以氣血論為根,,以微循環(huán)為本,貫通了中西醫(yī)治病的機制,。在臨床上,,毫火針辨癥(辨別癥狀),不辯證(不辨虛實寒熱),。 癥與病是兩回事,。它們是什么關系呢? 病是癥之本,,癥是病之標,。病是癥之根,,埋于深處,;癥是病之顯,,顯于眼中。有諸癥,,方顯病,,顯有遲緩;治諸癥,,癥皆無,,病方愈痊。治標不治本,,為半治,,尤如止痛,不是治痛,。治本不治標,,尤如只挖山,不平路,。毫火針認為,,癥無,方能病除,,故首當治標,,標本兼治,不失治本,。 (一)毫火針刺針實戰(zhàn) 1.燒針——扎針的前奏,是扎針效能的保障,。 2.針眼——扎針的裁判,,檢驗針刺的正確性。 3.彎針——扎針的警示,,刺針不熟的標志,。 4.押手——扎針的保安,避免刺傷神經(jīng)幫手,。 5.針法——扎針的形式,,不同輸熱的辦法。 燒針是毫火針臨床的第一件事,。古人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說:器欲善其事,,必先明其法。 燒針是刺針的前奏,,切記,,燒針不是看的,針體燒得通紅,,不是目的,,扎針通紅才是目的。 燒針是入穴前的準備,,不是燒得赿紅赿好,,而是扎著赿紅赿好。當然只有燒得通紅,,扎得才能駝紅,。重要的是在刺針的那一瞬間,針體要赿紅赿好,,火力要充足,,要最少的丟失熱量,盡可能的把針體的全部熱量送進穴內(nèi),。毫火針是內(nèi)灸法,,要給足熱量,實現(xiàn)毫火針治療疾病內(nèi)灸的本質(zhì),,才能保障扎針的療效,。 怎樣才能檢驗你這一針扎得紅不紅呢,?一看針眼便知,。扎得紅的這一針,針眼皮膚是平的,,幾乎看不出針眼,;反之,,出現(xiàn)小包包,,針眼有一個小小的突起,出現(xiàn)小丘,。這是不正常的現(xiàn)象,,是扎針針體不紅的原因。因為溫度不夠,,針體把肌纖維粘住,,針體拽出了撕裂傷。這種針眼,,導致針眼紅腫,,易癢,抓撓,,容易感染,,容易留痕。 有人說,,火針針眼出現(xiàn)小包包是正常的,,那不是自圓其說,就是不明其理,,不懂得這個道理,。有的針眼,小包包的中心,,還有一個針柄粗的小圈圈,,或者只有個小圓點。這是燒針時燒了針根所為,。 燒針位置不對,,燒了針根,或燒針時間過長,,使針根也熱了,,或者燒針時有風,導致火苗不住擺動,,燒了針根所致,。 小圓點若是紅色,,烙個紅斑,說明針根不是太熱,,不用理會,,過一日紅斑自然消失。如果是白色,,或起泡,,說明針根太熱,將皮膚燙到一定的程度,。只要出現(xiàn)小包包,,就要及時消毒處理,防止感染,。 所以毫火針扎得紅不紅,,一看針眼便知。要想針扎好,,先把針燒好,。針扎好不好,針眼最明了,。針眼是檢驗你的扎針最公正的裁判,。 毫針彎針,只會彎在皮下,?;蜻M針速度太快,碰到硬處彎針,?;蜥樝屡龅接蔡帲苍鷱濁??;蚣∪獐d攣,將針體拉彎所致彎針,。 毫火針彎針,,不僅彎在皮下,還會彎在皮上,。彎在皮下,,原因與毫針基本一樣,不過不像毫針,,需要重新扎一針,。毫火針皮下彎針,,不用再補一針,因為熱量已經(jīng)送到穴內(nèi),,起到了內(nèi)灸的作用,。 毫火針在皮上彎針,會造成皮膚的輕度燙傷,。但當時既沒有痕跡,,患者也沒有疼痛的感覺。因為只是灼傷了表皮,,熱量小,,沒有傳導至皮下神經(jīng)。只是第二天,,彎針在燙烙的印跡上會出現(xiàn)燙痕形的結(jié)痂,,一日便脫落了,,不會留下任何疤痕,。 彎針的灼傷處,不按揉不會裂口,,和正常皮膚一樣,。觸碰裂口了,也不會出血與疼痛,,常規(guī)消毒即可,,一般不會感染。 不過皮上彎針,,是要補針的,,因為熱量沒有送進穴內(nèi),沒有實現(xiàn)內(nèi)灸的本質(zhì),,達不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造成皮上彎針,原因很多,。針體材質(zhì)不堅挺,,會皮上彎針。針沒有燒好或進針速度不快,,導致針體不熱,,增加了針尖的阻力,會皮上彎針,。進針力的方向傾斜,,落針不垂直,容易皮上彎針,。針刺表皮組織過硬,,不能順利進針,,容易皮上彎針。針刺表皮組織松軟,,如小腹,,陰部等,隨著進針,,皮肉會有沉陷,,增大了針尖進針阻力與干擾進針力的方向,也會皮上彎針,。所以毫火針扎針要快,,力線與針體要一線貫穿,對松軟表皮的落針,,相對更快一些,,才能保證這一針不會皮上彎針。 總之,,彎針說明了你還沒有過好扎針這一關,,你的扎針技術還需要進一步的提高。 押手,。針刺者非操針之手,。針灸中講,“左手揣穴,,右手持針,。寧信其左,勿信其右”,。為什么呢,?因為針好扎,操針之手,,隨手即下,。可針扎得好,,扎得準確,,扎得安全,是左手的責任,。因為左手(押手)不僅僅是擔負選穴的要職,,還有一個要任,就是保護針刺的安全,避免扎在神經(jīng)和主動脈上,。神經(jīng)與血管是具有避讓性的,,在針刺之前,對穴點的揣摩拿捏,,以手尋找穴位的過程,,就會刺激皮下穴點的神經(jīng)與血管,使其避讓,。這樣就有利于安全的進針,。 神經(jīng)與血管為什么會避讓呢?人體組織在外界刺激下,,會產(chǎn)生保護性的收縮,,不僅僅是肢體的收縮與避讓,皮下的神經(jīng)與血管也會產(chǎn)生收縮,,使之躲在一旁,,這樣就使針刺得到了安全的保障。 毫火針也是這樣,,觸診找穴,,以手定穴,不僅僅定位精準,,還可以使穴下神經(jīng)和血管避讓,,保障了針刺的安全。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押手就是扎針的保安。 毫火針的針法,,包括三個方面,。一是持針(拿針)的手法,二是扎針的刺法,,三是向穴內(nèi)送熱的方法,。 持針(拿針)的手法,關鍵是要像拿毛筆一樣,,把針拿得上下垂直,,要直腕,以肘關節(jié)上下起落刺針,。扎針時,,手要松穩(wěn),腕要平直,肘要端活,,氣要止息,,針要快速。但切記,,不能揚腕扎針,,更不能甩腕扎針。揚腕與甩腕扎針,,都是皮上彎針的主要兇手之一,。因為揚腕與甩腕進針,容易使針體力的方向傾斜,,落針不垂直,,造成皮上彎針。 毫火針的刺法,,是將針體一插到底,,直至針根。而我們進針的習慣,,都要在針根處留出2~3分,。為什么要留針根呢?怕折針,。造成折針是不斷的反復的在針根處折曲,,使針根產(chǎn)生金屬疲勞而導致的斷針。這是由于古代一根針反復使用,,加上針體材質(zhì)差,,靭性低,反復彎折做手法,,導致金屬疲勞所致?,F(xiàn)代的針,不僅僅是針體材質(zhì)好,,靭性好,,更是一次性用針,所以不會產(chǎn)生金屬疲勞,,不會折針,。除非工藝質(zhì)量極差的針,可誰會使用這樣的針呢,?那為什么臨床上扎針,,針根還要留出2~3分呢?這是為了扎針時運用手法,,方便于提插捻轉(zhuǎn),。 毫火針扎針,,不做手法,不需要提插捻轉(zhuǎn),,故一插到底,,為的是保證刺入一定的深度。因此刺入的深淺,,可以以針長來定,,量化了刺入的深淺,以保證扎針的安全,。 毫火針的針法,,簡而規(guī)范。分為穴刺(深刺)和皮刺(淺刺)兩種,。穴刺以針體在穴內(nèi)停留時間和送熱的形式分為5種,。在穴內(nèi)不留針,為速刺法,。即進即出,。在穴內(nèi)留幾十秒針再出,為頓刺法,,停頓一下,,將熱量完全釋放穴內(nèi)出針。在穴內(nèi)留針5分鐘,,使灸力加針力,,增強效能,適用一些慢性病與老弱體質(zhì),,為留刺,。雙針刺,為了加強熱量,。接力刺,,主要用于頭針(腦針),上一針,,下一針,以線取穴,。 皮刺是以針刺的面積與針數(shù)為準的,,有4種。在病灶邊沿刺一圈為圍刺,。在圈內(nèi)每1cm距離扎1針,,為散刺。圈內(nèi)每0.5cm刺1針為密刺,。為了方便,,3支針可并一起點刺,,為三針刺。其深度都是以刺到病變基底為準,。 穴刺,,皮刺,無論刺深刺淺,,無論刺多刺少,,毫火針凡刺皆為灸。 1.穴性:既有動靜之分,,移位之說,,又有敏化之論。 2.穴點:穴在皮肉筋脈骨,,經(jīng)內(nèi)經(jīng)外,,遍及全身。 3.查穴:靜動觀察,,緊繃找穴,。 4.定穴:三層三部,以手定位,。 5.扎穴:臨扎再探,,精準刺針。 先說穴性,。穴性既有動靜之分,,移位之別,又有敏化之說,。 現(xiàn)代研究,。穴位的性質(zhì)有動靜之分。在十四經(jīng)上的,,按骨度尺定點的穴位為靜穴,。它們老老實實地爬在那里,堅守崗位,,幾百年,,有的上千年不動。靜穴有一定的數(shù)量,,隊伍只增加,,不減員,留在那里,,等待大師們?nèi)ピ???墒牵d扎赿多,,赿扎它們赿懶,。不是人多好干活,,而是人多好偷懶。 偏偏有些穴位,在疾病的刺激下,,悄悄地發(fā)生了變化,。由于攣縮,,偏移了經(jīng)線,,由于敏化,變得乖嬌,,一觸就疼,,一壓就痠,電阻值也降低了,。這一變,,就成了動穴。 動穴沒有名稱,,數(shù)量也不定,,隨著病變而產(chǎn)生,隨著治愈而消失,。不同的病變,,產(chǎn)生不同的動穴。動穴在肌肉繃緊的狀態(tài)下才容易顯露出來,,所以要動手去找,,觸診才能找到。 動穴不是今日才有的,。 《素問舉痛論》中謂,,自寒氣客于背的痛癥,按之而現(xiàn)熱感則“痛止”,; 《普濟方·針灸》謂,,足不能行,灸下肢痠疼處“無不效”,; 《醫(yī)說續(xù)編》與《類經(jīng)圖翼)謂:下血癥如在命門出現(xiàn)痠痛,,灸之多能“根冶”。帶下于帶脈穴按之痠疼則“灸無不愈” 《針灸資生經(jīng)》謂,,背疼灸背部痛點“即不痛"或“愈”; 《明堂經(jīng)》謂,,治癆瘵可按膏盲穴,,出現(xiàn)中指麻處灸之,,則“無不效”。 在毫火針的臨床上,,使用動穴為常態(tài),。 如廣州一男子,口閉半月余不能張開,。常規(guī)針刺靜穴合谷,、頰車、下關等均不效,。取胸鎖乳突肌攣縮點一針,,口立張。 一患,,中指麻痛,,不能彎屈。曾刺手三里,、大陵,、陽溪穴無效。觸診頸4~6節(jié)頸后項靱帶,,有一攣縮條索,,一針刺之,手指立愈,。 動穴是由病變產(chǎn)生的,,所以扎它就可以改變病變而達到治愈疾病的目的,。這是針刺激痛點(動穴)有效的原因 再說穴點,。穴在皮肉筋脈骨,在經(jīng)內(nèi)經(jīng)外,,遍及全身,。穴點,是針刺之點,。對穴點的研究,,千夫所異。有平面的,,有立體的,,有錐形的,,有結(jié)構(gòu)的,有經(jīng)脈的,,也有神經(jīng)的。誰說的都是,,誰說的都不是。都怪針尖那么細微,,不能一扎面面俱到,。所以也就難以萬全,難以統(tǒng)一,。今天我講的不是穴點的局部與結(jié)構(gòu),,而是穴點的分布。 “有諸內(nèi)必形于外”,。 穴位分布,遍及全身,,不分經(jīng)內(nèi)經(jīng)外,。穴位落在皮肉筋脈骨上, 哪里被敏化了,,哪里就是穴,。包括楊甲三先生所說的三邊(骨邊,筋邊,,肉邊)與三間(骨間,,筋間,肉間)等,。 關于腧穴及其與之相密切關系的經(jīng)絡的分布規(guī)律,,有三段經(jīng)典,特別值得回顧,。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篇》中有這樣一段話:“上古圣人,,論理人形,列別臟腑,,端絡經(jīng)脈,,會通六合,各從其經(jīng),。氣穴所發(fā) ,,各有處名。溪谷屬骨,,皆有所起,。分部逆從,各有條理。四時陰陽,,盡有經(jīng)紀,。內(nèi)外之應,皆有表里”,。 什么意思呢?是說各個穴位,,在人體上各有來歷,,均在實處。 《難經(jīng)·二十七難》說,,“經(jīng)有十二,,絡有十五。凡二十七氣,,相隨上下,,何獨不拘于經(jīng)也?”是在問:經(jīng)絡有二十七,穴位為什么不都在經(jīng)絡上呢,? 又說,,“圣人圖設溝渠,通利水道,,以備不虞,;天雨降下,溝渠溢滿,,當此之時,,霶霈妄行,圣人不能復圖也”,; 是說在疾病的作用下,,穴位會被敏化,感知與位置,,均會發(fā)生變化,,不是人為所能左右的。 《難經(jīng)·二十八難》說,,“……比于圣人圖設溝渠,, 溝渠滿溢, 流于深湖,,故圣人不能拘通也,。而人脈隆盛,入于八脈,,而不環(huán)周,,故十二經(jīng)亦不能拘之。”。是在說穴位的變化不會僅僅在十二經(jīng)上變化,,而是會遍及全身各處的,。 被敏化的穴有二種特征。 一是形狀的改變,,變硬了,,結(jié)節(jié),條索,,攣縮,。或變軟了,,凹陷,,萎縮?;蜃儜B(tài)了,,粗了,細了,,緊了,,松了等等。 二是知覺的改變,,感覺變敏感了,,在外界刺激下或自覺的感知下,有痠,、脹,、痛、麻,、木等不正常的感覺,。 皮肉筋脈骨,這些都是穴點,。尤其筋脈與骨,,要著重說一下。 筋,,《素問·調(diào)經(jīng)論》說:“病在筋,,調(diào)之筋,” 《靈樞·衛(wèi)氣失?!酚终f:“筋部無陰無陽,,無左無右,候病所在”,。就是說,,哪里痛,哪里就是穴。 有的人,,摸到筋上結(jié)節(jié),,條索,攣縮,,卻不敢扎,,以為穴僅在筋邊,或筋骨之間,,不在筋上,。其實,哪里痛,,哪里就是穴,筋上痛,,就扎筋,。 正如隋代楊上善在《太素·卷第十三·經(jīng)筋》的注解說:“輸,謂孔穴也,。言筋但以筋之所痛之處,,即為孔穴,不必要須依諸輸也,?!?span>就是說,扎筋,,不必套用腧穴的說教,。 由于經(jīng)筋與經(jīng)脈不同,本身無腧穴分布,,故治療多“以痛為腧”,。采用“燔針劫刺”之法,即火針之法,,一方面直接激發(fā)經(jīng)氣,,鼓舞血氣運行,從而達到溫經(jīng)散寒之效,,另一方面,,通過灼烙經(jīng)筋而開啟經(jīng)絡之外門,以達開門祛邪之功,,則痼疾得治矣,。說穿了,就是松解了筋結(jié),。 再說脈,,指病變血管與血液。 毫火針刺針,應避開大血管,、神經(jīng)及重要器官,,但對于血管,絕不是不宜施用毫火針,。血管是經(jīng)絡的組成部分,,有經(jīng)絡樣的功能。因此古人較多地采用了刺激血管的方法,,來調(diào)節(jié)機體的植物神經(jīng)機能,。 如在《內(nèi)經(jīng)》就有將針刺入血管的特殊刺法。 《靈樞·邪氣藏府病形》中曰:“刺澀者,,必中其脈,,隨其逆順而久留之,必先按循之,,已發(fā)針,,疾按其痏,無令其血出,,以和其脈,。” 《內(nèi)經(jīng)》同時指出“病在脈,,調(diào)之血,,病在血,調(diào)之絡”,?!胺仓尾”叵热テ溲保把獙嵰藳Q之”,。 唐代《司牧安驥集》指出:“無病惜血如金,,有疾棄血如泥”。 毫火針經(jīng)常針刺血管,,來調(diào)整或改變肌體的病理狀態(tài),,從而達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如治療靜脈曲張,,主要針刺瘀滯的血管,。一針刺下,常常有細小血柱從針眼射出,,甚者可達半米遠,。但血流自止,或血色變鮮紅后止血后,,病疾自去,。 如血管痙攣致頭痛或偏頭痛,,太陽穴處青筋暴起,用毫火針刺入筋中(血管),,血出,,頭痛立止,且遠期療效也頗佳,。 如久治不愈之咽炎,,于照海穴處尋找突起血管,一針刺下,,瘀血涌出,,頓覺咽部一絲涼氣,立止疼痛等等,。 骨,,指骨膜,有研究指出,,針刺在骨膜上,,得氣感甚強。故董氏奇穴刺針有磨骨之法,。骨科專家家,銀質(zhì)針的發(fā)明人宣蟄人說:解決痛點的關鍵之一要刺到骨膜,。傳統(tǒng)針灸中的阿是穴,,是不刺到骨膜的。現(xiàn)在要求刺到骨膜上,。這一點的改變,,會起到翻天覆地變化,即從鎮(zhèn)痛效應變?yōu)榱酥瓮葱Ч?/span> 毫火針進針常常取在骨緣及起止點上,,使其熱量直達骨面,,熨撫骨膜達到治痛效果。如治療頭痛,,在頭上找到痛點,,用10mm的毫火針,透過腱帽,,直刺在頭蓋骨上,,立即止痛,療效甚好,。 三,,查穴。靜動對比,,繃緊找穴,。 查穴就是找穴,。怎么找,首先要有個思路,。毫火針的臨床,,牽拉是靈,松解是魂,。在靜態(tài)中確診病灶(患側(cè)),,在動態(tài)中尋找穴點。 靜態(tài)中對稱找穴,。 觀察前首先要問明患者的健側(cè)與患側(cè),。然后根據(jù)病情,使患者站立或坐穩(wěn),,或平躺或側(cè)臥等,,擺正肢體,進行上下左右,,前后地進行對比觀察,。進行健側(cè)與患側(cè)的形態(tài)對比。高了矮了,,凸了凹了,,正了斜了,鼓了塌了等,。對不對稱的地方,。再用手觸診一下,張力是硬了軟了,,彈性是大了小了,,有沒有波動,有沒有疼痛,、麻木等,。 在靜態(tài)查穴中,首先要問清健側(cè)與患側(cè),。不然你會將健側(cè)與患側(cè)搞巔倒的,。 動態(tài)中繃緊找穴。 穴點,,結(jié)節(jié),、條索等,常常伏于肉下,,藏于筋間,,依附于骨緣,在常態(tài)下很難找得到,。但是當肌肉緊繃起來,,它們就顯露出來,。所以我們就用肌肉緊繃的方法去找。緊繃就是讓患者做逆向運動,,因疼痛或牽拉,,赿不能做什么動作,就做什么動作,。肩周炎,,讓其上下左右展臂舉臂背屈,使病灶部位牽拉繃緊,。此時哪里痛,,哪里緊,哪里就是穴點,。 這種找穴的方法,,尤其對特殊體位下疼痛或功能障礙的患者適用。 如一患者,,走路腳底不痛,,就是起床右腳一落地就痛。遍尋名醫(yī),,就是不得愈,。穴點在哪?查腳底無痛,。這時讓患者爬在床上,,兩腳探出床頭,用我的膝蓋頂住患者右腳掌,,使小腿腓腸肌繃緊,用手掌輕輕在上一摸,,有一硬節(jié),。《素問 調(diào)經(jīng)論》曰:“病在分肉,,調(diào)之分肉”,。于是保持體態(tài),毫火針一針下去,,再讓患者下地,,腳不再痛了。 再如一肩周炎患者,,患病2年,。經(jīng)多地治療,基本痊愈,,就是患肩側(cè)平舉只能與肩平,,不能上舉,。無痛。2年的治療,,多地的治療,,該扎的,不該扎的穴位都扎過了,,就是無效,。穴點在哪里?讓患者側(cè)平舉,,手臂至肩平時上不去了,,我就用手幫助上舉,這時患者依然無痛,,只是患肩肋下鋸齒肌十分緊,,用手一摸,有一較大攣縮點,,保持體位不動,,毫火針一針,手臂就舉上去了,。
四,,定穴。三層三部,,以手定位,。 毫火針定穴,分為上,、中,、下三層,病灶,、近鄰,、遠端三個部位,觸診找穴,,以手定穴,。 1.毫火針取穴的原則是三部取位: ⑴ 在病灶的部位(病變的筋、脈,、肉,、皮上)直接取穴,就地刺針,,使氣血充盈以袪邪治標,; ⑵ 在病灶相鄰的部位(經(jīng)穴上)取穴,近鄰穴位刺針,,使經(jīng)脈疏通,,以扶正袪邪標本兼治,; ⑶ 在病灶相應的遠部位(特效穴)取穴,遠端刺針,,暢通氣血以扶正袪邪,。 2.取穴的方法是三層找點: 分為上、中,、下三層,,通過押手的掌面、指腹,、指尖,,進行摩、壓,、柔,、撥、刮手法進行觸診,,揣摸找點,。具體方法是: 上層:大面積則用掌面于軟組織上滑動,輕如行云流水,,尋找凸凹縮萎狀態(tài),。 中層:用四指腹揉按,力度適中,,尋找軟硬不同之處,。 下層:單指腹重壓。通過單指對病灶或穴位進行深部探查與揣摸,,局部肉薄之處則用指尖刮撥,,尋找疼痛、麻木,、硬化之點,。 3.取穴以感知與感覺定點: 感知,是醫(yī)者的察覺變化,。即觸診手下的結(jié)節(jié)、條索,、增厚,、減薄、突起,、凹縮,、孿硬、萎軟,、腫脹等變化,。 感覺,,是患者的自覺變化?;颊卟徽f,,別人不知。即痠麻,、疼痛等,。 在定穴點時要注意兩個問題。 一是穴點有痛點,,有緊(攣縮)點,,有又緊又痛的點。三點都在,,選哪個呢,?要有首選與次選。第一選又緊又痛的點,,第二選緊點,,第三選痛點。這也就是說,,為什么我們只扎痛點(阿是穴)效果不是令人十分滿意的原因,。 二是疼痛要區(qū)別勞損與受傷。勞損疼痛與受傷疼痛是有原則性的區(qū)別的,。疼痛,,一碰立即痛或痛得不行,是傷,。當時不痛,,隔了幾天才痛了,是勞損,。彎腰撿東西,,還沒碰到東西突然腰就痛了,這是慢性勞損急性發(fā)作,。這在毫火針的定穴中有重要啟示,,勞損病在筋肉上,以肉為主,。受傷病在筋骨上,,以筋為主。
五,,扎穴,。臨扎再探,繃緊刺針。 我講了,,扎針時一定要保持體位不變,。因為體位變了,穴點就不再是緊繃的狀態(tài),,位置就變了,,穴點又沉下去了,就扎不到了,。 我有個病例,。在杭州出診時,一位背部筋膜炎的患者,,第2次扎針時對我說,,這次你扎針就不用現(xiàn)找穴了。說著脫下衣服,,我一看背上畫的一個個圈圈,。他說,看病的人多,,你就扎圈圈好了,。 大家想一下,扎這圈圈行嗎,?不行,。因為他找穴畫圈時的體位肯定與現(xiàn)在不一樣,體位變了,,圈在體表沒有變,,但圈下的穴點卻變了,所以扎上無效,。如果按照他畫圈時的體位去扎,,就有效。 在臨床中,,常常有這樣的事,。由于患者體位不舒服,會悄悄的活動一下,,再恢復原來的體位,。可就這輕微的一動,,就會改變穴點位置,。使你扎扎針不到位,影響你的療效,。 同時,穴點也具有避讓性。過多的刺激下,,會造成局部收縮,,使穴點偏移,因此找穴時不宜過度的刺激,,或在教學中,,不宜讓眾人觸摸。為了避免此種情況發(fā)生,,每在扎針前,,一定要再用手探查一下,穴點是否有移位,。以避免做無用功,,影響療效。 (三)毫火針臨床實戰(zhàn) 3分鐘的治療,,一戰(zhàn)即成,。 (列舉7種疾病,可復制驗證) 1.腰椎骨痛,,不能起床翻身,; 2.膝蓋痛不能下蹲; 3.痛經(jīng)發(fā)飆,,痛不能立,。 4.牙痛紅腫,痛不欲生,; 5.頸下淋疤結(jié)腫大,,呼吸不順。 6.感冒,,病后病前,。 7.醉酒?;璩翋盒?; 1.腰椎骨痛,不能起床翻身,。 古今針灸學中,,三陰交穴無治腰痛之說。腰脊椎骨疼痛,,多為腎虛所致,。毫火針用20mm的針,只在三陰交穴上扎1針,,上病下治,,腰痛立解。為什么呢?因為此穴為脾,、肝,、腎三經(jīng)交會。脾主肉,,肝主血,、腎主骨。毫火針氣盛力宏,,1針下去,,如轟出一炮,致骨肉血動,,故效如桴豉,。刺激量增大,而苦痛不增,,是毫火針一特色,。
2.膝蓋痛不能下蹲。 下蹲,,因膝蓋疼痛不能到位,,久治膝關節(jié)不愈。此病往往與膝關節(jié)病變無關,。讓患者平躺屈膝,,使大腿緊繃,大腿股四頭肌攣縮點便顯露出來,。用1寸的毫火針,,在雙腿攣縮點頓刺,松解了攣縮,,立馬可蹲下,。
3.痛經(jīng)發(fā)飆,痛不能立,。 痛經(jīng),,疼痛劇烈,痛不能立,。痛經(jīng)為子宮痙攣致痛,。于小腹痙攣(搏動)處,用20mm的毫火針扎上1針,,痙攣立止,,疼痛也立解,如無事之人,。有人說,,痛經(jīng)正厲害的時候,,不會有患者前來找醫(yī)生的。就是說醫(yī)生沒有這樣治療的機會,。 有一病例,。我為一位老婦人治療偏癱,因臥床不能起,。每日由她的孫女開車接我。這一天是她的孫子接的我,。到家后,,因為她的孫女學過漢語,就捂著肚子蹲在那里準備為我翻譯,。問她說是痛經(jīng),。我就按上述方法,給她扎了一針,,痛經(jīng)立解,。 腎絞痛,胃痙攣也是如此,,在腹部搏動處或最痛點上扎一針(20mm的針),,疼痛立緩。不過這是止痛,,不是治痛,。緩解了癥狀,要讓患者及時去醫(yī)院或服藥治療,。
4.牙痛紅腫,,痛不欲生。 牙痛,,痛不欲生,。我在加拿大講學時,一位臺灣同胞牙痛,,滿目淚光,,痛不能止。因在那里治牙不方便,,便訂機票欲返臺灣治牙,。 牙齦腫痛,膿腫,,乃氣血不暢,,壓力增高,導致脹痛,,痛不可忍,。用毫火針針尖,,在腫痛的牙齦上輕輕點刺,給腫痛的牙齦減壓,,牙痛立止,。這是因為高熱具有消炎消腫殺毒止痛的功能。注意要斜向扎針,,不要扎在牙根上,,以防彎針。
5.頸下淋疤結(jié)腫大,,呼吸不順,。 頸下淋疤結(jié)腫大,良性結(jié)節(jié),。毫火針用15mm的針,,直接刺在結(jié)上,可使結(jié)節(jié)變軟縮小,,逐漸吸收,。出針后患者立即感覺呼吸順暢輕松。1次治療,,扎1~2針,,隔日1次。這是毫火針具有化瘀散結(jié)之效,。治標亦要治本,,以扶正為主。注意扎針避開血管,。 6.感冒,,病后病前。 感冒,,毫火針取20mm的針,,扎在大椎穴上,取25mm針扎在足三里穴上,,鼻塞,,流涕,胸悶等感冒癥狀,,5~15分鐘左右就會改善,。如有發(fā)燒,毫火針針刺大椎穴時加上放血,,高燒即刻降下來,。此二穴,毫火針還有預防感冒的作用,。
7,。醉酒,。昏沉惡心,。 醉酒,。昏昏沉沉,,重者惡心嘔吐,。此狀在針灸中列為禁忌,不宜扎針,。毫火針取25mm~mm35的針,,只在足三里穴上扎一針,醉酒癥狀當即可緩,,輕者如無事之人。 這些病例,,真的是這么“神”嗎,?你碰上這樣的患者,可以驗證一下,。這幾例病案中不難看出,,毫火針操作的獨自性,帶來它特色療法的必然性,。毫火針自立的獨特理念,,帶來療效特殊的必然結(jié)果。 四,、對毫火針的提問 (一)毫火針危險嗎,?關于傷害。 毫火針,,針體燒得通紅,,眼看扎入人體,說不危險,,沒有傷害,,那不是糊弄鬼嗎?這是人們對毫火針的印象,,也是常理的認識,。但往往是一些常理,卻與事實不符,。飛鳥沒有飛機堅硬,,在天空卻可以把飛機撞個窟窿。那是因為有了速度,。 一張紙用火機一點就會燃燒,。如果把這張紙從水里撈出來,,用火機再點,紙不會燃燒,。為什么,?水使火降了溫。毫火針燒紅不傷害人體,,這是因為有了降溫,。 人體內(nèi)有大量的水分,占70%左右,。燒紅的針體,,瞬間被體內(nèi)的水分吸收,降溫了,,所以對人體沒有傷害,。用紅外測溫,溫度沒有升高,。在身體扎上一針,,看看針處,完好無損,,沒有傷害,。這就使眼見為實,也不再實了,。常理印象有時也會變成了誤區(qū),。
(二)毫火針疼嗎?關于恐針,。 當手觸碰燒紅的針體時,,則疼痛無比。而毫火針刺入穴內(nèi),,痛感則輕微,,略有痛感,似蚊蟲叮咬,,婦孺老幼都可以接受,。這是為什么呢? 這和末梢神經(jīng)痛感的規(guī)律有關,。 針刺觸及末梢神經(jīng)的面積赿大,,疼痛赿狠。這是針體赿粗刺針赿痛的原因,。 針刺摩擦末梢神經(jīng)的時間赿長,,疼痛赿大。這是針體進針赿慢赿痛的原因,。 所以當手觸碰燒紅的針體時,,由于觸及末梢神經(jīng)的面積大,,而疼痛無比。 常常為了減少針體與末梢神經(jīng)的阻力,,縮短摩擦末梢神經(jīng)的時間,,用押手繃緊皮膚表面,以利于快速進針,,減輕疼痛,。 當針體穿赿了皮下末梢神經(jīng),針體“既入”后,,“破皮”后,,其刺針與摩擦的疼痛就會明顯的減弱了,幾乎沒有痛感,。這些是針刺末梢神經(jīng)的痛感規(guī)律,。 所以元代《流注指微賦》何若愚的無痛進針法說:“針入貴速,既入徐進” 金代《標幽賦》竇漢卿的無痛進針法:“左手重而多按,,欲令氣散(破皮效應,,提高局部痛閾),(破皮后)右手輕而徐入,,不痛之因”。 0.5cm厚的木板,,用筆粗的鐵棍,,不能將它刺穿。如把這鐵棍燒得通紅,,穿透該木板,,則一穿而過。 用1支0.35mm粗的毫針,,瞬間透刺一張塑膠薄片,,不能穿過。如將針體燒得通紅,,則一穿而過,。這些都說明了火熱具有瞬間灼穿的能力。 毫火針刺穴也是這樣,,以火之力,,1/10秒刺入穴內(nèi),進針阻力小,,摩擦時間就短,,雖是高熱,刺針時痛感也極為輕微,。 相反針粗,,燒得不紅,,火力小,進針阻力大,,則進針速度慢,,摩擦時間長,疼痛明顯,。如果只燒針1次,,連扎幾下,第1下以后的刺針,,就沒有了熱量,,不但不能稱為火針,而且要強忍疼痛了,。
(三)火針可控溫嗎,?關于反損。 有火針專家提出火針控溫之說,。并將火針在刺針過程中丟失熱量,,說成是火針的一種控溫。即火針在燒得通紅狀態(tài)下和不紅狀態(tài)下都可以達到治療的效果,。甚至可以達到治療不同疾病的效果,。事實真是這樣嗎? 關于火針的溫度,,古代文獻中有許多詳細的記載,。 《千金要方·卷29·用針略例第五》中說“火針……,以油火燒之,,務在猛熱,,不熱即于人有損也。” 《針灸大成·火針》也說:“火針……燈上燒,,令通紅,,用方有功。若不紅,,不能去病,,反損于人?!?nbsp; 這是為什么,? 我們可以做個實驗。當針體燒得通紅時,,觸及肉體不粘針,。當針體燒得不紅或針體丟失熱量時,觸及肉體,針會粘在肉上,。故不紅的針刺在穴內(nèi),,會粘針。毫針滯針是肌纖維纏繞在針體上,,毫火針滯針是針體粘在肌肉上,,這時猛然出針,一摸針體,,表面很不光滑,,是將肌肉纖維拽出來,造成撕裂傷,。 本來火針的本質(zhì)是內(nèi)灸法,,靠熱量來治病?;疳槻患t,,丟失了熱量,熱量不足,,已使療效會受到影響,。即“若不紅,不能去病”,。再加上針體粘在肉上,,猛然出針,造成撕裂傷,,當然會造成對患者的傷害,。針體刺針不紅,達不到治病的效果,,又加上撕裂傷,,自然有損于人了,。所以將火針丟失熱量說成是控溫,,實在是自圓其說。
(四)火針會使皮肉燒焦嗎,?關于操作,。 火針刺入穴內(nèi),由于肌體組織含有大量的水分,,起到吸熱降溫的作用,,因此不會造成針眼焦灼燒結(jié)的現(xiàn)象。 一位擅用火針的專家,,在治療“頸肌退變勞損”時說:“火針刺入機體后,,針體附近組織迅速燒結(jié)”,又說“火針不可連續(xù)點刺相同部位,防止燒結(jié)面積過大,,而增加感染風險”,。 這里提到的“燒結(jié)”一詞,是什么意思呢,? 燒結(jié)是將疏散的物質(zhì)如粉狀等物料經(jīng)過火燒轉(zhuǎn)變?yōu)橹旅荏w,。如燒磚,燒陶瓷等,。這里的燒結(jié)應是將皮膚燒成致密組織,,即是燒成焦灼結(jié)痂狀態(tài)。也就是火烙鐵烙在人身上出現(xiàn)的焦糊狀態(tài),。那火針為什么會出現(xiàn)了焦灼燒結(jié)狀態(tài)呢,?應是操作問題。 一是針粗,,那種粗火針,,體粗尖圓,攜帶熱量大,。二是點刺薄,,刺得淺,針尖落在干燥的皮膚表面上,,不能得到降溫,。又是燒一下,連扎3~5針,。第1針有高熱,,是火針,第2,,3針,,變低熱,會粘針,,出針后會造成針道撕裂傷,。第4,5針,,沒有熱,,硬下針,是創(chuàng)傷,。燒傷與創(chuàng)傷并駕,,灼痛與傷痛齊驅(qū),當然會產(chǎn)生焦灼與結(jié)痂,,容易增加感染的風險了,。 關鍵是燒結(jié)不單單是說針眼,,而是說針體附近組織迅速燒結(jié),且燒結(jié)還會燒出面積來,,要防止燒結(jié)面積過大,,這使人難以理解。但看了其臨床治法,,火針治療枕神經(jīng)痛,,一次在病灶處要扎20~30針,始知如此扎出一片燒結(jié)來,,不足為奇,。燒結(jié)是火針操作不當所致。 未完待續(xù) 課堂討論 Jenny Wang 8:32 PM 謝謝劉教授翔實實用的講座,,請大家用文字提問,,劉教授語音回答 Jenny Wang 9:43 PM 毫針彎針,,只會彎在皮下,。或進針速度太快,碰到硬處彎針,?;蜥樝屡龅接蔡帲苍鷱濁??;蚣∪獐d攣,將針體拉彎所致彎針,。 Sophia 安省注冊針灸師 9:43 PM 王少白 糖針 紐約 9:45 PM 蘇紅 美國 9:46 PM Jenny Wang 9:46 PM 金根水 9:48 PM 王少白 糖針 紐約 9:50 PM 蘇紅 美國 9:50 PM 金根水 9:53 PM 王少白 糖針 紐約 9:56 PM Sophia 安省注冊針灸師 9:59 PM 蘇紅 美國 10:00 PM 火針與光針的有什么區(qū)別? Jenny Wang 10:02 PM 王少白 糖針 紐約 10:04 PM 蘇紅 美國 10:06 PM @王紅濤 NY(同工) 感謝王紅濤老師的精彩主持! 請劉教授再表述1下病與證的關系,。及辨證論治,。多謝!轉(zhuǎn)7群群友問題@毫火針創(chuàng)始人(劉恩明) Sophia 安省注冊針灸師 10:12 PM Jenny Wang 10:12 PM 桃紅恃物 10:16 PM @毫火針創(chuàng)始人(劉恩明) 非常感謝劉教授毫無保留的將毫火針的技術傳授給我們,!@王紅濤NY(同工)?感謝您的精心準備和精彩主持 [貼圖]劉燁明\中國灸療康復醫(yī)療 10:30 PM 鄭國平 10:31 PM Jenny Wang 10:52 PM |
|
來自: 昵稱51069194 > 《針刀 針灸 剌血 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