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最近關于權健的新聞很多人關注,,也有很多同學在后臺問我,,這種一看就是虛假廣告的謠言,為何總是有人前赴后繼地上當受騙,? 有同學對我說,,自己在整理父母親遺物的時候,發(fā)現(xiàn)床底下堆滿了各種價格不菲的保健品,。 有同學問我:“我公公婆婆一個光學教授,,一個中字頭高工,退休買了一堆保健品,,還偷背著我們買,,一想就知道是假的?為什么他們相信呢,?” 有人對我說:“我媽這幾年瘋狂買權健的產品,,我之前就說過很多次她不聽。我給我媽轉了各種辟謠文章她就是不信,,她還給我轉權健自己洗白的文章,。” 真的是“中興華為聽了想打人”,。 我以前其實寫過有關老年人為什么容易相信養(yǎng)生保健品謠言的文章,,所以今天把兩篇舊文整理出來,希望能夠解答一些同學的疑問,。 “我都告訴你是假的了 / 都已經(jīng)辟謠了,,為啥你們就不聽呢?” 老年人會相信謠言,,并且相信以后你怎么也勸不了他,。這正應了那句古話:“不孝有三,辟謠為大”,。這些現(xiàn)象涉及了老年心理學中一個很重要的現(xiàn)象: 死亡焦慮 + 認知能力不足,。 認知能力是指人腦加工、儲存和提取信息的能力,是人們成功的完成活動最重要的心理條件,。 個體隨著年齡的增加,,基本認知能力都呈現(xiàn)了下降的趨勢,尤其是 45 歲以后,。因此一些中青年人稍加理性判斷就能分析出邏輯漏洞的文章,,老人往往不能調動足夠的認知資源來判定真假。 同時,,因為身體及認知機能的下降,,死亡焦慮加深了他們保持健康的需求。如此一來,,簡單粗暴的謠言養(yǎng)生黨,、夸大效果的保健品便獲得了生長蔓延的溫床。 大家比較下兩幅圖,,第一幅是國家公布的老年膳食標準,;第二幅是微信朋友圈中常流傳的養(yǎng)生信息。 第一幅圖又是圖表又是術語,;反觀第二幅,聳人聽聞,、色彩斑斕,、簡單粗暴。 谷物類,?畜肉類,?200-350 克?寶塔結構,? 研究這個的功夫,,已經(jīng)夠他們閱讀十篇《生姜堪比還魂藥,可惜 99% 的人只當作料》,、《兩頭大蒜讓你活一百歲》并隨手轉發(fā)救人一命了,。 而權健的宣傳中有大量的詞匯抓住了老年人的這一心理 —— 生命的奇跡” “當代神醫(yī)” “8000 萬買的抗癌秘方” “高科技負離子磁 CPU 芯片”,夸張,、抓人眼球的說法成功地吸引了老年人的注意,。 02 “自欺欺人” 的積極情緒需求 研究發(fā)現(xiàn),老年人的積極情緒比年輕人更多,,他們生活中感受到的幸福感更高,。 每個人都害怕容顏衰老、體能下降,、反應變慢,,為什么老人幸福感反而提高了? 發(fā)展心理學中把老年人主觀幸福感不降反升的現(xiàn)象稱為 老化悖論(paradox of aging),并以 老年積極效應(positivity effect) 來解釋,。 隨著年齡增加,,老年人易受身體機能、認知能力下降的影響而產生消極情緒,。 他們會主動調節(jié),,關注讓人感到開心的刺激,回避讓人不開心的刺激,,使正面情緒始終保持在較高水平上,。 與年輕人 “喪文化” “反雞湯” “心靈砒霜” 的流行風向相反,有時候,,自欺欺人的心靈雞湯,、“起死回生”的“醫(yī)學奇跡”,“包治百病”的“特大喜訊”,,更能讓人獲得積極情緒體驗,,因此也更能收獲他們的相信和追捧。 03 救人救己,,發(fā)揮余熱 老年人對于社會人際關系比年輕人有更強烈的渴求,。 他們往往傾向于在關系中尋求“傳承(generativity)”、“被需求感(a sense of being needed)”,、“群體認同感(group identity)”,,來提高自己的幸福感。 當他們看到自己認為“有價值”的信息時,,就會忍不住分享給身邊人看,,希望能引起大家關注。 而權健號稱 “自然醫(yī)學之父”,、“民間秘方瑰寶”,、“中華醫(yī)學史冊上將有我們濃重的一筆”,又是高科技,,又是祖?zhèn)髅胤?,恰恰滿足了老年人“文化傳承(cultural generativity)”的需求; 而 “我們不是白衣天使卻勝似天使”,,“讓更多人遠離病痛和苦難”,,“肩負歷史使命,衷心系蒼生,,殷福澤萬民” 等等,,如此高尚的情操,如此偉大的使命,,正是符合“社群傳承(Communal generativity)”需求的典型代表,。 這些話術之所以能獲得眾多老年人點贊和擁躉,, 一方面,就是因為這會滿足他們的被需求感,,提高自尊(self-esteem)和積極情緒,; 而另一方面,由于相比于年輕人傳遞個體基因的需求和動機,,老年人更傾向于族群基因的保存和延續(xù)(因為個人基因進一步開枝散葉的可能性已經(jīng)不大),。 因而關乎族群利益的事情更容易引起他們關注。 同理,,一些具有鼓動性的標題黨也能夠激起他們的被需求感和族群認同感 ——“傳播出去你就能救一條命” “為了家人的健康一定要知道”,。 而且據(jù)悉,權健的分享會上有很多人講自己加入權健后周薪 5 萬,、喜提寶馬的故事,,鼓動觀眾成為 “未來的千萬富豪”。 而老年人退休后面臨著經(jīng)濟收入銳減的情況,,這時如果能增加收入來源,,無疑是一種提高自尊,滿足 “我還很有用” 和 “被兒女需要” 的需求的大好機會,。 所以,,當我們了解了背后機制,也就不難理解老年人看似令人費解的近乎傳銷的行為了,。 04 為何老年人就是比年輕人容易輕信,? 可能是腦島(不是腦洞)在作怪。 信任的差異其實在第一次見面時就出現(xiàn)了,。2012 年在美國科學院院刊(PNAS)上有一篇文章從印象管理的角度來探討了這個問題 —— 當老年人和年輕人同時看到陌生人的面孔時,他們會如何判斷這些人的可信程度,。 研究者準備了30幅面孔(根據(jù)事先的打分,,將這些圖片分為10幅可信面孔,10幅中性面孔和10幅不可信面孔),。結果如下: 從圖上可以看出,,對于可信的面孔,老年人和年輕人的感受是差不多的,;但面對不可信面孔時則出現(xiàn)了顯著的年齡差異,,老年人比年輕人更容易相信不可信的面孔。 該文同時還探討了這一現(xiàn)象中的神經(jīng)基礎,,結果他們在邊緣系統(tǒng)(limbic system)中發(fā)現(xiàn)腦島(更具體來說是Left Anterior Insula)可能起到了關鍵作用,。 敲黑板!是腦島(insula),,不是腦洞,。 根據(jù)認知神經(jīng)科學的研究,,腦島的功能包括對風險的評估、預測決策是否安全等,。研究中發(fā)現(xiàn),,在面對不同面孔時,老年人腦島激活更弱(如圖),。 由此可見,,老年人在初次與陌生人接觸時就已經(jīng)輸在起跑線上了,從一開始就比年輕人存在更多上當受騙風險,。 05 您的好友騙子已上線 我們應當怎么辦,? 有人以為,中國的老人是從苦日子過來的,,所以被騙子抓住了貪小便宜的心理,。 這樣說是不公平的,其實老年人上當受騙是一個世界性問題,,即使在物質生活極大豐盛的帝國主義美國,,也一樣存在老人大量受騙的問題。 目前的研究都集中在到底什么原因導致了老年人的輕信,,只有搞清楚了輕信的原因,,可能才能進行相應干預。 以下有幾點是可以借鑒的,。 1)關注老年人決策中情緒的作用,。 老年人決策更依賴情緒 / 經(jīng)驗,如何讓情緒發(fā)揮引導作用可能是一個可能的解決方案,。 老年人關注自身情緒時的決策質量要好于關注細節(jié)時的決策質量,,“三思而后行” 對他們來說反而不適用,最好是在初次接觸的時候就讓他們對這些產品和機構產生壞印象,。 2)相關部門的努力,。 可能有人會說這是一個愿打一個愿挨的交易。但大家還是要注意 —— 比如未成年人花天價給主播打賞,,這筆錢法律上就應該退還,,因為他們被認為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人,。 而老年人雖然是成年人,,他們的認知卻是存在缺陷的,騙子們利用的正是老年人的認知缺陷,,所以我們無法完全從年輕人的角度出發(fā),,把問題簡單化 —— 更多立法是必要的! 3)最重要的一點:家人的參與,,老年人更需求親密情感,。 敲,!黑!板,!如果家人不能滿足他們相應的需求,,則會有其他人乘虛而入替代家人的作用,比如說,,居家旅行必備的貼心好伙伴 —— 騙子,。 專業(yè)的騙子不會一上來就直接開騙,他們循序漸進,,一點一點獲得信任,。信任一旦建立,老年人就再也不會相信其他人了(即使他們被騙了,,也會為騙子辯解),。 騙子會從噓寒問暖開始,組建社群,,以家人相稱,,一開始只是每天分享心靈雞湯,學習小知識,,分享喜提寶馬走上人生巔峰的勵志故事,,多么和諧,多么正能量,! 等到群成員成為了相親相愛的一家人,,他們再開始有組織有計劃地行騙??纯慈思矣卸嘤眯慕?jīng)營,,比一句簡單的辟謠走心多了。 所以最管用的防騙方法,,還是要“?;丶铱纯础保嗯闩憷先?,多和他們交流,。 最后,,祝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們都有兒孫繞膝相伴,,天天快樂~~ |
|
來自: 茂林之家 > 《精神醫(y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