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趣三百聯(lián)第100篇:題頤和園昆明湖風光,。
被譽為“皇家園林博物館”的頤和園,是我國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宮御苑,,昆明湖是頤和園里的主要湖泊,,占全園面積的四分之三,約有220公頃,。所以,,頤和園最美的風光盡在昆明湖。
昆明湖里碧波蕩漾,,北面樓閣成群,。湖中有一道西堤,堤上桃柳成行,,系仿照西湖的蘇堤而建,。一座十七孔橋橫臥湖上,橋面物象又是仿盧溝橋的樣式而造,。西堤自西北逶迤向南,,連其支堤把湖面劃分為三個大小不等的水域,每個水域各有一個湖心島,。這三個島在湖面上成鼎足而峙的布列,,象征著中國古老傳說中的東海三神山──蓬萊、方丈,、瀛洲,。是以三個小島上也建有形式各異的古典建筑。
昆明湖的前身叫甕山泊,,因萬壽山前身有甕山之名而得名甕山泊,。甕山泊因地處北京西郊,又被人們稱為西湖,。從昆明湖的風光景色來看,,它巧妙地利用了中國園林藝術的借景手法,,將遠處的西山和玉泉山群峰納入游人的視線,湖光山色,,交相輝映,,美不勝收。乾隆在昆明湖泛舟的詩中寫到“何處燕山最暢情,,無雙風月屬昆明,。”昆明湖之名,,始見于此(西漢時期,,云南滇池有個小國叫做昆明國,漢武帝為征伐那里,,在首都長安開鑿了一個仿滇池的昆明池,,操練水軍,。乾隆根據(jù)這個典故,,將西海改為昆明湖,并效仿漢武帝在湖里演習水師,,這就是昆明湖名稱的由來),。
游覽頤和園和昆明湖是好多年前的事了,如今北京的空氣質量越來越差,,估計這昆明湖水也沒先前那么清碧透亮的了,。但那一份壯觀和秀麗是依舊保持下來了的,就以這份美麗的風光為昆明湖題寫一副對聯(lián)是了,。聯(lián)文曰:
浸舊壽山池水淺,;浴新堤柳夕陽長。
一日一聯(lián)趣話(367)
游趣三百聯(lián)第101篇:題頤和園萬壽山,。
頤和園最輝煌之景當屬萬壽山,。萬壽山屬燕山余脈,建筑群依山而筑,。前山從山腳的“云輝玉宇”牌樓,,經(jīng)排云門、二宮門,、排云殿,、德輝殿、佛香閣,,直至山頂?shù)闹腔酆?,形成一條層層上升的中軸線。東側有“轉輪藏”和“萬壽山昆明湖”石碑,。西側有五方閣和銅鑄的寶云閣,。后山有西藏佛教建筑和屹立于綠樹叢中的五彩琉璃多寶塔。山上有景福閣、重翠亭,、寫秋軒,、畫中游等樓臺亭閣。在居中部位建置一組體量大而形象豐富的中央建筑群,。這組大建筑群包括園內主體建筑物──帝,、后舉行慶典朝會的“排云殿”和佛寺“佛香閣”。與中央建筑群的縱向軸線相呼應的是橫貫山麓,、沿湖北岸東西逶迤的“長廊”,,共273間,全長728米,,是中國園林中最長的游廊,。
后山的景觀是富有山林野趣的自然環(huán)境。除中部的佛寺“須彌靈境”外,,建筑物大都集中為若干處自成一體,,與周圍環(huán)境組成精致的小園林。后湖中段兩岸,,是乾隆帝時摹仿江南河街市肆而修建的“買賣街”遺址,。后山的建筑除諧趣園和霽清軒于光緒時完整重建之外,其余都殘缺不全,,只能憑借斷垣頹壁依稀辨認當年的規(guī)模,。
據(jù)載萬壽山在元朝稱甕山。系傳說有一位老人在山上掘出一裝滿寶物的石甕而得名,。山前有湖名甕山泊,。公元1292年,科學家郭守敬開挖通慧河,,將昌平及西山一帶泉水匯引湖內,,注入宮墻,接濟漕運,,甕山泊始成為調濟京城用水的蓄水庫,。
又有記載,景福閣是清末慈禧太后觀雨賞月之處,,有時也在這里宴請外國公使的眷屬,。盛夏伏暑季節(jié),慈禧常在這里和后妃,、宮女押寶,、推牌九,名叫“過陰天兒”,?!斑^陰天兒”用膳時,,由膳食房到景福閣,沿途排列許多太監(jiān),,接連傳遞飯菜,。按照規(guī)定,參加傳膳的太監(jiān)只能穿袍褂,,不準用雨具,,遇著狂風暴雨,就被雨打如落湯雞,,慈禧以此取樂,。
有此背景及雅事,今日為萬壽山題上一聯(lián)正好派上用場,,也可搏君一樂,。聯(lián)文曰:
排云疊翠甕無跡;景福清幽雨未臨,。
一日一聯(lián)趣話(368)
游趣三百聯(lián)第102篇:題萬壽山諧趣園,。
頤和園萬壽山東麓,有一個南方園林風格的園中之園,。該園是清乾隆時仿無錫惠山腳下的寄暢園建造,,原名惠山園。這座小園建成后,,乾隆曾寫《惠山園八景詩》,在詩序中說:“一亭一徑足諧奇趣”,。故嘉慶十六年重修時,,便改名諧趣園。嘉慶的《諧趣園記》說:“以物外之靜趣,,諧寸田之中和,,故名諧趣,乃寄暢之意也,?!?/div>
地僅數(shù)畝的小園,趣味究在何處,?有興趣尋求答案者,,不妨跟隨余之腳步,略為游覽一番,。
入諧趣園,,可見一池荷花,亭亭玉立,。園內有幾簇綠竹,,搖拽于翠蔭深處,。另有幾股山泉,以幾米落差注入荷池,。因有山石的堆疊,,共分成幾個層次。川流不息的水聲,,猶如琴韻悅耳動聽,。橫臥在泉邊的一塊巨石上,鐫有“玉琴峽”三字,。此一景致,,令這座園中之園有聲有色,這是“聲趣”,。
在玉琴峽西側有一座矚新樓,,這座樓從園內側看是兩層樓,若從外層看,,卻是一層,。原來,諧趣園宮門前是那條下坡路的最低點,,繼續(xù)往前,,又逐步升高,可以直接步入矚新樓的上層,,這種似樓非樓的設計,,是為“樓趣”。
諧趣園中共有橋五座,,其中以知魚橋最為著名,。知魚橋,是引用了戰(zhàn)國時代莊子和惠子在“秋水濠上”的有關知魚是否快樂的哲理論辨,。用古人的故事來增添游人的興味,,可得“橋趣”。
可惜如此雅致多趣的園林在一八六〇年被英法聯(lián)軍縱火燒毀,。光緒十八年即1892年再重建,。全部恢復原來的面貌。園內共有亭,、臺,、堂、榭十三處,,并由三步一回,、五步一折的百間游廊相連接,錯落相間,,步步有景,,是中國最負盛名的皇家園林,。
更有觀賞價值的是諧趣園中的楹聯(lián)與匾額。其中,,有三副楹聯(lián)被老夢捧為精品,。這三副是:
涵遠堂聯(lián):
西嶺煙霞生袖底;東洲云海落樽前,。
知魚橋聯(lián):
月波瀲艷金為色,;風瀨琤琮石有聲。
澹碧亭聯(lián):
窗外樹色連山凈,;戶外嵐光帶水浮,。
這三副楹聯(lián)共同的特點是用簡練的語言生動的描寫了煙霞、云海,、月波,、水聲、林色,、霧氣
等景物,,引起游人的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各方面的聯(lián)想,拓展園林的美好意境,。
諧趣園中的楹聯(lián)多為乾隆所作,。有趣的是,所有的楹聯(lián)都是為諧趣園中的景點和樓閣而題寫的,,似乎還沒有一副直接題寫諧趣園,。因此今人有好事者杜撰一聯(lián)云:
園中園飛來南方錦繡;趣中趣奏出皇家榮華,。
顯然,此聯(lián)作者懂一點對仗的知識卻于聯(lián)律一無所知,,聯(lián)句的音步即節(jié)奏點平仄沒有交換,。不符合聲律要求的對子當然還不能稱為對聯(lián)。況且只是拼湊詞語而無景象與意境的雙重塑造,,所以沒有任何欣賞的價值,。
寫到這里,我們今日的游趣之聯(lián),,似乎就得粉墨登場了,。唯恐沒有深意,也讓老夢咬斷了幾根筆桿,。丑媳婦終得見公婆,,好歹露面就是:
煙波魚戲江南景,;月色琴弦風雨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