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是一個動蕩亂世,,或為利民社稷,或為自己利益,,群雄并起,,亂世出英雄,魏蜀吳三國出了無數(shù)的英雄豪杰,,其中不乏料事如神的能人志士,,比如魏國的郭嘉,蜀漢的諸葛亮,,吳國的陸遜,,無論在政治和軍事方面都是百年一遇之人才。在大家印象中陸遜之名與這兩位相比可能要黯淡幾分,,但是其軍事和政治才能并不遜色于這兩人,。 對于陸遜大家最熟悉的莫過于火燒連營大敗劉備,在當時劉備等人眼中,,陸遜還是一個名不見經(jīng)傳的毛頭小子,,可偏偏就是這個毛頭小子在夷陵之戰(zhàn)中將其擊敗。其實陸遜身負大才,,缺少的只是表現(xiàn)機會,,在偷襲荊州的時候,就有所表現(xiàn),。 當關羽北伐水淹七軍獲得大勝之時,,呂蒙和孫權就定下了偷襲荊州,奪南郡擒關羽的計劃,,為了隱藏自己的計劃,,呂蒙稱病返回建業(yè),在途中陸遜就拜訪了呂蒙,,并直接說出自己想法:關羽志氣驕橫,,目中無人,如果聽說你返回建業(yè)肯定不會對你有所防備,,你要和主公好好計劃一下,,大事可成。呂蒙聽了立馬發(fā)懵了,,自己想出的妙計竟然被人這么直接的就說出來了,,而且是個年輕小伙子,,雖然自己仍然裝傻敷衍陸遜說關羽不好對付,但自己在心中已經(jīng)對陸遜留下深刻印象,,在回到建業(yè)之后呂蒙在孫權面前大加夸獎陸遜才能,,認為他有能力接替自己鎮(zhèn)守陸口指揮。在陸遜到達陸口后,,先是用很卑微的口氣給關羽寫信,,關羽看后果然看不起陸遜,撤走了防守荊州的駐軍支援前線,,后來陸遜抓住時機,,配合呂蒙攻取了南郡,并且攻占秭歸,、夷道切斷了關羽西撤入川的歸路,,導致關羽兵敗被擒殺。 后來劉備為了替關羽報仇,,興師伐吳,,開始蜀軍勢如破竹,深入?yún)菄硟?,孫權一方面跟曹魏修好,,一方面派遣陸遜率眾迎擊,陸遜率領的是吳國精銳將領朱然,、潘璋,、孫桓等,難免對于陸遜這個書生不服氣,,各個將領要求主動出擊,,但是陸遜認真分析了當前局勢,認為劉備大軍士氣旺盛,,居高守險,,主動主機很難取勝,應該主動戰(zhàn)略撤退,,消磨蜀軍銳氣,,再等待時機決戰(zhàn),他耐心的說服了東吳的各個將領,,撤退到猇亭一線,,放棄高山等不宜展開兵力的地區(qū),讓蜀軍進入此地區(qū),,并且在孫桓被圍困之時,,也清楚的認識到以孫桓之能力可以拒守,不必增援消耗兵力,并且料定蜀軍在山區(qū)駐扎耗盡銳氣之時就是決戰(zhàn)之刻,,但是勝利之后應該防備的曹丕的趁機南下,諸將都不以為意,,可事情果然如陸遜所料蜀軍長途而來,,并且連營駐扎山區(qū),當?shù)乜崾铍y耐,,陸遜抓住戰(zhàn)機一舉火攻殲滅劉備大軍,。 潘璋和徐盛等老將都認為應擴大戰(zhàn)果,追擊劉備,,頭腦冷靜的陸遜力排眾議,,認為沒有把握追擊必勝,而且曹丕必定會趁火打劫,,襲擊東吳,,于是返回準備防御曹丕進攻,果然沒過兩個月,,曹丕就派兵攻打東吳,,但由于陸遜已經(jīng)有所防備,所以曹丕無功而返,。從中我們可以看出陸遜頭腦冷靜,,料事如神,對于局勢的把握相比于諸葛亮和郭嘉并不遜色,。 陸遜除了軍事才能出眾之外,,也是一位政治家, 陸遜在擔任軍事長官之時,,心里一直牽掛東吳朝廷之事,,他上疏孫權在此亂世應該首先考慮人才的優(yōu)良,不能法令條例太過嚴格,,應招撫重用各個地區(qū)人才,,因才適用不應拘泥于個人操行。公元244年東吳丞相顧雍死后,,孫權任命陸遜為丞相,,他性格深沉,遇事能夠深謀遠慮,,對于人才更是大膽啟用,。他明白諸葛恪此人氣勢凌人,凌駕上級,,看不起下級,,深知此人以后必著禍敗亡,對他不加重用,后來諸葛恪得勢之后過如陸遜所言,,獨斷專權被孫琳所殺,。 但后來陸遜也避免不了被卷入太子黨爭,在孫權晚年,,長子孫登早逝,,立孫和為太子,但是魯王孫霸不服,,二人在為東吳之主的繼承權而爭斗不已,,互相拉攏大臣宿將,江東之地原本就是由顧,、陸,、朱、張四大家門閥掌控,,四大家是支持太子孫和的,,陸遜是陸家之人,而且和其他三家有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他此時身為丞相是無法置身事外的,;而東吳宿將全琮家族史支持魯王孫霸的。按常理來說,,如無其他意外,,孫和繼位是理所應當,但是孫權看到的是四大家支持孫和,,并且孫和意見經(jīng)常與自己相左,,所作所為一直偏向于江東舊族,這就不免引起孫權疑心,,認為自己身死之后四大家肯定會架空孫家,,所以打算廢掉太子孫和。 陸遜作為丞相,,也作為陸家代言人,,本是一直想盡辦法置身事外,不想卷入太子黨爭,,但此時已由不得自己,,作為丞相必須此時發(fā)言表明態(tài)度,作為陸家之人,,所說的話肯定會被打上四大家之標簽,,所以陸遜上書雖然言明太子繼位合法性以及黨爭之禍患,仍然被孫權所排斥,,并且先是廢掉太子孫和,,隨后賜死魯王孫霸,,并對兩者勢力都予以打擊,陸遜身邊親友或被流放,,或被殺,,自己也受到責罰,多次被孫權派人責罵,,最終憤懣而死,,一代人杰就此隕落。 小編認為:陸遜此人智謀深沉,,對于軍事很有天賦,單憑借夷陵之戰(zhàn)就可以說明他是不遜于之前諸葛亮,、郭嘉等人的存在,,而且他對于事情看得足夠透徹,能夠從復雜的形勢中分析出各種關鍵,,政務能力也有自己的想法,,料事如神,最后無奈自己的出身卷入太子黨爭,,被孫權責罰排斥,,最后憤懣而死,是相當可惜的,。以他的能力輔佐孫權之后的孫亮是綽綽有余的,;也許他在死前也想不明白自己到底是做錯何事,不知是否料到自己英雄一世卻以這種情況收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