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BO的魔幻大戲“權力的游戲”在全世界吸引了無數(shù)粉絲,。其主要歷史原型就是英國歷史上的“玫瑰戰(zhàn)爭”。本文就來說說這場戰(zhàn)爭的來龍去脈,。 玫瑰戰(zhàn)爭(Wars of the Roses)這個名字聽起來十分浪漫,,但是內情卻一點都不羅曼蒂克,甚至恰恰相反,,充斥著陰謀與背叛,,血腥與殺戮。 玫瑰戰(zhàn)爭是英國歷史上意義非常重大的一次內戰(zhàn),,它的結局是都鐸王朝的建立,,標志著英國中世紀階段的結束,近代史的開端,。要理解英國的近代史,,理解都鐸王朝的歷史,必須對于玫瑰戰(zhàn)爭的緣起及過程有所了解,。 “玫瑰戰(zhàn)爭”這個名字不是當時的叫法,,而是十六世紀的英國大文豪莎士比亞取的名字。因為戰(zhàn)爭中敵對的雙方——蘭開斯特家族和約克家族,,分別以紅玫瑰和白玫瑰作為家族標志,。這兩大家族,分別對應《權游》中的蘭尼斯特家族和史塔克家族,。 提起這些名字,,新讀者可能有點懵圈,老讀者可能也因為間隔太久忘得一干二凈了,。這里簡單地進行前情提要,。 一切還要從1337年爆發(fā)的英法百年戰(zhàn)爭說起。 愛德華三世發(fā)動百年戰(zhàn)爭,,從平民中提拔了大量長弓手,其中一些佼佼者逐漸擔任軍政要職,,形成一股不可小覷的政治勢力,,與原有的貴族勢力產(chǎn)生矛盾。 英格蘭長弓手 歐洲歷史與中國一個重大差別是,,中國從戰(zhàn)國后期起,,就出現(xiàn)了消滅貴族的趨勢,后來歷經(jīng)反復,,在唐朝基本消滅了世襲的貴族階層,。階層流動性相對較好,。而歐洲一貫以來貴族和平民涇渭分明,完全是兩個平行世界,。 這種階層壁壘尤其以英國更為突出,。因為這是一個異族統(tǒng)治的國度。 1066年諾曼征服,,相當于中國的蒙古滅宋或者女真滅清,,此后貴族完全是諾曼人的后代,盎格魯撒克遜人全體淪為農(nóng)奴,,后來才慢慢出現(xiàn)自由民,。在英國整個中世紀史書中留下名字的平民只有一位貝克特,他還是破落諾曼貴族的后代,。 想想漢人在蒙古人統(tǒng)治下過得什么日子,,盎撒人當年的境遇只有更壞。 打破貴族與平民之間巨大鴻溝的轉折,,就是百年戰(zhàn)爭,。 愛德華三世的長子——黑太子愛德華在戰(zhàn)爭中立下赫赫戰(zhàn)功,由于長期帶兵在外作戰(zhàn),,與長弓手出身的將領官員們建立了良好的關系,,后者因此被稱為黑太子黨。愛德華三世的四子岡特的約翰長期駐守后方,,與貴族們打成一片,,成為貴族黨的代言人。 黑太子愛德華 岡特的約翰 嗯,,這種形勢有點像唐朝初年,,秦王李世民帶兵打仗,他身邊大都是從平民身份提拔起來的武將,;太子李建成鎮(zhèn)守后方,,他身邊都是世家豪族出身的官員。 王子之間的王位之爭又摻雜了不同階層的博弈,,注定要掀起一陣血雨腥風,。唐朝的李世民快刀斬亂麻,把他哥哥剁了自己登基,,英國的事情要復雜得多,。 黑太子原本是法定的王位繼承人,但是他在戰(zhàn)爭中感染重病,,只能在鄉(xiāng)下養(yǎng)病,,暗中操控局勢。到處都在瘋傳,,約翰根本不是他老爹的種,,而是王后出軌的孽種(據(jù)說現(xiàn)代DNA研究發(fā)現(xiàn),,約翰真的不是愛德華三世的后代,囧,。另外,,希拉里和特朗普都是岡特的約翰的十九世后代,囧rz),。約翰則大肆網(wǎng)羅黨羽,,圖謀王位。黑太子與他老爹在1376年幾乎前后腳去世,。在去世之前,,黑太子黨人驅散了約翰的黨羽,擁立黑太子未成年的兒子理查加冕,,成為理查二世,。 理查二世 小娃娃剛當上國王,老爹就掛了,。黑太子黨群龍無首,,很快又被約翰反擊,后者成為攝政王叔,。 年幼的國王和野心勃勃的王叔,,一看就是要出事的節(jié)奏,更要命的是,,可憐的小國王的王叔不是一個,,而是仨。 理查的三個王叔,,分別是第一代蘭開斯特公爵,、四叔岡特的約翰,第一代約克公爵,、五叔埃德蒙和七叔格洛斯特公爵托馬斯,。其中,老七的野心看起來比老四還要昭彰,。 岡特的約翰在大哥黑太子還在世的時候,,就顯露出對王位的勃勃野心,并使出種種手段想要奪取王位,,但是朝野內外的強大反對聲浪使得他明白,,要想坐上并坐穩(wěn)王位,掌握民心才是第一位的,。雖然自己可以做到一手遮天,但如果由自己來反對黑太子的兒子理查二世,,曾經(jīng)的黑太子黨的那幫人就會把仇恨對準自己,,這種仇恨很容易被其他野心家利用,,就算自己篡位成功也只是勉強坐上王位,不是長久之計,。 因此,,他將自己對王位的渴望小心地隱藏起來,表現(xiàn)得處處維護國王,,但背地里一直在謀劃,,如何才能安全且不失民心地篡位。 理查則不明就里,,在約翰的鼓動下,,消滅了七叔的勢力。直到最后一刻才醒悟過來,,自己被四叔當槍使,。于是趕緊亡羊補牢,把四叔的兒子,,也就是柏林布魯克的亨利與其政敵一并放逐,。幾個月后約翰病逝,又追加處罰——剝奪亨利的繼承權,。 理查二世這一輕率的舉動釀成大錯,。因為約翰已經(jīng)將自己偽裝成國王的大靠山,理查二世所做的這個沒有先例的危險舉動,,將包括出身平民的中小貴族在內的所有貴族都逼到了國王的對立面,。 各位貴族都在捫心自問,如果連德高望重,、資歷深厚,、一向力挺國王的蘭開斯特公爵的領地都可以被國王沒收,誰的恩寵和資歷可以超過國王的四叔,?所有的貴族都惶恐萬分,,擔心國王隨時沒收自家的領地,原先支持理查二世的貴族也紛紛倒戈,。 亨利一看時機成熟,,帶著不到一百人登陸英格蘭,舉兵討伐國王,,貴族們紛紛倒戈,。理查二世最信任自己的五叔約克公爵,并委以攝政大權,。結果約克公爵和他的兒子愛德華一起倒戈,,行動比誰都干脆。 亨利在貴族們的支持下,用生編硬造的33條理由,,廢黜堂兄弟理查二世,,把英格蘭王冠戴在自己頭上,加冕成為亨利四世,。 亨利四世 然而他的王位做得并不穩(wěn)當,,因為亨利四世的所作所為,給所有懷有野心的貴族免費上了一課:《篡位,,從傻瓜到精通》,,大家認識到了篡位居然還可以這么玩。既然你蘭開斯特家玩得,,難道我們就玩不得,? 亨利四世的舉動,相當于古羅馬的凱撒帶兵跨過盧比孔河,,中國春秋時期的三家分晉,,政治秩序徹底顛覆,開啟了禮崩樂壞的時代,,由此引發(fā)了長達一個世紀的國內混亂以及國外陰謀與干涉,。 于是,亨利四世一直被層出不窮的貴族叛亂折騰得心驚肉跳,。他最擔心的對象不是別人,,而是自己的另一名堂兄弟——第二代約克公爵愛德華。 這位愛德華公爵不僅與亨利一樣是愛德華三世的孫子,,而且對王位的野心不亞于亨利,。約克公爵深得理查二世信任,卻又毫無心理壓力地出賣了他,;在成為蘭開斯特王朝開國元勛后,,極盡榮寵,卻又積極參與顛覆亨利四世的陰謀,。讓這樣一個人繼續(xù)活在世上,,亨利四世簡直寢食難安。 也許是臨陣倒戈成為貳臣的緣故,,使得約克公爵的名譽受到損害,,以至于出現(xiàn)了一個神秘的傳說:約克公爵這個爵位被施加了絕嗣的詛咒,而解除魔咒的唯一辦法是——成為國王,! 這個傳說是誰編出來的,?已經(jīng)成為歷史之謎。多半是第三方野心家編造出來惑亂人心,。中國歷史上改朝換代之時大都會出現(xiàn)神秘的預言,,尤以秦朝末年為甚,。比如什么“東南有天子氣”,“亡秦者胡”,,“明年祖龍死”,,還有著名的狐貍叫,,魚腹之書等等,。總而言之,,是使得人心惶惶,,矛盾激化,以便亂中取栗,。 這個代表著國王權力的圣愛德華寶座,,就如同電影中的那個魔戒,任何人接觸到了,,都無法抵御它的誘惑,!
1405年,約克公爵愛德華因被揭發(fā)參與了反對亨利四世的陰謀,,被關入倫敦塔和培文西城堡,,但不久獲得國王赦免。經(jīng)此一事,,約克家族與蘭開斯特家族之間的矛盾已經(jīng)浮出水面,,可以用“約克公爵之心,路人皆知”來描述約克公爵對于王位的野心,。 連路人都看得出來約克公爵想的是什么,,國王亨利四世沒道理看不出來。但是,,亨利四世怕重蹈理查二世的覆轍,,而不敢過于壓迫約克家族。 這是為什么呢,? 雖然亨利四世日思夜想怎么弄死自己的堂兄弟愛德華,,但是,亨利四世又擔心自己步理查二世的后塵,,不能明著對約克公爵怎么樣,。不要忘記,理查二世當年就是為了消除篡位隱患,,對蘭開斯特家族下手,,引起了貴族們的普遍恐慌,才讓亨利四世有機可乘奪了王位,。因此,,盡管亨利四世心里恨得咬牙切齒,但還得裝作若無其事,赦免了謀反陰謀已經(jīng)敗露的堂兄弟愛德華,。 正如中國三國時期魏國曹丕和兄弟曹植,、曹彰之間的明爭暗斗,亨利四世和約克公爵愛德華這一對堂兄弟之間,,明明彼此恨得要死,,心里盤算的是怎么弄死對方,還得經(jīng)常相見,,皮笑肉不笑地維持著表面上的和睦,。與曹植和曹彰并無謀取大位的能力與野心不同,約克公爵愛德華的能力與野心都是有目共睹,,因此蘭開斯特家族的統(tǒng)治始終戰(zhàn)戰(zhàn)兢兢,、如履薄冰。這場“煮豆燃萁”一般的明爭暗斗,,一直持續(xù)到亨利四世臨死前的那一刻,,他在無盡的擔憂和麻風病的折磨中撒手人寰。 在中國王朝時代的歷史上,,謀反是所有罪名中最重的,,一經(jīng)敗露滿門抄斬。司馬懿當年為了隱藏自己的不臣之心可謂是煞費苦心,,演戲演得幾乎連自己的兒子都騙過了,。但英國歷史上就不是這樣,從無地王約翰的時代起,,貴族叛亂日益頻繁,,發(fā)展到十五世紀,幾乎到了和吃飯喝水一樣平常的地步,,大貴族不搞搞叛亂,,幾乎都不好意思自稱大貴族了。 這背后的原因又是什么,? 歸根結底,,其根源還得歸結到1215年,貴族們逼迫無地王約翰簽訂的《大憲章》,! 大憲章被后世認為是英國民主憲政的起源,。但是在封建時代,這個憲章就是麻煩之源,。也許這就是為了自由所必須付出的高昂代價,。 貴族與國王的長期斗爭,塑造了英格蘭的法律傳統(tǒng),,使得英國人形成了根深蒂固的觀念:貴族領地和爵位神圣不可侵犯,,國王不可因為任何理由剝奪貴族的領地,,貴族就算犯了不可饒恕的罪行,即使本人爵位被剝奪,,也必須讓他的后代繼承爵位,。 愛德華三世處決了民憤極大的太后奸夫馬奇伯爵莫蒂默,但是后來又將爵位和封地還給其孫子就是明證,。這一原則記載在《大憲章》中并被反復重申,,后來被引申為“私有財產(chǎn)神圣不可侵犯”,成為私有制的法律源頭,。 在愛德華三世時期,,教權已經(jīng)隨著教會的衰落日漸衰微,英國實際掌握在約60個左右的大貴族家族手中,,他們之間相互通過聯(lián)姻,形成錯綜復雜盤根錯節(jié)的關系,。英國政局實際就是由這些家族所左右,。英國的中小貴族(紳士階級)總共也就6000到9000人,他們在大貴族中尋找“好老爺”作為靠山,,并報之以“忠實的效勞”——貴族給予采邑,、土地和職務,而紳士階級提供建議,,支持和軍事援助,。市鎮(zhèn)和市民也是這種利益和效勞相互關系的一部分,他們和紳士階級一樣,,都是附庸在大貴族身后搖旗吶喊的小角色,。對于這種拉幫結派結黨營私的利益關系,英國的歷史學家將其毫不客氣地稱為“卑鄙的封建主義”,。 因此可以理解,,貴族、紳士和市民在國會兩院(上議院和下議院)中的行為,,只是這種連鎖關系的一種表現(xiàn),。英國國王的權力實際上已經(jīng)非常有限,王座是貴族之間權力斗爭的錦標,,哪一派奪得這個錦標,,就獲得更大的話語權以及利益。 在這樣的政治現(xiàn)實下,,大貴族之間分化為不同派系,,每個派系都謀求通過控制國王,來使自己一方利益最大化,,就成為必然的結果,。蘭開斯特家族通過不正當?shù)氖侄螉Z得了王位,,最不服氣的就是同樣擁有愛德華三世血脈的約克家族。兩個家族之間的矛盾沖突,,在一般的情況下表現(xiàn)為國會中的各種爭執(zhí),,這些政治斗爭實際上就是不流血的內戰(zhàn)。 王位的爭奪是非此即彼的零和博弈,,因此矛盾無法調和,,爭執(zhí)不斷升級,越來越劍拔弩張,。當無法通過不流血的政治斗爭達到目的時,,流血的斗爭自然也就成為可選項。 在15世紀,,“貴族領地和爵位神圣不可侵犯”的原則已經(jīng)演變?yōu)橘F族進行權力斗爭的護身符:貴族可以發(fā)動叛亂反抗國王,,如果成功獲利巨大;如果失敗,,最多禍及本人,,不能追究其繼承人,更不能剝奪領地和爵位,,相當于給世襲的貴族設置了止損保護,。 大家可以設想一下,如果賭場設置的規(guī)則是:勝了可以大賺,,敗了最多抽點手續(xù)費,,本金不會賠,,賭徒們還不紅了眼似的玩兒命地賭啊!于是,,英國的貴族都變成了王位爭奪游戲中紅了眼的賭徒,,而英國就成了這場賭博游戲的大賭場,! 亨利四世的兒子亨利五世即位后,,他認識到關起門來無論怎么搞,也不可能打消約克家族和其他貴族們覬覦王位的野心,,他的解決之道是效仿曾祖父愛德華三世,,發(fā)動對法戰(zhàn)爭,對外輸出矛盾,。于是,,海峽另一邊的法國人再一次成為英國轉移內部矛盾的犧牲品。 1413年8月,,約克公爵愛德華應亨利五世的征召,,參加國王組織的征法大軍。別人可以不帶,,約克公爵這位堂叔必須帶在身邊,,因為亨利五世深恐自己不在國內的時候被約克公爵發(fā)動叛亂,,使自己重蹈理查二世的覆轍。而約克公爵明知國王的用意也不能不來,,如果國王征召卻又不至,,很可能被安插什么罪名,自己已有一個謀反罪名在身,,再加其他罪名弄不好會大難臨頭,。 這叔侄倆都明知對方恨不得自己立刻就死去,卻又與對方虛與委蛇,,心懷警惕地在外人面前表演叔侄一家親的戲碼,,這一家子親戚真是過得好累。 亨利五世比他父親要更加聰明,,或者說更加陰險:既然明著不能來,,我們可以來暗的啊,!在1415年那場以犧牲一百來人的代價殲滅法軍一萬的阿金庫爾戰(zhàn)役中,,偏偏位高權重的約克公爵愛德華,成為了為數(shù)不多的英格蘭陣亡貴族中爵位最高的一個,。要說這里沒什么貓膩,簡直就是對國王亨利五世的政治智慧赤裸裸的侮辱,。 亨利五世借法國人之手,,除去了從父親亨利四世開始、蘭開斯特家族綿延兩代的重大心病,,突然覺得倫敦的天真藍,,云好白,生活真美好,。 然而,,這個心病并沒有完全根除。 雖然愛德華無子并且兄弟都死光了,,但是他的弟弟劍橋伯爵理查還有一個兒子,,約克家族并沒有完全斷了香火。亨利五世在猶豫許久之后,,還是不敢收回約克公爵的爵位,。最終,愛德華的侄子,,也就是他弟弟劍橋伯爵理查的兒子小理查繼位,,成為第三代約克公爵。 說起這位劍橋伯爵理查,,他和父兄慣于韜光養(yǎng)晦的作風完全不同,,他的風格就是:老子就是擺明了要造你的反,! 他是第四代馬奇伯爵羅杰·莫蒂默的女婿(第一代馬奇伯爵莫蒂默就是有“法蘭西母狼”之稱的王后伊莎貝拉的奸夫,這位王后也就是電影《勇敢的心》中蘇菲·瑪索演的那位,,也是愛德華三世的生母),。這位羅杰伯爵及其兒子第五代馬奇伯爵埃德蒙,曾被無嗣的理查二世先后定為繼承人,,因此與同樣具有王位主張的約克家族暫時結成聯(lián)盟,。 亨利四世時代,劍橋伯爵理查就參與了亨利·珀西爵士發(fā)動的擁立第五代馬奇伯爵的叛亂,,當然這場叛亂被亨利四世父子所粉碎,,理查受到懲處卻并不死心,趁著1415年亨利五世在法國作戰(zhàn)之時,,圖謀把第五代馬奇伯爵擁立為威爾士親王(威爾士親王這個稱號背后又是一大段故事,,是電影《魔戒》中精靈王的原型,讀者還是查閱以前的文章吧),。 這是要分裂國家,,裂土封王的節(jié)奏啊,! 但被擁立的埃德蒙卻并不領姐夫的這個情,,他明白理查要把自己作為傀儡,以實現(xiàn)理查自己的封王美夢,。關鍵是威爾士地方就這么點大,,1400年聲勢浩大的威爾士大起義都被鎮(zhèn)壓了,現(xiàn)在威爾士人正被嚴密監(jiān)控,,根本玩不出什么花樣,,到時候亨利五世打過來大家一起完蛋! 你自己要作死,,老子可不奉陪,! 7月31日,馬奇伯爵埃德蒙將此圖謀揭發(fā)給了亨利五世國王,,亨利五世放棄了追擊一敗涂地的法國人的機會,,火速帶兵回國滅火。于是這個后世被稱為“南安普頓陰謀”的叛亂事件徹底失敗,。國王剛剛打贏了阿金庫爾戰(zhàn)役,,聲望一時無兩,趁著這個機會,,劍橋伯爵理查這個謀反慣犯終于被國會判處死刑,,身后留下4歲的兒子小理查。 從理查二世的教訓中,,亨利五世深知,,絕對不能剝奪大貴族的爵位,,否則自己王位不保。劍橋伯爵理查雖然因謀反被殺,,但是他的爵位必須留給他的兒子,。于是,這個四歲小男孩不僅繼承了父親劍橋伯爵的爵位,,還繼承了伯父約克公爵的爵位,。 這樣一來,第三代約克公爵理查的權勢甚至要蓋過上一代約克公爵,,早晚會成為王位的威脅,,因此也就成為亨利五世的重大心病,每天日思夜想的就是如何除掉這個稱自己為堂兄的小男孩,。 可是小理查安然無恙,,亨利五世自己得了痢疾,于1422年英年早逝,,留下了九個月大的兒子成為新一代國王——亨利六世,,以及一個危機四伏的龐大帝國——英法聯(lián)合王國(如果前文沒忘的話,讀者應該記得這時候法國差點掛了,,等著少女貞德來拯救),。 整個中世紀,因為痢疾掛掉的國王可不少,。那個無地王約翰也是死于痢疾,。歐洲的衛(wèi)生水平實在是堪憂。如今歐洲人身體比中國人好,,長期的自然選擇估計也有很大關系,因為稍微不抗病的基因都留不到現(xiàn)在,。(歐洲人有一部分天生對艾滋病免疫,,據(jù)說就跟黑死病進行的基因篩選有很大關系) 從英國歷史經(jīng)驗可以知道,無論是亨利三世,、理查二世還是愛德華三世早期,,只要是幼主加冕,主少國疑,,必生禍端,。
“瘋王”亨利六世
反觀約克家族一方,小理查這么多年沒出任何意外,,安然無恙地長大,,是因為在他父親死后,具有金雀花旁系血統(tǒng)的威斯特默蘭伯爵拉爾夫·內維爾成為了他的監(jiān)護人,。拉爾夫對小理查的監(jiān)護十分到位,,特別是將他的安全十分掛在心上,,在1424年讓小理查和自己9歲的女兒塞西莉·內維爾訂婚。 很明顯,,由于小理查不同尋常的背景,,被拉爾夫當做問鼎王座奇貨可居的寶貝。前兩代國王都可稱得上是一代梟雄,,尚且無法懾服國內眾多的野心家,,而現(xiàn)在,坐在王座上的只是一個三歲不到屁都不懂的嬰孩,。圍繞著英國王座的權力游戲,,也就更加白熱化了。 實際上,,拉爾夫是相當有野心而且行動力十足的一個人,,實在是不亞于秦國的呂不韋,在英國歷史上被稱作“造王者”,,也是擁有這一稱號的幾個人中最有名的一位,。他的布局早在很多年前就已經(jīng)開始了。他的第一個妻子是斯塔福德伯爵之女,,所生子女多與北方顯貴結親,,因此鞏固了該家族在北疆的地位;而他的第二個妻子是岡特的約翰的女兒瓊,,所生女兒分別嫁到斯賓塞,、珀西、斯塔福德等豪門大族,,兒子則分別娶了蒙太古,、博奇、法烏坎伯格等爵位的女繼承人,。 在不到40年之內,,內維爾家族編織英格蘭史上最為錯綜復雜的社會關系網(wǎng),儼然成為與蘭開斯特王族,、約克家族相抗衡的第三股勢力,。約克公爵理查,則成為他布局中最關鍵的一環(huán),! 如果前面所說的約克家族的絕嗣詛咒是有人故意炮制的話,,出自這位拉爾夫伯爵之手的可能性很大。他估計就是《權游》中小指頭的原型,。 權游中的小指頭 到了1425年,,小理查的舅舅,那位兩次被叛亂貴族擁立的第五代馬奇伯爵埃德蒙也去世了,由于他也無嗣(約克家族的絕嗣詛咒還真靈驗,,誰沾誰倒霉),,因此他唯一的外甥小理查一并繼承了他的爵位和封地。 這位十四歲的少年理查,,擁有約克公爵,、劍橋伯爵、馬奇伯爵,、北愛爾蘭伯爵等封地,,成為英格蘭僅次于國王的大地主,重現(xiàn)了當年蘭開斯特家族與理查二世國王對抗的局面,。 約克公爵一方實力很扎手,,國王亨利六世卻把前幾任幼主即位的問題占全了:國王篤信基督教、不擅理政,、對錢財慷慨大度,、政局由野心勃勃的權臣把持,更悲劇的是,,他還繼承了外祖父法國國王查理六世的精神病基因,! 后世對于亨利六世的評價一向呈兩極分化,一些人吹捧他有超人的才智,,另一些人則抱著完全相反的偏見,,說他是幾乎不辨是非的傻瓜。 客觀地說,,亨利六世性格和善,,愛好和平,常常在廟堂之上采取折衷方案,,扮演調停人的角色,;在十八歲的年紀就創(chuàng)立伊頓公學(1440年),并一心投入教育,。亨利六世勤儉,、慷慨、大度,,總是穿一雙圓頭鞋或者圓頭靴,像個農(nóng)民,;穿一件長袍,,包一塊頭巾像個小市民。上衣很長,,鞋襪靴一律黑色,,總是拒絕所有新奇的衣著,習俗要求他戴王冠時總是貼著皮膚穿一件粗毛衣“贖罪”。 亨利六世如果生在和平年代,,雖然不能做出什么驚世偉業(yè),,也應該是一個好國王。但是在這個動亂年代,,懦弱的國王成為各方野心家手中一個合格的傀儡,。 蘭開斯特王朝是在大貴族的支持下,通過王朝篡位而上位,,因此其諸般特征與依靠世家支持謀朝篡位的曹魏非常類似:各地世家豪強擁有強有力的私兵,,土地兼并非常嚴重,貴族們家財萬貫,,國庫卻空空如也,,百姓家徒四壁,階級矛盾極端尖銳,。 亨利五世在世之時,,通過侵法戰(zhàn)爭向國內輸送了巨大利益,暫時緩和了階級矛盾,,在他死后,,利己的精英階層迅速故態(tài)復萌,甚至比之前更加嚴重,。在大陸上通過武力征服迅速建立起來的帝國,,正在被統(tǒng)治不力卻只顧肥私的寡頭政治集團所拋棄,可以運送無敵大軍去打敗法國人進一步獲取利益的金錢,,卻被貪婪的教會系統(tǒng)所侵吞,,這個橫跨英吉利海峽的龐大帝國已經(jīng)是病入膏肓。 蘭開斯特家族的諸位親王雖然都代表著寡頭政治集團的利益,,但是他們之間也是內訌不休,。1435年老成持重的貝德福親王死后,蘭開斯特家族的兩大支系——格洛斯特公爵和博福特家族之間為了爭權奪利,,矛盾迅速激化,。(需要說明的是,格洛斯特公爵漢弗萊與理查二世的七叔——格洛斯特公爵托馬斯之間沒有繼承關系,。托馬斯到他兒子那一代絕嗣,,格洛斯特公爵的爵位被收回,授予了亨利四世的兒子漢弗萊,。) 博福特家族源自岡特的約翰第三次婚姻,。凱瑟琳·斯溫福(Katherine Swynford)原本是岡特的約翰的情婦之一,但是約翰在死前第三年即1396年,,將凱瑟琳從小三的位置上扶正,,成為合法妻子,。羅馬教皇和英格蘭國會各自發(fā)布公告追認凱瑟琳所生兒子約翰·博福特(1396年時已經(jīng)25歲)是蘭開斯特公爵合法婚生子女。亨利四世也在國會的壓力之下,,承認約翰·博福特婚生子女的地位,,但宣布他沒有權利繼承王位。 約翰·博福特雖然沒有王位繼承權,,但是身為溫切斯特主教,,紅衣主教,通過教會系統(tǒng)攫取了大量財富,,并成為王室的貸款人,,從而成為英國首富。后來開創(chuàng)都鐸王朝的亨利七世,,其母系就是來自這個家族,,其父親則是亨利五世留下的寡婦王后與一個姓都鐸的威爾士貴族的私生子。 有錢就想有權是自古至理,,主政的格洛斯特公爵成為博福特派攻擊的目標,。格洛斯特公爵離婚后再娶的美麗情婦埃莉諾·科巴姆,則是博福特派進行攻擊最好的靶子,。 這個橋段與中國漢武帝晚期的“巫蠱之禍”幾乎如出一轍,。她被挖空心思地安插上施展妖術的罪名,控訴方聲稱,,她用蠟做成國王的塑像,,將塑像放在火上烤使其熔化,目的在于對國王下詛咒,,來毀掉國王的生命,。 她被迫身穿贖罪衣赤足在倫敦游街三天,然后被處以終身監(jiān)禁(這個橋段在《權游》中出現(xiàn)在王后瑟曦身上),。她的所謂同謀則被判處死刑,。這一英格蘭版的“巫蠱之禍”,使得格洛斯特公爵的威信遭到致命打擊,。 瑟曦游街 英格蘭在法國的戰(zhàn)爭不斷損兵折將,,領地在逐年減少,本已使得蘭開斯特家族的統(tǒng)治根基大為動搖,,蘭開斯特家族的內訌,,使得外界對他們的觀感更加惡劣。亨利五世的不世戰(zhàn)功建立的民族自豪感以及蘭開斯特家族的威望,,已經(jīng)蕩然無存,。 教俗兩屆都有許多唯恐天下不亂的煽動家和說教者,他們宣稱英格蘭的一切光榮,,都被那些從推翻和殺害賢明國王理查二世的罪行中得到好處的人糟蹋了。 全國性社會動亂的種子,正在暗中孕育,、生根,、發(fā)芽。 亨利六世作為英國史上最年幼的國王,,又處在一個前所未有的險惡政治環(huán)境中,,還身患精神病,成為蘭開斯特王朝的亡國之君一點也不令人感到意外,。意外的是他居然在王位上呆了幾十年,,多虧了有個給力的老婆,但據(jù)說也是綠帽男一個,。 不過話又說回來,,中世紀的歷代英國國王,沒有戴過綠帽的屈指可數(shù),。 隨著國王亨利六世的成年,,他的婚姻被擺上議事日程。蘭開斯特家族各派都想給國王提供一個王后,,從而通過外戚的裙帶關系,,獲得掌控國王的權力。 在激烈的政治博弈中,,博福特的盟友薩??斯敉さ隆だげ栒紦?jù)了主動。薩??私o國王介紹的對象是安茹的瑪格麗特,。 安茹的瑪格麗特 這個強悍的王后,就是權游中瑟曦王后的原型,。 她被稱為“王冠捍衛(wèi)者”,,她繼承了母親和祖母的強悍和不屈不撓——她的母親為父親爭取到那不勒斯王位,祖母阿拉貢的約蘭德是法國國王查理七世的岳母,,一方面援助自己的女婿復國大業(yè),,另一方面“以男人的手腕”管治安茹,維持安茹的秩序且不讓英格蘭插手,。這么一個強悍的女性,,被薩福克認為是意志薄弱的亨利六世的最佳配偶,。 當然也有人認為,,薩福克是被瑪格麗特迷住了,,倆人暗地里已有私情,。 私情是不是真的不重要,,關鍵是薩福克確實暗中與法國有秘密交易,,他為了能夠控制國王,,不惜出賣國家利益促成這樁婚事,在協(xié)議中達成了一個秘密條款:將曼恩送給法國,。 在英格蘭上下普遍仇視法國的氛圍下,,這個密約成為了一個定時炸彈,將來會把薩??苏ǖ梅凵硭楣?。但是在1445年國王大婚的時候,舉國上下都為薩??舜俪蛇@樁美滿的婚姻感激不盡,。薩福克受封侯爵,,他的幾個親戚也成為了貴族,。英格蘭人普遍希望國王亨利六世在強悍的王后的支持下能振作起來,帶領他們一掃頹勢,,走向輝煌,。 格洛斯特公爵在妻子埃莉諾被處罰后一直意志消沉,他隱居在自己的領地,,靠收集書籍聊以自慰,。薩福克和紅衣主教博福特的侄子埃德蒙·博福特卻認為這是搶班奪權的大好機會,。他倆假傳國王旨意,,傳喚格洛斯特公爵前來議事,埋伏的士兵在國會門口逮捕了格洛斯特公爵,。幾天后,,傳出了格洛斯特公爵意外身亡的消息。 十七天后,,公爵的尸體被陳列出來,,目的是讓眾人看到尸體上沒有傷口。這意思是,,公爵的死純屬意外,,并非謀殺。 這一舉動明顯是侮辱了圍觀群眾的智商,,當年愛德華二世死后就沒有傷痕好嗎,,這點小兒科把戲糊弄誰呢!但是薩??撕桶5旅伞げ└L貧庋嬲?,其他人敢怒不敢言,。 1448年法國人占領了曼恩,割讓曼恩的秘密條款公諸于世,。這一消息在英格蘭朝野內外引發(fā)軒然大波,。人們憤怒地說,英國為了一個沒有嫁妝的王后付出了一個省的代價,,賣國賊不僅在戰(zhàn)場上丟掉了許多地區(qū),其余地區(qū)也被他們秘密地出賣給了法國人,。 這種憤怒是如此地強烈,,蘭開斯特家族的所有舊賬都被翻起來了。他們篡奪了王位,,貪污腐敗中飽私囊,,出賣了海外領地,手上沾滿了被害者的鮮血,。大家同時認為,,這一切陰謀和罪惡與坐在王位上的那個心地善良的傻瓜無關。英格蘭人已經(jīng)對廟堂之上的蘭開斯特家族徹底失望,,具有良好風評的約克家族的政治崛起已是勢不可擋,。 一場不祥的內戰(zhàn)風暴,正在不列顛島上空醞釀,。欲知后事詳情,,請看下一章。 (未完待續(xù)) 本文為長篇連載《文明興衰啟示錄》第二卷:《都鐸玫瑰:陰謀,、艷情與鮮血澆灌的奇葩》的章節(jié),。 前文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