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九齡,字子壽,,西漢張良之后,,韶州曲江人(今廣東韶關),世人稱“張曲江”,。唐中宗初年中進士,,唐玄宗開元年間官至宰相,,是唐代有名的賢相,后為奸相李林甫所陷害,,被貶荊州長史,。張九齡是盛唐前期重要詩人,其人剛正不阿,,直言敢諫,,而其詩秀雅清淡,尤其擅長五言古詩,。開元25年四月,,張九齡被貶荊州長史,直到28年春歸里,,《感遇》就作于此時,。詩運用了比興手法,托物言志,,諷喻時政,,常與陳子昂的《感遇詩三十八首》相提并論。《感遇》組詩共十二首,,此乃其一,,全詩以蘭桂自喻,表現詩人淡泊自守,、不慕榮利的高潔情操和灑脫胸襟,。詩前兩句用整齊的對偶句,以春蘭與秋桂相對,,春蘭葳蕤,,秋桂皎潔,因這種高潔和勃勃生機,,使春,、秋稱為“佳節(jié)”,這是自然而然的事,,本來不想被人知道,,說明蘭桂榮而不媚。“誰知”一轉,,引出人來——與蘭桂有著同樣品質的山中隱者,,最后兩句“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是此詩的主旨,,我自有我的本心,,實在無需美人摘折,無心與物相競,。全詩托物言志,,在詠物的背后,,作者美而不媚、堅貞自守的高尚情操自然流露出來,,令人肅然起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