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來無事,,掛畫插花 瓷器鑒定文物真知堂: 中國是個泱泱大國。筆者垂髫之齡即雅好中國文化,,文言文朗朗上口背誦如流,。這么多年來,一直深受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所以收藏古董文物者,,一是因為對古代藝術(shù)品的喜愛,再者,,在收藏過程中不可避免的要深入研究,,正符合筆者對古文化的喜好。 頭條發(fā)起的#這才是國風#活動,,筆者心有戚戚焉,。說句心里話,現(xiàn)在人心不古,。古人講究仁義禮信智,,今人多談吃喝嫖賭抽。只有這個古董收藏圈,,還算是比較干凈,。所以在此著文者,以古物結(jié)交朋友,,雖居陋室,,亦有談笑有鴻儒之感,乃是一種樂事,。 還是以筆者最喜歡的古董瓷器文物來跟大家聊聊吧,。瓷器是我國的國粹,早在西周時期就有原始瓷器產(chǎn)生了?,F(xiàn)在國際市場上,,宋元古瓷和明清官窯文物身價極高。也引來民間收藏研究熱潮,。 墨紋鱔血紋并存俗稱金絲鐵線 瓷器鑒定文物真知堂: 筆者最喜歡的還是宋瓷,,特別是宋瓷里的五大名窯。而五大名窯里,,最讓人魂牽夢系的還是哥窯,謎一樣的哥窯,。 哥窯,,歷史上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浙江龍泉縣南宋時有兄弟二人,,章生一,,章生二。在琉田造瓷,,名動天下,,哥哥所說的為哥窯,淺白斷紋,。弟弟說燒者無紋路,,又稱弟窯或章龍泉。 還有一種說法是元人所說,,“近日在杭州時,,市哥哥洞窯者一香鼎,質(zhì)細雖新,,其色瑩潤如舊造”,。哥窯和官窯都燒于杭州鳳凰山腳下,官窯是南宋修內(nèi)司主管的,,哥窯是民窯性質(zhì),。 這兩種說法流傳都很久了,而北京故宮博物院和臺北故宮博物院以及大英博物館等世界上著名大博物館,,卻收藏了一批清宮舊藏的開片裂紋瓷器,,被命名為哥窯。這種瓷器以米白,,米黃色為主,,開有漂亮的金絲鐵線紋,器型小巧,,多為陳設(shè)器或禮器,。而這種被稱為傳世哥窯的器物,在杭州老虎洞修內(nèi)司窯址和龍泉大窯,,溪口等地窯址中,,卻沒有發(fā)現(xiàn)和找到同樣的器物。僅杭州老虎洞遺址元代層部分產(chǎn)品接近和類似于故宮藏器,,故能證明元人所說的哥哥窯絕類古官窯,,是仿古官窯的說法還是正確的。也就是說,故宮傳世哥窯目前窯址還沒找到,,而元人說的哥哥窯,,哥哥洞窯的窯址就在杭州老虎洞,應該是比較可靠的,。 梅花片紋 瓷器鑒定文物真知堂: 這就是古文化的樂趣所在。一個古窯,,引來無數(shù)英雄盡折腰,,大家爭論不休,就為了這個在外行看來沒有意義的事情,。咱們在這聊天討論哥窯文物的事情,,也盡管發(fā)表意見。但只有研究深入透徹了,,說的才不是誑語,。為了研究宋瓷文物,筆者朔本追源,,對歷史文獻都找到原文多次精讀,,在此基礎(chǔ)上才提筆寫字,以達傳播真知之意,。之所以引經(jīng)據(jù)典,,為的是言之有據(jù)。 關(guān)于哥窯文物的文章,,筆者也寫過幾篇了,。對于故宮傳世哥窯文物的研究結(jié)論是,哥窯其實是南宋官窯里面的理宗御用品,,屬于南宋官窯里面的絕品-御窯,!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點擊進入看看。哥窯的傳說說完了,,再來說點大家感興趣的話題吧,。那就是為什么說“官哥不分”。官窯和傳世哥窯到底以什么標準來區(qū)分呢,? 粉青偏灰釉,冰裂紋 瓷器鑒定文物真知堂: 我說的官窯不是北宋官窯,,而是南宋官窯,。北宋官窯由于沒有一件可以確信的實物,目前也沒有發(fā)現(xiàn)窯址,,是比哥窯更大的一個秘密,。很多朋友都聲稱自己有北宋官窯,,可卻連北宋官窯到底怎么回事都沒搞清楚。現(xiàn)在網(wǎng)絡(luò)上流行什么宋徽宗“雨過天青云破處,,這般顏色做將來”,,什么棄汝興官,都是演義,。作為學術(shù)研究和藏品認證,,根本是無稽之談。更有為數(shù)眾多的“宋徽宗”御題款官窯出世,,筆者都不敢說它不對,否則一堆臭雞蛋砸過來,,那都會被打死(一笑) 北宋官窯由于時間特別短,,僅僅在宋徽宗政和三年到宋欽宗靖康二年間生產(chǎn)(1113-1127),隨后就隨著北宋滅國,,二帝北狩而廢棄,。所燒器物被金兵捋掠到了五國城(黑龍江哈爾濱附近),后來金人幾次遷都,,又被蒙古所滅,。所以滄海遺珠,存世的幾率極小,。但不排除兩岸故宮博物院中有北宋官窯存在的可能性,。 色取淺白,,紋取鱔血 瓷器鑒定文物真知堂: 而南宋官窯,,我們所說的以前主要是修內(nèi)司窯和郊壇下新窯。現(xiàn)在文獻《中興禮書》中詳細記載了余姚曾經(jīng)燒制官窯型瓷器,,對南宋朝廷而言,,余姚官窯燒制御用青瓷的主要時段在紹興元年(1131)至紹興十三年(1143)之間。 這篇文章講的就是低嶺頭型余姚官窯瓷器,,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點擊鏈接進入深刻了解,。 而除了余姚,還有蘇州平江府,,這個目前無考,。除此之外,在浙江龍泉發(fā)現(xiàn)的極其類似南宋官窯的瓷器,,應該也是屬于南宋朝廷性質(zhì)的官窯,。所謂龍泉黑胎青瓷,和南宋官窯極其相似,。無論器型和釉色,,從簡單的龍泉仿官來說是說不通的,。還有文獻中的董窯,東窯,,余杭窯,,烏泥窯,續(xù)窯,,都是極為類似官窯器的,,但這些名詞目前全部都是未解之謎,等待后世學者解密,。 淺白斷紋 瓷器鑒定文物真知堂: 而筆者指出的傳世哥窯,其實就是南宋晚期的修內(nèi)司官窯文物的一種,,那么官哥不分則很正常,,因為本來就是一家兄弟。那么,,目前學術(shù)界如何把官窯和傳世哥窯區(qū)別的呢,,主要依據(jù)是什么呢? 答案是鐵線,。凡是被認定為傳世哥窯的官窯器,,基本上都有黑色開片(俗稱鐵線),部分瓷器還有金絲鐵線(黑黃相間的開片),。凡是無色紋片或本色紋片的官窯器,,基本上都被認定為官窯。這里再引用一條文獻(極為關(guān)鍵的歷史證據(jù))明高濂(明嘉靖萬歷時人)在《遵生八箋》曰“官窯品格大率與哥窯相同,,色取粉青為上,,淡白次之,油灰色之下也,;紋取冰裂鱔血為上,,梅花片墨紋次之,細碎紋紋之下者也”,?!?/p> 墨紋又稱鐵線紋 瓷器鑒定文物真知堂: 也就是說官哥不分的說法在明代就形成了,。粉青冰裂紫口鐵足就是一般收藏者對于南宋官窯文物的認知,。而淺白斷紋(淺白或炒米黃釉開金絲鐵線紋或鐵線紋)則是所謂傳世哥窯文物(宋理宗御窯)的特征。而鱔血紋的瓷器,,目前認知度極低,,本來存世數(shù)量也不多。 看到這,,您搞清楚什么是官哥不分,,如何區(qū)分南宋官窯和傳世哥窯(宋理宗御窯)了嗎? |
|
來自: 天童老僧 > 《瓷器/玻璃/琉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