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漢字博大精深,,詩詞更是漢字的精髓所在,,我們今天使用的成語很多起源于古代詩詞典故,今天有書君就為你講解一下“豆蔻年華”這個成語的故事,,有所了解后便能回答如題了,。 1.豆蔻之說法 豆蔻,是一種生于南方可入藥的植物,,據(jù)《本草》載,,豆蔻花生與葉瓣間,南人取其未大開者,,謂之含胎花,,常以比喻處女。 豆蔻最早有喻為少女,、處女的說法,,到了晚唐,因為杜牧的一首詩里提到了豆蔻,,后經(jīng)由這首詩慢慢演變出豆蔻年華的說法,。據(jù)說,杜牧家世顯赫,,聰慧過人,,但無奈生不逢時,他空有一腔抱負(fù)而英雄無用武之地,。唐大和七年(公元833年),,杜牧受淮南節(jié)度使牛僧孺邀請來到揚(yáng)州,官場失意的他開始流連于秦樓楚館,,放縱于煙花柳巷,,過上風(fēng)流才子的游戲人生,期間,,杜牧結(jié)識了一位相貌出眾,、才情了得的歌妓。唐大和九年(公元835年),,杜牧接到朝廷的調(diào)令,,要去洛陽赴任監(jiān)察御史。臨行前,,杜牧寫下贈別詩送與此名歌妓,,豆蔻年華就起源于其中。 2.豆蔻年華的起源,、發(fā)展 “娉娉裊裊十三余,,豆蔻梢頭二月初。春風(fēng)十里揚(yáng)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边@是杜牧贈別詩的內(nèi)容,也是豆蔻年華的出處,。這首詩大意是:身姿輕盈,,婀娜多姿的女子,芳齡十三左右,;她的神態(tài),,一顰一眸正像那二月初含苞待放、搖曳枝頭的豆蔻花,;春風(fēng)十里的揚(yáng)州大街上,,車水馬龍、花枝招展,,隱藏著無數(shù)傾國傾城的佳人,,但卷上珠簾卻無一人能勝過她。此詩一經(jīng)流出,,文人墨客紛紛圍觀,,連連點頭稱贊,妙哉妙哉,!尤其二句豆蔻梢頭二月初,,作者以豆蔻花比喻十三歲的女子含苞待放、羞嬌動人,,簡直是出神入化,。 評論這么高的詩作,大家怎會輕易放過,,紛紛開始吟誦,。隨著廣泛的流傳,當(dāng)想說十三歲的女子時,,有些人便不經(jīng)意念起杜牧的這兩句詩,,就效仿杜牧,用豆蔻之年來表達(dá),,由于杜牧的名人效應(yīng)和普通老百姓的從眾心理,,一傳十十傳百,越來越多人也跟著效仿使用,。大家聽多了,,用多了,慢慢就習(xí)慣了用豆蔻之年,、豆蔻年華來指代“十三歲的女子”,。偶爾有人不知所言,,就會被嘲笑沒文化或者out了。后來,,隨著時間推移和歷史的發(fā)展,,豆蔻年華的說法慢慢固定下來了。所以,,自從杜牧的“娉娉裊裊十三余,豆蔻梢頭二月初,。春風(fēng)十里揚(yáng)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边@首贈別詩流傳后,,古人就漸漸使用豆蔻年華來指代十三歲的女孩,這個用法一直沿用至今,??赐炅嗽娙硕拍恋墓适拢嘈拍阋呀?jīng)明白古人為什么稱13歲的女子是豆蔻年華了,。其實,,古代還有很多詞語形容女子不同階段的年齡,如髫年,、碧玉年華,、桃李年華……對這些詞語,你有了解嗎,?歡迎留言討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