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1】東奔西走 紅了櫻桃 綠了芭蕉 北宋末年。春末夏初里的一個日子,。 在吳江附近的太湖水面上,,一位年輕的文人在船上望著江岸上的那座酒樓,感覺風(fēng)中招展的酒旗仿佛在向他頻頻招手,。他多想立即登岸去借酒澆愁,,可日程和天氣都不允許啊。瀟瀟風(fēng)雨中,,那個名叫秋娘的渡口過去了,,很快那座名叫泰娘的小橋也過去了。 書生已在外漫游好多時日了,,此時的他真想立即回到家中,,洗掉身上經(jīng)年的風(fēng)塵,看愛妻再次調(diào)弄那把銀字的笙,,在香爐里點燃那支心形的香,。可這簡單的愿望也是不好實現(xiàn)的啊,,在漂泊和期待中,,人似乎一晃就老了,這就如在季節(jié)轉(zhuǎn)換中,,櫻桃又紅了,,芭蕉也綠了。 看著,,想著,,一首新詞便在書生心中成形了: 【一剪梅·舟過吳江】一片春愁待酒澆。江上舟搖,,樓上簾招,。秋娘渡與泰娘橋,,風(fēng)又飄飄,雨又蕭蕭,。 何日歸家洗客袍,?銀字笙調(diào),心字香燒,。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 書生寫完這首詞后,,他又想了好多好多。他覺得自己既然是蔣門之后,,就要像先輩人那樣走仕途之路,,為國效力,為民謀福,,不能在無望的等待中白白浪費了時光,。 不久,書生就去京城參加了科舉考試,,并獲得了進(jìn)士身份,,他還因《一剪梅·舟過吳江》一詞獲得了“櫻桃進(jìn)士”的雅號。 “櫻桃進(jìn)士”名叫蔣捷,,字勝欲,,家在太湖畔的陽羨(今江蘇宜興)。 陽羨蔣家,,如果追溯起來,,那可是有來頭的了。 西周的第一位“周公”是周文王姬旦,,也就是周公旦,,周公旦的三兒子叫姬伯齡,伯齡受封于蔣(今河南省淮濱縣期思鎮(zhèn)一帶),,建立了蔣國,,因此姬伯齡也就成了蔣伯齡。到了東漢時期,,蔣伯齡的后人蔣默,、蔣澄為避戰(zhàn)亂將家遷到了陽羨,從此蔣家人便在此地繁衍生息下來,。南宋末年,,蔣捷出生。 如果說蔣伯齡為陽羨蔣門一世,,蔣捷則為九十六世,。 作為名門望族,,蔣捷的先人中自然有不少名位顯達(dá)的厲害人物,到了宋代,,幾乎累世官宦,。蔣捷生在這樣的門第,算是贏在了起跑線上,。 蔣捷在人生起點上贏了,可是他的國家卻在他人到壯年的時候輸了,,輸給了能征善戰(zhàn)的蒙古人,。 蔣捷取得進(jìn)士兩年后(1276年),南宋都城臨安就被元兵攻陷,,又過了三年,,在厓山海戰(zhàn)中,大臣陸秀夫背著宋末帝趙昺跳海而死,,宋徹底滅亡,。 兵荒馬亂的歲月里,再沒有安穩(wěn)的居處,,蔣捷開始過上逃難的生活,。 在元兵南侵之前,蔣捷和家人一起平靜地生活著,,暖暖燈光下,,妻兒依偎,簾幕輕垂,,軟語伴著笑聲,,而今,在哀怨的號角聲中,,蔣捷只能迎著無邊的寒氣,,影單影只地東奔西躲。在有家難回的日子里,,看到在黃昏中回歸楊柳的烏鴉,,蔣捷也會心生羨慕。 山還是那座山,,可日子卻不再是從前的日子了,。每天只能用僅有的冷飯來勉強(qiáng)充饑,走村過崗,,不知何處是盡頭,。一日,蔣捷在一個小村里的一戶田家飲了些濁酒,,出門時,,醉意朦朧的他竟摸到了身上的那支毛筆,。本是用來寫文獻(xiàn)策的筆啊,現(xiàn)在也似乎沒有用了,,他心中一陣酸,。出門遇到一老翁,他就舉筆問人家:需要我?guī)湍銓憣憽杜=?jīng)》嗎,?老翁沒有答話,,只是木然地沖他擺了擺手。 到了蘇州后,,蔣捷回想起從前的日子和路上經(jīng)歷的一幕幕,,就寫下了下面的一首詞: 【賀新郎·病后寓吳】深閣簾垂繡。記家人,、軟語燈邊,,笑渦紅透。萬疊城頭哀怨角,,吹落霜花滿袖,。影廝伴、東奔西走,。望斷鄉(xiāng)關(guān)知何處,,羨寒鴉、到著黃昏後,。一點點,,歸楊柳。 相看只有山如舊,。嘆浮云,、本是無心,也成蒼狗,。明日枯荷包冷飯,,又過前頭小阜。趁未發(fā),、且嘗村酒,。醉探枵囊毛錐在,問鄰翁,、要寫牛經(jīng)否,。翁不應(yīng),但搖手,。 國破了,,蔣捷的夢也碎了。在他的心中,,只有故國才是真的國,,在野蠻外族的統(tǒng)治下,,他雖然身還在,但心已死,。 在隨后的歲月里,,蔣捷便一直在陽羨、晉陵(今武進(jìn)),、無錫,、蘇州等地,或隱居,,或流浪,,如果在某個地方能住相對較長一段時間,他就會在住處附近的山上栽種一些竹子,,讓竹林成為他眼中的風(fēng)景,他也因此有了“竹山先生”的稱號,。 就是在居無定所,、無法種竹的情況下,蔣捷也依然將竹深藏于心,,因為有著深重遺民情懷的他,,就像竹子那樣不屈不撓,在艱難屈辱的環(huán)境中,,依然能堅守著自己的節(jié)操,。 元成宗大德九年,曾有人舉薦正在隱居的蔣捷出來做官,。他不愿效忠這個所謂的新朝,,所以態(tài)度堅決地拒絕出仕,并用一首詞作了回應(yīng): 【少年游】楓林紅透晚煙青,,客思滿鷗汀,。二十年來,無家種竹,,猶借竹為名,。 ——在這樣的深秋,,我還在異鄉(xiāng)漂泊。亡國二十多年來,,即使在無家種竹之時,,竹子也一直是我立身處世的標(biāo)桿?,F(xiàn)在我老了,把一切的塵緣都看淡了,,只希望能安靜地吟詠自己的生平,,譜作船夫和漁人的歌聲。 雖然時局已定,,但蔣捷心中的那份“北定中原”的希望還是沒有完全破滅,,在《尾犯·寒夜》一詞中,他這樣寫道: 雞邊長劍舞,,念不到,、此樣豪杰。瘦骨棱棱,,但凄其衾鐵,。是非夢、無痕堪憶,,似雙瞳,、繽紛翠纈。浩然心在,,我逢著,、梅花便說。 雖有一腔浩氣,,可惜人在老去的歲月里已變得“瘦骨棱棱”,,那份心事只能對著梅花訴說了。 就這樣,,在太湖之濱,,在竹山的深處,帶著故國難回的遺恨,,蔣捷慢慢地走向自己的暮年,。那個雨天,在竹山上的那座寺廟里的一間僧舍里,,蔣捷靜靜地聽著外面的風(fēng)聲雨聲,,他的思緒漸漸漫溢開來,青春年少時的歡暢無憂,,成年之后的悲歡離合,,都開始一幕幕地在腦海中縈回。 雨聲滴答,,蔣捷的創(chuàng)作靈感也一點點被激發(fā)出來: 【虞美人·聽雨】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云低,、斷雁叫西風(fēng),。 雨一直下,,僧舍里的蔣捷卻慢慢空了起來。 最后,,就讓我們來欣賞蔣捷的一首輕快明亮的小詞吧: 【昭君怨·賣花人】擔(dān)子挑春雖小,。白白紅紅都好。賣過巷東家,。巷西家,。 賣花聲里,,沒有屈辱和傷感,沒有斷雁西風(fēng)的凄涼,,它傳來的是人世間那份安靜和希望,,梅花和桃花,同時帶來了春天的信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