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此套易筋經是來自于內功圖說,,結合了流傳下來的易筋經、洗髓經和八段錦而編制的一套養(yǎng)生保健功法,,其練功方法廣為氣功,、武術、醫(yī)療所采用,,身心并練,,內外兼修而能夠達到鍛煉身體、増力壯骨,、祛病延年的目的,。目前流傳的易筋經雖然版本眾多,但核心動作大同小異,,且其中精神并無二致,,所以對此不用太過于糾結與懷疑,所謂“天下同歸而殊途,,一致而百慮”,,重要的是循序漸進,將之以勤,,植之以剛,,貞之以恒,帥之以誠,,而困而知,,而勉而行,無論做學問還是練功夫皆當如此,。
易筋經第七勢九鬼拔馬刀
【原文】 側首彎肱,,抱頂及頸; 自頭收回,,弗嫌力猛,; 左右相輪,身直氣靜,。
【析義】
九鬼拔馬刀:本勢是模仿九鬼從頸后用力拔出馬刀的動作,。九鬼,語出佛教。
正文析義:側身屈肘,,手掌抱持頭項,,向后盡力上提,不要嫌力量太大,;左右相互輪換,,身體直立,心平氣靜,。
【步驟】
1.預備式 身體站立,,全身放松。 頭如頂物,,目視前方,, 沉肩垂肘,,含胸拔背,; 收腹直腰,并步直立,; 面容端正,,呼吸平和; 精神內守,,心境坦然,。 (其余各勢的預備式與此相同) 2.交叉上舉 左腳向左分開,與肩同寬,; 兩手交叉上舉,,左手在前,右手在后,。 3.上托下按 兩手緩緩下落于身體兩側,; 左手上舉,掌心向內,,用力托舉過,; 右手下按,掌心向下,,并向身后下按,。 4.臂項相爭 左手屈肘,按住頭后枕部,; 右手向后,,盡力上提,至右側肩胛骨下部,,掌心前按,,緊貼背部; 左手掌前按,,肘向后展,,頭項用力后仰,,臂項相爭用力; 眼向前平視,; 然后身體充分向左擰轉,,眼向左方平視。 此動作可以堅持3~9個呼吸,。 (臂項相爭,,使用暗勁,頸部端直,,不可歪斜,。按背之手,至右側肩胛骨下部,,掌心相向,,緊貼后背。另一支手屈肘,,按住頭后枕部) 5.收勢 雙手同時撤力,,身體轉正; 兩臂呈側平舉,,掌心向下,。 深吸一口氣,徐徐呼出,,兩手同時下落置于兩側,。 左腳收回,并步直立,。 左右動作相同,,方向相反。
【動作要領】 1.上體左右擰轉,,保持軀干中軸正直(注意用腰椎轉),。 2.臂項相爭,使用暗勁,,頸部端直,,不可歪斜。按背之手,,掌心相向,,緊貼后背。 3.兩目平視,,肩胸放松,,身直氣靜。 4.單練臂項相爭勢時可練3~30分鐘(數呼吸可練3~9個呼吸甚至更長,根據各人情況,,一般初學動作之時可每一個動作練三個呼吸,,形體放松,呼吸自然,,均勻流暢,,不喘不滯,切勿過分追求呼吸的深長和細柔,。到了一定程度之后動作可逐漸與呼吸配合),。 5.鍛煉時開始可以平靜呼吸,逐漸放松情緒,,排除雜念,,精神集中,運用一些入靜的方法,,能夠使得呼吸綿綿深長,,若有若無,達到一種機體狀若虛架,,輕松漂浮,,頭腦清晰愉快,,靜若止水的高級入靜狀態(tài),。不過要注意的是入靜一般是在對功法掌握較好,練功質量較高的情況下出現,,并且往往隨著功夫的進展而步步深入,。詳見下面的相關鏈接中。 【習練功用】 1.重點鍛煉頸肌,、肱三頭肌,、肱二頭肌、前臂屈肌群,、肩胛提肌,、斜方肌和背闊肌等,增強頸部力量及臂力腕力,。 2.增強頸臂腕肌力,,鍛煉頸、肩,、肘,、腕部各關節(jié)的功能,可以防治頸椎病,、肩背勞損,、肩周炎、肘腕肌腱損傷等病癥。 3.疏通督脈,,寬胸理氣,,改善頭部血液循環(huán),對肺氣腫,、腦供血不足等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4.高血壓與腦血管病變患者慎練。 5.注意本套易筋經屬于一種動功與靜功,、內功與外功相結合的功法,,內外結合,動靜相兼,,剛柔并濟,,形神若一,有內外兼練的效果,。要求外動內靜,,“動則練外,外練筋骨皮”,,古代練功家常說,,強身莫善于習動,一身動則一身強,,練習動功可達到強健筋骨的作用,;“靜則練內,內練一口氣”,,這也是練功與一般的體育鍛煉最大的不同,,因此氣息精神的調節(jié)就顯得尤為重要,調息定神有助于精神的寧靜和體內氣息的調節(jié),,久而增氣增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