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朋友在游覽名勝古跡的時候,,會發(fā)現(xiàn)古代建筑的門口,,都有一對石獅子。它們一公一母,,表情威嚴莊重,,公獅子的在把玩一個球而母獅子則帶著一只小獅子,這幾乎已經(jīng)是定式,。在中國,,獅子并不是本土產(chǎn)物,那么這種動物為什么會獲得如此廣泛的認同,,成為擺在門口的吉祥物呢,?為什么不是老虎、黑熊等本土生物呢,? 中國確實不是獅子的產(chǎn)地,,它們源自非洲東部和南部,直到2.1萬年前,,獅子才走出了非洲,,來到了亞洲。不過,,它們也只是在印度等地,,從未群居于中國。獅子與中國結(jié)緣,,應(yīng)該是在漢朝打通西域絲綢之路后,,與中亞各國的交流不斷加深之后,才逐步為中國人所熟知,。 在《漢書·西域傳》中,,就明確記錄了獅子的外貌描寫:“似虎,正黃,,有髥耏,,尾端茸毛大如斗。”這段話雖然短,,但準確把握了獅子的外貌特征,,也表明在漢朝時,獅子已經(jīng)流入中國,。在《漢書》,、《后漢書》中,,記載章和元年、章和二年,,“月氏國,、安息國遣使獻來師子”。 這就是中國史書之中,,對于獅子的最早記錄,,它是作為一種觀賞動物,被送給皇家,。那么,,獅子如此稀少,為什么會有這么大的影響力,,成為了中國文化的形象代表之一呢,? 這不得不說,獅子的外貌形狀也占盡了便宜,。它形象威武兇猛,,體型龐大,很有王霸之氣,。更占便宜的是,,在中國古代傳說中,有一種上古神獸和它長得極其相似,,那就是狻猊,。狻猊是龍生的九子之一,喜好吞云吐霧,,所以常常作為香爐上的鎮(zhèn)獸,。在晉朝人郭璞所著的《竹書紀年》中,談到周穆王駕駛八駿游西域,,“狻猊野馬走五百里”,。郭璞還特別注明:狻猊,師子(獅子),。 其實,,狻猊當(dāng)然不是獅子。但在中國古代,,獅子與這位存在上古神話之中的神獸驚人地契合,,狻猊也成為了獅子的別稱。另外,,獅子能真正大紅大紫,,還是因為佛教的流入。 在東漢時期,,佛教從印度流入中國,,并且很快本土化,,并在中國這片土地生根發(fā)芽。據(jù)說佛教的創(chuàng)始人釋迦牟尼在出世的時候,,就顯露出異象之一,他“一手指天,,一手指地”,,作獅子吼曰:“天上地下,惟我獨尊”,。佛家將圣人話語,,威服四方、震動世界的話稱為“獅子吼”,,這更增強了獅子的莊嚴感,。 特別是相傳文殊菩薩顯圣到五臺山傳法的時候,坐騎就是獅子,。從此,,中國的帝王開始喜愛獅子,首先是在陵墓中出現(xiàn)了獅子的雕刻,。在最早期,,只有帝王陵墓的神道碑中有石獅,它們和石馬,、石羊一起,,增強君王的權(quán)威,起到了震懾的作用,。 不過,,獅子最開始是皇家才能使用的,后來范圍漸漸擴大,,那不過也是在貴胄之中,。它們走入民間,成為鎮(zhèn)守大門的瑞獸,,還是在唐宋之后,。在唐朝的時候,百姓的居住和生活,,離不開“坊”,。居住的地方是坊,工作學(xué)習(xí)娛樂的地方有“工坊”,、“教坊”,、“樂坊”等等。 這些“坊”其實其實就是政府劃定的區(qū)域,,四周有圍墻限制了范圍,,而入口則是牌坊式的坊門,。坊門的柱子底下,都有大石頭,,用來防風(fēng)抗震,。能工巧匠們,就在石頭上雕刻各種各樣的形象,,包括獅子,、麒麟等等,寄予美好的寓意,。這就是石獅子鎮(zhèn)守大門最早的雛形,。 到了元朝之后,“坊”的結(jié)構(gòu)被打破,,生活區(qū)和工作區(qū)開始混合在一起,。很多富裕之家,為了顯示自己的地位,,依然將自己的大門修建成坊門的模樣,,只不過簡單化,叫做門樓,。他們?nèi)匀槐3种谠谑系窨酞{子的習(xí)慣,。 到了明清,這種習(xí)俗便逐漸確定成型,,大凡富裕之家,都在門口放置兩只獅子,。按照當(dāng)時的想法,,一是為了避邪納吉,利用獅子的威嚴和佛教的吉祥,,鎮(zhèn)壓各種邪魔,;二是預(yù)卜吉兇,在某些地區(qū),,相傳如果有大災(zāi)難,,獅子的眼中會變成紅色;三是彰顯富貴,,體現(xiàn)自己家族的身份,。 到了現(xiàn)在,迷信之說已經(jīng)不足為信,,但獅子鎮(zhèn)宅,,已經(jīng)成為中國文化中的一部分。從來沒有在中國野生存在的獅子,,還是得到中國人的喜愛和認同,,成為心目中的瑞獸,。 |
|